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即地狱:这个世界不欠你,别总像受害者一样生活

他人即地狱:这个世界不欠你,别总像受害者一样生活

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悲惨

是因为悲惨是他们的选择

是的,你没有看错,是他们主动选择的。

如果我告诉你,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悲惨,是因为悲惨是他们的选择,这种人,即便你给他更好的选择,可以让他不悲惨,他也是要选悲惨的。

比如,有的人天天抱怨自己升不了职,怀才不遇。

但真实的情况是,即便你把升职加薪的机会放到他眼前,他也会视而不见或者愤怒地把你推开。

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

他人即地狱:这个世界不欠你,别总像受害者一样生活

站在受害者的位置是有好处的——


1、免责,即这件事的失败,不是我的错。免于对自我的责难。


2、可以去谴责对方,即这件事的失败,都是因为对方太有问题。

那么我就可以把对人生不如意的这部分愤怒、不甘,难过都发泄到对方的身上。

毕竟承认自己也有问题,是需要勇气的,也是需要自我的力量的。

倾向于做一个受害者,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一点建设性的作用,但为什么那么多人乐于做一个受害者?

每天指责、抱怨,乐此不疲。
做一个受害者有很多潜在的隐性好处,比如可以博得同情、逃避责任、降低负罪感等等。
但我想受害者模式背后,更多的源于从小的成长环境所导致的自身的性格,缺乏安全感,不自信,没有责任能力,不接纳自己等。

他人即地狱:这个世界不欠你,别总像受害者一样生活

“都是别人对不起我”、“都是别人的错”是受害者模式的典型特征。

受害者模式也叫弱者模式,这种模式的最核心特点是:

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事情和任何人面前,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一个受害者和弱者。

在这种模式里,当事人会把自己置于弱小、凄惨、无助的境地,而与之相关的人却可能被描述得非常坏,非常不道义。

他人即地狱:这个世界不欠你,别总像受害者一样生活

有“受害者情结”的人有哪些特征?

1、对他人总是心存疑虑、愤愤不平,不是觉得人们合起伙来在害自己,就是觉得谁都对不起自己,常用话语暴力、针锋相对。

2、凡事都是对方的错,认为这个世界对自己都是不公平的。刻薄、偏激,缺乏平常心,不会宽容,不懂包容,没理搅三分,得理不饶人。

3、总是忿忿不平,觉得本来应该得到更多的自己,却什么都得不到。


4、到处哭诉自己的无辜、不幸、可怜,来获取“同情”,在“受害者”的角色里获益至深致远,不能从一个中立的角度看问题,更不能理解到他人。

5、总处在空虚、困惑、无力和恐惧、惊恐、抑郁之中。

6、觉得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

7、觉得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人能懂Ta、爱Ta,“哪里有真爱?!简直是骗人!”。

8、秉持着“人生下来就是要受苦、受累的”的信条过一生。

他人即地狱:这个世界不欠你,别总像受害者一样生活

随时上演的卡普曼三角

美国心理学家卡普曼发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这样的三角戏剧:

受害者-压迫者(加害者)-拯救者。

受害者认为自己较低下、不好。

潜意识:我的痛苦是你造成的。有时受害者会寻求迫害者来压抑自己,或是寻找拯救者提供帮助,而肯定自己“我无法靠自己来解决。”

迫害者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较低下、不好。

潜意识:我那么努力,你却在拖后腿。

拯救者也是把别人看得较低下、不好。

潜意识:我很好我没事,我还可以帮助别人。他的方式是从较高的位置提供别人帮助,他相信“我必须帮助别人,因为他们不够好,无法帮助自己。

其中:

受害者:“我很可怜”,我也没办法呀,我只能这样了。

审判者:“都是你们的错”,你这样是不对的!

拯救者:“我能帮你”,我自己来吧。

这三种角色不是三个人,可能是一个场景中一个人轮流扮演的角色。

而且当你扮演了一个角色之后,周围的人为了维持这种平衡,就会无意识地扮演对应的角色。

他人即地狱:这个世界不欠你,别总像受害者一样生活


受害者模式背后的限制性信念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信念是推动行动的力量源泉。“受害者”模式背后,支持他的经典信念有以下四个:我是对的、应该如此、托付心态、没有办法。

正是在这“四大信念”的武装下,许多人的生命旅程走向了死角,人际关系惨遭重创,事业发展障碍重重,眼睁着把无限绮丽的地球整成一个“伤心太平洋!”

所有的心理游戏,还有拯救者、迫害者、受害者的戏剧角色的选择,都是人生脚本在生活中实现自身的例证。

因此,一个决定了“我不要相信任何人”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常常找一些可疑的,不值得相信的人来交往,从而一次又一次印证了“所有人都是不可依赖的——真不应该相信任何人”。

一个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可爱的女孩,长大以后,或者一直都不恋爱,不结婚。

或者,找一些所谓的渣男来抛弃自己,从而一次又一次证明自己不可爱。

一个觉得世界是残酷的,只有强者才能生存的孩子,决定了“我一定要变得非常强大,没有人可以欺负我。”

在他长大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地欺负别人,从而在别人的报复过程中,感觉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受欺负。

每个人都是用不同的方式,证实了自己的人生脚本,强化自己的脚本信念。也就是说人生脚本会达到预定的结局。

他人即地狱:这个世界不欠你,别总像受害者一样生活


“受害者”模式一启动,立刻就变成了受伤的羔羊,把自己想象成那个没有人在乎、没有人理解、没有人认可、没有人爱的人。

“受害者”编故事的能力极强,速度也极快,用不了几分钟,就可以给自己刨个很深的坑,蹲在坑里自艾自怜,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孤独、最可怜、最受欺负的人。

受害者心态,是一种不健康的自我防御机制。

受害者心态,是一种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的想法,认为自己在生活里处处遭受着不公平对待,而自己对此根本无力控制。

你会认为自己很可怜,好像整个世界都在反对你,每个人都对你不够好,觉得自己时时陷在困境与被伤害的感觉里。

你无法也不能采取行动,只能悲伤与自怜。

即使伤害已经过去很久,有些“受害者”仍然记忆犹新,陷入受害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无异于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一生。

他人即地狱:这个世界不欠你,别总像受害者一样生活

很本能地启动心理防御机制,而最常用的就是外部归因——尽量把重大的责任,把最核心的问题都归于外部的因素——

他不够爱我;

他不懂体贴;

他背叛了我;

他是个渣男;

……

其实在你的潜意识中,这些都不是重点,你真正想告诉自己,告诉别人的是:

这次分手不是我的错,我是受害者。

为了达成这样一个角色,你的潜意识会帮助你筛选信息,你从此刻就只能获得能够帮助你成为悲剧女主角的信息,其他的信息你都会过滤掉——也很可能包括我现在说的内容。

他人即地狱:这个世界不欠你,别总像受害者一样生活


得病是中国人常用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自认为善良的人、社会关系中的弱者,就自发地形成了一种方法,那就是生病。

你可以不允许我不满,可以不允许我生气,但是你不可以不允许我生病。

生病可以间接地表达不满,生病的潜台词是:“看你把我害成什么样子了,我都生病了(身心)。”

病给谁看?

脸上长个痘痘,肯定是病给所有的人看的;

如果痘痘长在胳肢窝,那是病给自己看的;

如果长在胸部或背部,就是病给家人看的。

病给谁看,说明跟谁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他人即地狱:这个世界不欠你,别总像受害者一样生活

人际关系主要有两种:亲密和疏离。

有的病会引起别人的同情,得到别人的关爱,病给谁看就是想得到谁的呵护。

有的病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和逃避,病给谁看就是拒绝跟谁亲热。

如果我们希望得到别人关爱的时候,我们可能就是以抱怨的方式,以指责对方的方式,去向对方表达;

或者以生病、卖惨的方式呼求一点爱,这种表达所带来的只能是不好的结果。

当我们真正为自己的健康快乐负责,不再把自己定义为“受害者”时,不被过去所牵绊;

当我们学会照顾好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生命的活力就会得到我们想象不到的绽放。

他人即地狱:这个世界不欠你,别总像受害者一样生活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小贤心理

我们的服务

♥心理咨询 ♥情感咨询

♥催眠疗愈 ♥身心成长

♥企业咨询 ♥心灵沙龙

自由书写训练营

在生活中修行,做回真实的自我

他人即地狱:这个世界不欠你,别总像受害者一样生活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陋室倾听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缘。

红尘来去散无痕,烹煮文字疗人心。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命运如刀,让我和你,一起领教。——实用心理学

如需心理咨询、塔罗牌占卜、商务合作,请私信。

他人即地狱:这个世界不欠你,别总像受害者一样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受害者   不允许   这个世界   弱者   美文   潜意识   悲惨   脚本   低下   信念   地狱   心态   角色   不好   模式   方式   心理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