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后,初中毕业生却不敢减负

最近的几个月,义务教育阶段的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拉开了教育界近20年没有过的大变局的序幕。

“双减”之后,初中毕业生却不敢减负

教育的主体是学校,被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家长则是教育的直接相关人。这三者存在共同的利益,也有深刻的矛盾。

对于学校来说,一方面要满足教育管理机构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

“双减”之后,初中毕业生却不敢减负

在市场化的今天,学校需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化投入产出比,升学率成为唯一目标。

围绕着升学率,学校普遍存在课内加码,课外增负,掐尖好学生,挖走优秀教师的做法,带来民办学校学费高,学区房学位房价格飙升。而学校所做的一切,从来没有考虑到另外两个教育参与者的利益。学生们苦不堪言,负担越来越重,近视率越来越高,睡眠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家长也越来越焦虑,校外培训每年要一笔花费,一些上了民办学校的孩子的家长,还要负担高额的学费。

“双减”之后,初中毕业生却不敢减负

但是对于初中生,面临的中考压力一点也没有减少。近一半的初中毕业生上不了高中,只能去职高,这是现实。职高普遍办学条件差,专业设置不合理,毕业后找到的工作工资低,社会地位低也是现实。

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永远在为孩子的未来焦虑。他们花费大把的金钱和精力去买学区房学位房,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耗费精力陪孩子熬夜,花钱为孩子报各种班,也是为了保持那一点点的优势。

可以说,目前的教育,学校得利,损害了学生和家长的利益。就算从市场化角度出发,三方的利益也明显失去了公平。

围绕“双减”,各地陆陆续续出台了相当多的政策,我们可以预期,以后小学生可能轻松了,但是初中生,特别是临近毕业的初中生,反而会增加双重的焦虑。

以北京教师轮岗为示范,相信很多地方会跟进,用不了3年时间,将拉平好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距,此外,小升初不需要考试,小学进入初中的门槛没有了。由此两点,就近入学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就有望在5年内实现公平。在义务教育阶段,原本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带来的择校焦虑将不复存在,连带着学区房、学位房也会成为一个奇怪的名词,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在小学阶段,学校回归为孩子提供成长环境的初心,在小升初不需要考试的情况下,没有了成绩压力。另一方面,学校资源平均化以后,学校也没有了额外的盈利压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可能会享受真正的轻松的童年和少年。小学生的家长们也少了择校压力,在经济上压力减轻了不少。

但是对于初中生,面临的中考压力一点也没有减少。近一半的初中毕业生上不了高中,只能去职高,这是现实。职高普遍办学条件差,专业设置不合理,毕业后找到的工作工资低,社会地位低也是现实。

而“双减”之后,培训机构没有了,家长担心校内学习不足以支撑中考的优势。家长们的焦虑不降反升。

如果职高存在的问题没有解决,对于职高毕业生的待遇没有改善,就没有人愿意上职高。另一方面,就算是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就是失业,仍然不能缓解家长的焦虑。

因此,“双减”之后,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消除家长们焦虑,而最终,改善就业压力,才是最为根本的减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升学率   民办学校   学区   职高   初中生   美文   焦虑   中考   学位   初中毕业生   家长   利益   现实   压力   高中   孩子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