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农民

去年我到玉州区仁厚乡采访了一户特殊的农家。户主卜月兰和她丈夫有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很紧,然而他们却无私地收养了同村一对无依无靠的父女--老人疾病缠身,女孩刚刚上小学,都是要长久用钱的。当我见到他们一家时,他们已经共同生活了七年多。老人一直有药控制着病情,药是卜月兰夫妇每月寄钱去外地邮购的;女孩已读到初中,成绩很好。而他们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看到这样的人家,有谁会不被感动呢?在第二次去深人采访时,我顺便带去了几件旧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送给他们。

在报道见报后不久的一个星期天,卜月兰夫妇骑自行车上城里来找我。他们一个人载了一袋红薯,一个人载了一大扎自己加工的干米粉,顶着中午的烈日,踩了十几公里的车来到报社。门卫误以为我出去未返,这两个老实的农村人又不懂得要求门卫打个电话到我家问一声,竟蹲在报社门口等了我差不多三个小时。他们苦等不见我,看看天色将晚,想起我在采访时对他们说过我娘家是在某条街上,竟推着车一路问着我的名字辗转寻到小街深处,将东西交给了我的父亲。父亲打电话叫我回家,他们却赶着走了。我更没料到,后来,新谷丰收,他们给我捎来了干干净净的新米;春节来临,他们又给我送来了自爆的米花......采访他们,在我,是得到了一条好新闻以及一个表现悲天悯人的机会,而他们,却因此把我当成了永远的朋友!

这就是农民啊,一点点的关怀和帮助,都会时刻挂在心上,时刻不忘给予厚重绵长的回报。我们的农民就像土地一样,承受着一切重负,而只要有一点点阳光雨露,他们便会回报以最纯最浓的绿色。

可惜的是,常常会有人,忘了善待我们的农民。

不久前我去一个单位采访,听大家讲起两件他们亲眼目睹的和农民有关的事:

一位老农,带了十几只鸡来到城里卖,在曾经是鸡行的某个街白停了下来。正在东张西望奇怪没有其他人卖鸡时,好几个路人被他的鸡吸引了过来:“哇!是自养鸡,多少钱一斤?"一面问,一面争着抢着从鸡笼里拎鸡。老农正手忙脚乱地要称鸡,忽听得一声喝,一群制服开着车冲过来,那几个正在抢鸡的人拎着鸡一下子跑远了。制服们缴了秤、没收了余下的七八只鸡,说:“乱摆乱卖,罚款!......没钱就没收这些鸡了!”可怜的老农眼睁睁看着制服们扬长而去,仍然不知道该在哪里摆卖才不算乱。而刚才拎了鸡溜走的几个人中,仅有一个走回来,给了老农一只鸡的钱。老农接钱的手在城市的风中颤抖着,欲哭无泪......

一个满面尘灰烟火色的农民,拉了一车劈得很整齐的木柴来到城里,看得出他已经走了很远的路。看到有人在桥上摆水果,他也跟着蹲在了桥上卖他的木柴。等了很久都没有人问一声价--这是自然的,城里还有什么人烧木柴呢?农民等得焦躁.忽见果贩们惊慌地四散逃走,农民正惊疑,一群制服已来到眼前。制服们收缴了水果,看了看木柴,看了看六神无主的农民,笑着,将捆得整整齐齐的木柴拆散了,像放慢镜头,一根一根地,木柴丢到了江中......农民那双粗糙开裂的大手下意识地伸向江面,又无力地落在断裂的桥栏上,欲喊无声......

听这两件事时,我有一种窒息般的感觉。痛,是很久很久才慢慢涌上来的,并在每一次回想时加剧!

城市的繁华需要规范化的管理,这种管理,难道必须以粗暴为形式?如果管理本来就不够规范,为什么不给无所适从的农民多一点解释和引导?难道那些靠卖点农副产品糊口的农民,会存心给我们的城市捣乱?

希腊的神话故事中,有一个力大无比的勇士,没有人能够打败他,因为他是土地的儿子,只要他的双脚不离开土地,母亲就会供给他源源不断的力量。有一次,他的对手获知了他的秘密,将他高高地举到了空中,他再也没有了力量......

那些自以为有点权力就可以俯视农民的人,双脚已经在慢慢地离开土地了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老农   声价   桥栏   农民   木柴   门卫   报社   美文   双脚   夫妇   城里   水果   父亲   采访   土地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