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记忆


过年的记忆

小时候,我最期待的事就是过年了。那时生活贫困,只有到了过年时,才会买新衣服、买好吃的,改善单调的生活。买新衣服要去离家八里的辛集镇赶年集,那里的集市声势浩大,方圆二三里,每到腊月十八和腊月二十三这两个集日,从我们村出发,去辛集赶集的人,沿着蜿蜒的乡村小路,可以排成连续的长队。骑自行车的,赶着马车的,甚至还有步行的,正像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描写的那样“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场面颇为壮观。

集市上的年货更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通常是父亲去卖自制的笤帚,我和三姐卖窗花,再用卖的钱去买年货。我们姐弟三人,在父母面前我最得宠,通常是给我买一身新衣服,哥哥姐姐各买一件,父母一般不买新衣服。卖完了窗花,手里攥着一沓零钱,我就高高兴兴地跟在三姐身后,精挑细选,看到自己喜欢的衣服,三姐就和摊主讨价还价,然后买下来,再去给我买两挂鞭炮和二起脚。然后,再跟父亲一起去买年货:割几斤猪肉,买几条鱼,买一斤粉条,……等。

过年从腊八就拉开了序幕,喝过腊八粥以后,赶在立春前就开始打扫房子,擦玻璃,收拾物件,该留的留,该扔的扔。扫房子可是一项大工程,父亲用长竹竿绑上一把笤帚,大冬天的戴上草帽防尘,在我看来有些滑稽。父亲开始仔仔细细地扫房顶、墙壁、窗户,因为是土房,会扫下很多尘土,等到“尘埃落定”,我和母亲就开始用笤帚清扫地面上的尘土,各个角落都清理干净,把搬出屋的家具、被褥、衣物再搬回屋里重新归位、放好。

找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和母亲开始擦玻璃。打一盆温水,把抹布浸湿,先擦去玻璃上的尘土、污渍,再用干布反复擦几遍,直到擦得里外透明为止。然后,贴上三姐剪的窗花,把从集市上买来的年画贴到墙壁相应的位置。经过装扮的屋子便明窗净几、焕然一新了,增添了过年的喜庆气氛。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准备面食了,蒸带枣的年糕、蒸呛面馒头、蒸包子、扣面花等。我最喜欢做的是扣面花,把和好的硬面团粘上少许面粉放进一个模子里,按平,轻轻在面板上一磕,就会掉出来金鱼、寿桃、花盆等各种各样的面花,这可是我们当地的特色面食呢!走亲访友作为馈赠佳品既经济又实惠,嚼着劲道且有香味,大人孩子都喜欢吃。用泡过的红枣、豆子蒸出形态各异的小动物:小兔子、小狗、小鸡等,放在面板上,赏心悦目,蒸熟了也舍不得吃,总要玩够了才下肚儿。

吃过早饭,母亲、三姐和我便开始准备蒸包子,剁菜、切肉、和面,一切准备就绪后,就拧包子,上锅蒸。包子熟了再用筷子蘸上红颜色点上红点儿,图个吉利。下午开始做包饺子的准备工作,白菜、豆腐、果子、炒鸡蛋、粉条组成的素馅,放上调料拌好,但不能放姜,说法是避免晚辈出“犟蛋”。傍晚,就开始包饺子,一边包一边看黑白电视上的新春节目。父亲将炒熟的花生、瓜子晾凉,盛在盘子里,再放上糖块,端到屋里。

我们郭氏家族是一个大家族,三十多户人家,流传下来的规矩是三十晚上所有男性家族成员,不分长幼尊卑,都要把每家每户走动一遍,抽支烟、吃块糖,吃点儿花生、瓜子,拉拉家常,增进感情,增加家族的凝聚力。

爆竹一声除旧岁,总把新桃换旧符。大约晚上十一点半左右,哥哥挑起长长的一挂鞭燃放,此为"发马子",我捂住耳朵,在院子里闻着浓烈的火药味欢呼。除夕夜的饺子一般要到快十二点才吃。吃这顿饺子是有讲究的,一是坐的方向要面对财神,寓意来年发财;适婚年龄的孩子要面对喜神,寓意能找到如意伴侣。二是不能吃蒜泥和醋,因为这两样东西意味着“辣心”和“酸辛”,只能蘸一点儿酱油吃饺子,过年了,图个吉利嘛!

煮熟了饺子,要先给祖先的神位前上供,窗台上、粮囤里、小推车上,都要放上一小碗饺子敬神灵。鞭炮齐鸣,哥哥给父母磕头拜年。一家人开始吃饺子长大了一岁,我还能得到父母给的几角压岁钱,高兴得了不得,小心地伸平放好。

除夕夜还有一件必做的事,我和母亲要到拴牲口的南房里,给常年劳累的大骡子添上煮熟的黑豆和铡碎的干草,再放上一大碗饺子给它吃。用母亲的话说就是:“打一千,骂一万,不忘三十晚上的年夜饭。”母亲的善良慈爱,表现在方方面面,对待牲口也是如此。

吃过饺子,家家都是夜不闭户,父亲和母亲守岁,给供桌及时添香,保证一夜香火不断。哥哥去找牌友们玩个通宵。我和三姐便可以睡上几个小时。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就会听到祭祖的鞭炮声,拜年的人群络绎不绝,我跟在母亲身后,穿上新衣服,去给本族的长辈拜年,往往满载而归,糖块、花生、瓜子装满了衣兜,一路上,大家见了面净说拜年的话。

从初二至元宵节前,是亲戚走动拜年的时间,给出嫁的姑姑和姐姐带上除夕的煎饺子,让出嫁的姑娘尝尝娘家的饺子。捎着上供的大白馒头和其他的礼品,高高兴兴地去拜年。记得在我十四岁那年,哥哥就让我和他一块骑自行车去老姑家、二姨家、大姐家、二姐家拜年,锻炼我待人接物的能力。

过年的尾声是元宵节的到来,女人们在家蒸包子、蒸刺猬、蒸麦垛上供,一直要到正月二十五“填仓节”才能揭供,朴实的农民以这种传统的形式来祈祷丰年。做饭的空闲,我就跑出去看走街串巷的扭秧歌,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到了晚上,我和父母再出去看烟花满天的壮举,爱闻那浓烈的火药味,爱听震撼人心的锣鼓声,爱看精彩的龙灯,狮子舞,小车子会,踩高跷。年,进入了高潮,也接近尾声。一般到正月十七就戛然而止。一年之计在于春,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平平安安,是每一个庄户人最大的心愿。

现在,过年意味着回家,在外打拼的游子,上学的孩子,千里迢迢往回赶;过年是团圆的时刻,更是亲情凝聚的时刻,亲人团聚共同举杯,祝愿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合家幸福安康!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对过年早就不再期待,而且还平添了几分“恐惧”,因为不只忙碌劳累,还又老了一岁,眼睁睁看着自己皱纹增加,白发增多,你说烦不烦人?时间过去了五十多年,时过境迁,我依然怀念小时候过年的情景,浓浓的亲情,浓浓的爱永驻心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辛集   糖块   笤帚   窗花   腊月   年货   瓜子   鞭炮   美文   饺子   包子   新衣服   哥哥   父亲   父母   母亲   记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