《夺冠》: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女排在世界头上一记暴扣

《夺冠》: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女排在世界头上一记暴扣

《夺冠》: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女排在世界头上一记暴扣

今年夏天,最火的一档综艺无疑是《乘风破浪的姐姐》。

节目一经播出,热度一直高居不下,频繁占领热搜。

不管是学生族还是上班族都或多或少地参与浪姐们的话题讨论。

而我看了《夺冠》,才发现女排才是真正乘风破浪的姐姐。

《夺冠》: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女排在世界头上一记暴扣

电影《夺冠》上映啦,无数影迷在网上留言称“终于等到你”!

因疫情原因,影迷们期盼了大半年,终于在国庆节前等到它。

流汗,流泪,流血,不留遗憾。

不怕,不躲,不服,永远战斗。

这就是,中国女排。

查阅了女排的相关资料,不看不知道,一看佩服的五体投地。

《夺冠》: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女排在世界头上一记暴扣

1981-1984,中国女排在主教练袁伟民的带领下,取代日本称霸亚洲排坛,并逐步称霸世界排坛,取得了“三连冠”辉煌成绩,为日后实现“五连冠”霸业奠定基础。

1985-1986,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取得了“两连冠”,实现“五连冠”霸业。

女排精神鼓励了一代人,当时的队员郎平获“优秀运动员奖”。

2013年,郎平第二次领导中国女排。

里约奥运会上碰到当时的强队巴西,所有人都以为巴西胜券在握。

但女排姑娘们在郎平的领导下,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逆风翻盘,爆冷战胜巴西队。在此后的比赛中,中国女排再接再厉,拿下奥运冠军。

距离上一次夺冠,已经过去12年了。

这一段经历,仅仅读文字,就能让人心潮澎湃。

《夺冠》: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女排在世界头上一记暴扣

夺冠之路,走得十分艰辛。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奇迹般闯入半决赛,郎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不要因为赢了一场球,就提女排精神,单靠精神是赢不了球的。”

的确,我们不能用简单的胜负来衡量女排精神。

女排传奇的背后,也远非一句拼搏的口号和死磕到底的精神。

《夺冠》: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女排在世界头上一记暴扣

在新时代下,她所引领的“女排精神”,还有着更广阔的内涵,包括不断总结和高效学习的意识、更科学的训练方式,以及因材施教、善于激励队员… …

很喜欢2016年里约奥运会夺冠后,郎平回答记者“女排精神是什么”的那段话: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

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有人说“女排精神”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但是就像郎平说的那样真正的女排精神,不只是在赛场上夺冠,更是一种努力生活的态度。

《夺冠》: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女排在世界头上一记暴扣

成功应接受鲜花与掌声但成功更应经得起沉默与汗水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

每个人成功的那一瞬间都是靠无数的汗水凝聚而成中国女排有过辉煌更有过低谷
在一段时间里女排的接连失利令人扼腕,但女排姑娘们从未丢掉女排精神,正如郎平所言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不是因为胜利才谈。

训练很累很难,为了把国旗升起来的目标去努力

那时候女排姑娘们训练,是拿命在练,但没人喊累、没人退出,因为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要证明我们中国人行!

《夺冠》: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女排在世界头上一记暴扣

电影《夺冠》中有一幕,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为什么打球?” 郎平一遍一遍地质问着朱婷。

起初朱婷无动于衷,直到郎平的语气越来越严厉。

“为我爸妈。” “那你永远也打不出来。再想。”

这个回答显然不能让郎平满意,她依旧满脸严肃。

“成为你,你满意了吧?”

朱婷愤然怒吼,现场一片愕然。

《夺冠》: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女排在世界头上一记暴扣


朱婷对郎平说:
“我爸妈都是农民,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妹妹,家庭负担挺大的。

平时爸爸会修车,想多挣点钱。

有时候看到爸爸修不动车的时候,我确实想,退出排球,说想去广东打工”。

人生的前十年,朱婷从没有走出过河南周口,一个贫困县的小小村落。

《夺冠》: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女排在世界头上一记暴扣

郎平为了调动各位运动员的积极性,她与队员们有过多次言语激励与交心,电影为了更加艺术化郎导的场外智慧,特意设计了一个谈话场景:

郎平为了让女排核心人物朱婷打破心结,同样复制了当年袁伟民狠练自己的绝招,用十分激烈的语言刺激着朱婷这个还不自信的农村女孩儿。

“农村是你的出身,别拿来说故事,你回去打工人家也嫌你高!”

拍完这一组镜头,朱婷痛哭了半个小时!

巩俐忙安慰朱婷:怎么了?

我想这是表达出了朱婷的心声。

表达出朱婷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郎平教练的感谢,这一路走来,确实是不容易。

《夺冠》: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女排在世界头上一记暴扣

今天的“MVP女王”朱婷,曾是河南二队的一个队员,郎平在一次全国联赛上见过她。那个时候的朱婷,年龄小,水平也不高,却给郎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年后,朱婷个头长到了一米九,但是营养差,“两条胳膊像麻杆”,郎平却坚信,这孩子是个苗子,可以慢慢培养。就这样,朱婷的名字被写进了试训名单。

几句简单的对白,是朱婷心路历程的变化,也是直接引出郎平对朱婷的期待:

你打球不用成为我,你就成为你自己。

当然这是电影,好的电影之所以好,就是因为能在其中看到你自己,能与你产生共鸣,让你有一个对自己对这个世界另一种认知,这是很重要的。

《夺冠》: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女排在世界头上一记暴扣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为什么要打排球?

这一问有一些人因为坚持不下来就走了。

其实包括我们自己选择的职业是一样的,为什么要选择自己的职业?

我们当初的初衷是什么?

这是我看完电影自己的思考。

《夺冠》: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女排在世界头上一记暴扣

女排精神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或许是因为每个人都能从中国女排的奋斗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或在黑暗中抓住点点星火,不放弃一丝希望,奋勇拼搏;

或在巅峰后积极调整,不倨傲于前绩,无惧风雨再出发。

无论顺境逆境,不论高峰低谷,永远以昂扬向上的姿态,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热情,面对竞技,面对生活。

人生不一定会赢,但是你要努力去赢。

中国女排精神的传承与演进,让它在时代的洪流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而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在我们自己的人生赛道上不断前行。

中国女排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团队、一个组织、一场比赛。

而是凝结一代人对于中国体育、中国精神的集体情感和记忆。

我们要证明给所有人看:中国人,行的!

《夺冠》: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女排在世界头上一记暴扣

《夺冠》: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女排在世界头上一记暴扣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小贤心理

《夺冠》: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女排在世界头上一记暴扣

《夺冠》: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女排在世界头上一记暴扣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实用心理学

如需心理咨询、塔罗牌占卜、商务合作,请私信。

《夺冠》:这才是乘风破浪的姐姐,女排在世界头上一记暴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乘风破浪   里约   女排   排坛   姐姐   巴西   霸业   河南   低谷   美文   中国女排   队员   努力   精神   人生   电影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