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饥饿的岁月


那些饥饿的岁月


我们村是一个有三千多人口的大村,又是大杂姓。童年的记忆里,经常有些八卦新闻。在村上,曾经流传着“小篓儿煮面条”的笑话。

一户李姓人家,很穷,孩子又多。他家女主人嘴还特别馋。那个时候,村上还在吃大锅饭,青壮年一律到生产队去劳动。李老头儿和孩子们去上工后,家里就只留下李老婆儿。每到快做午饭的时候,李老婆儿先在大锅里放上半锅水,烧开后,把一个装着一把面条的小篓儿放进开水里,“哗哗哗”地煮上一会儿,用筷子挑上两根,掐掐看看没有白茬儿了,就把小篓儿“噌”的一下提了出来,把已经煮好的面条挑进一个大碗里,放上几滴酱油、一捏葱花,她便坐在小板凳上,“秃噜秃噜”地迅速吃完,很享受地舔舔嘴唇,再去收拾碗筷,不留一点痕迹。

估计李老头儿和孩子们快收工回来了,李老婆儿又开始用玉米面掺水攥尜尜,攥好后,再放进刚煮过面条的汤里煮。收工回来的李老头儿和孩子们,吃着带有面汤味的尜尜,总是很满足。李老头儿是个出了名的“妻管严”,在家里那是看着老婆的脸色行事,讨好老婆也不分家里外头。他经常当着外人夸奖自己的老婆:“孩儿的娘,忒巧了,煮的尜尜面汤味!”

李老婆儿偷嘴吃的事,被一个串门的邻居看见了,于是这“面汤味”的尜尜便有了答案。后来,几十年过去了,村上依然流传着“孩儿的娘,忒巧了,煮的尜尜面汤味!”的笑谈。

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能吃饱饭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能吃上面食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村上饿死人的事情屡见不鲜,因为吃不饱,夫妻分家、兄弟相争并不罕见。贫穷,泯灭了人性的良知,把人变得自私、冷漠和贪婪。想想过去,看看现在,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有钱有权者,去饭店一掷千金,吆五喝六之后,杯盘狼藉,服务生打扫残局,统统倒进垃圾桶里。每当看到那一幕时,我都觉得他们是在犯罪。

有谁知道珍惜那来之不易的一餐一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午。每一粒粮食,每一根蔬菜,都浸满了农民的汗水。

当今社会,贫困地区仍然有吃不饱饭的老人和孩子。贫穷,是压在他们头上的一座大山。从杜甫笔下凄惨的“路有冻死骨”,到安徒生童话里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无不令人垂怜。如果人生天天在贫穷中奔波,哪还有时间谈文明礼仪?哪还有力量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建立理想的人生大厦?为贫穷困扰,就难得成功;为贫穷困扰,就难得幸福。贫穷很可怕,不战胜它,就没有出路。不管什么人,只有在首先解决了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才有可能去追求别的东西,否则,便会为贫穷所困,为贫穷所累,为贫穷所苦。

贫困是一种疾病,是一种恶习,如果不是由于懒惰,就是由于无知,最坏的莫过于两者皆具。贫困不单是金钱物质的匮乏,也是精神文明的残缺,所谓“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即在于此。有时,一个人因为金钱和物质的缺乏,最终会导致信心、勇气、热情、意志和知识的缺失,所以,贫困不仅仅是口袋空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贫困者经常施以物质救济,会助长他的懒惰、依赖心理,令他不思进取,甚至会给他造成永久的贫困。只有对他给予不断创造财富的意识及精神的激励,才能让他脱贫致富。人生的幸福,唯有经财富的创造才能达成,贫困的人绝对无幸福可言。带动贫困者消灭贫困,创造财富,是现代社会里的每一个人责无旁贷的责任。只有全社会脱贫致富,国家才能真正强盛起来,才能经得起风吹浪打。让我们携起手来,用勤奋、用智慧,将自身的潜能聚焦裂变,获得全民族的财富与幸福吧!

那些饥饿的岁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妻管严   老婆儿   放进   面汤   脱贫致富   老头儿   村上   孩儿   面条   美文   饥饿   贫穷   贫困   物质   事情   岁月   老婆   幸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