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县管校聘”和“共享教师”到底真有作用还是一场折腾?

“县管校聘”执行以来大家一直是疑虑重重,害怕本应该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改革,却砸了自己的饭碗。现实中一些问题的出现,也证明他们的疑虑并不是没有道理。之前我们临近学校就有教师在竞聘上岗中“光荣”落聘了。其实落聘的真实原因,是因为他们工资较高,学校采取经费包干,于是学校挥泪斩马谡,让他们“下岗”。由此引发什么问题?

所谓的“县管校聘”和“共享教师”到底真有作用还是一场折腾?

1.现实的例子显示问题重重

他们相互商量,准备申请法律仲裁,因为按照《劳动法》,如果没有过错,劳动合同超过十年合成终身员工。后来经过教育局协调,这几位老师调离原单位,被安排工作关系挂在某乡村小学。

到了那个乡村小学,他们反而因祸得福,他们才真正体会到做老师的幸福和自由。首先课务很少,小学作息时间又比较宽松,周六、周日双休,有一位老师精力旺盛,还在邻市的辅导机构代课,工资开得比自己工资还高。还有一位老师索性到医院办了一个病休,现在长期在外地上门做家教。

所谓的“县管校聘”和“共享教师”到底真有作用还是一场折腾?

今年,县里那所中学扩班,缺少老师,一纸调令,准备重新再把那几位老师调回去,那几位老师说什么也不回去了,弄得教育局出面协调,最后有几位回去了,只是校长再见到他们非常尴尬,据说,好几位都准备要提拔成中层使用了!这就是现实,那么官方会怎么解释?

2.官方县管校聘出发点不错

全国多个地方实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以县管校聘为改革的核心,改革的目的在于打破现有的用人体制机制,将教师由学校的人想系统的人转变,合理有序引导教师在县域内进行流动。

所谓的“县管校聘”和“共享教师”到底真有作用还是一场折腾?

有利于打破平均分配的弊端,实现能者上庸着下,激活教师队伍竞争活力,达到人尽其才,进一步优化当地教师队伍的作用。

据我了解,全国各地在实行县管校聘过程中。对一部分教师可能有优惠的政策,比如说男教师年满55周岁以上,女教师年满50周岁以上,必须优先根据自己自身的年龄特点,教育教学能力,优先聘用不得落聘。

所谓的“县管校聘”和“共享教师”到底真有作用还是一场折腾?

各地在实行县管校聘中,第一轮的聘用是校内的聘任,90%左右的教师都会被聘上,有个别老师由于某种原因落聘。(现实真的会是如此吗?)

3.官方:如果落聘,需要考虑清楚自身问题

其实我觉得不必灰心,因为还有第二轮的聘任就是跨校聘任。在一个区县范围内,从总量上核定的话教师的缺口不少,因为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临时代课教师,来弥补教师师资不足。

所以我觉得题主不必担心,自己会失业或者没有在职在编教师这份公职。在第一轮校内聘任中落聘,我们还可以参与跨校的竞聘,因为在同一区域来看,有些学校确实缺少教师,可以根据主管部门公布的缺编人数,参与第二轮的竞聘,也许给自己一次机会,会有意外的收获。

所谓的“县管校聘”和“共享教师”到底真有作用还是一场折腾?

此时不必为第二次竞聘单位的其他条件儿多虑,最起码有一个岗位。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如果教师落聘第一年按照一定比例,扣发绩效工资。第二年继续参加竞聘,如果落聘可能会被解聘公职的可能。

此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对自己有信心,积极改造自身的问题。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丰富经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这才是最主要的。(往往让找的都是教师的问题,可是真的只是教师问题吗?)

所谓的“县管校聘”和“共享教师”到底真有作用还是一场折腾?

结语:

县管校聘加速教师流动,对于打破教育垄断,实现均衡也许是一件好事情。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希望大家通过这一次的县管校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有所加强,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实际上县管校聘”管理制度设计中就存在很多涔漏洞,现在才刚刚开始,就已现端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调令   教师   留得青山在   公职   教师队伍   疑虑   校内   美文   教育局   乡村   工资   现实   作用   老师   小学   学校   官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