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与修养|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到达终点

现代人重视孩子教育,早早就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以为和别的孩子一起起步,就会不落后。

人们发现,成年后能说得着话的童年伙伴越来越少,走着丢着,能与自己走到终点的人越来越少。这说明,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同时起跑,未必能一起到达终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论语与修养|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到达终点

孔子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意思是可以和他一同学习的人,未必可以和他走共同的道路;可以和他走共同的道路,未必可以和他事事依礼而行;可以和他事事依礼而行,未必可以和他一起变通灵活处事。

孔子将学习分为4个阶段和4个层次,每一个阶段达不到层次的要求就会落下一部分人,因而越走人越少。

第一个阶段和层次是学道。

“可与共学”,大家一起来学习,成为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习的效果却不同,出现了差别,有了分别。

学习是获得知识、明白道理的基础,要爱好学习,才能钻进去,沉下心来,一门心思只管学习;还要善于学习,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论语与修养|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到达终点

同样是学道,但是来学道的目的不尽相同。有的人,把学道当作自己的追求,用心专一学习做人做事道理,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有的人,是为了功名利禄,学道不是他的目的,他是想用道来装点门面,学习就不专一;有的人,盲目跟风,跟着别人瞎胡混。

第二阶段和层次就是适道,也叫入道。

“未可与适道”,适,就是追求、达到;适道,追随道,并达到道的一定境界。大家一起学习,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入道。

常言说,“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在第一阶段,由于各自的学习目的不同,效果也不一样。

有的人学习专一,全身心地投入,专心悟道,领会了道的真谛,入了道。

有的人心存杂念,用心不专一,对道一知半解,还在道的门外徘徊。

还有的人,根本学不进去,听不懂,看不明白,就放弃了学习,放弃了求道。

有的人已经入道进入了第二阶段,有的人还停留在第一阶段,这个时候,同学之间差离已经拉开了,这就叫“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

第三个阶段和层次是立道,也叫守道。

“可与适道,未可与立”,立,本义是站立,引申为执守、坚守。一起入道,未必能一起坚守,可能有人背离了道。

学道,懂道,最关键是要躬行,把道落实到行为中去。有的人入了道,把它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始终如一地坚持;有的人在各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没有坚守到底。

论语与修养|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到达终点

孔子指出他的学生中就有这类现象:“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只有颜回能够长期坚持仁道,有人学生只能坚持一个月,有的才能坚持几天,冉求就对孔子说自己行道“力不足也”。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许多热血青年投入革命,党员迅速发展到五六万人,但是经过“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后,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有的脱党,有的甚至叛党出卖同志,这就是“可与适道,未可与立”。

在这个阶段,要“笃信,守死善道”,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仰,坚定不移,这才是真的入道。而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人,最终与道背道而驰。

论语与修养|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到达终点

第四个阶段和层次就是用道。

“可与立,未可与权”。权,原义是秤砣。一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三部分组成。秤杆叫衡,秤砣叫权,秤砣根据秤盘里东西的重量而移动,“权”引申为变通。可以一起坚持,有的人却不能变通,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道是原则,不能变,但道又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因而它不是教条,在实践活动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孟子说,礼制规定男女不能随便接触,但是嫂子掉进水里,眼看就要淹死了,小叔子伸手去救,这就是权变之道。如果见死不救,就是豺狼。

能够坚守道,但只知道固守而不懂得变通,照抄照搬,就会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

论语与修养|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到达终点

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王明认为,只能完全照着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只能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东西,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毛泽东经过对中国社会进行研究,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指导革命走向胜利。

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要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不讲原则就会犯错误,只讲原则而没有灵活性,就会僵化;灵活性不是不讲原则,不是无原则的变通

现实中很多人就卡死在这一最后的阶段,很多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学富五车,到了社会上却不能适应社会,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问题,却埋怨社会不理解自己,满腹怀才不遇的委屈,根本的原因就是不能权变。

论语与修养|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到达终点

学习的4个阶段和4个层次是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每前进一步,难度就提升一个级别,就会有一部分人被淘汰。一起学道,未必能够一起入道;一起入了道,未必能一起始终如一地坚守道;即使能够一起坚守道,却未必能够一样善于正确地灵活地运用道。

跟随孔子学习的人达到3000多人,而成为贤人的只有72人,而最优秀的只有“十哲”。

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不是所有的人都到达终点的,路越程长,到达终点的人就越少。学习也是如此,由于不能坚持学习,由于不能坚守,由于不能灵活运用,能达到最高层次的人寥寥无几。

#好书奇遇季##翘楚读书会#

我读《论语》之《子罕篇》:

【原文】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译文】孔子说:“可以和他一同学习的人,未必可以和他走共同的道路;可以和他走共同的道路,未必可以和他事事依礼而行;可以和他事事依礼而行,未必可以和他一起变通灵活处事。”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 ,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终点   秤盘   秤杆   论语   孔子   秤砣   教条主义   目的   灵活性   马克思主义   美文   事事   修养   灵活   所有人   层次   道路   原则   阶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