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凶案:你听过“害怕死”这种死法吗?

银幕凶案:你听过“害怕死”这种死法吗?

死状各异的他们,都做错了一件事情……

银幕凶案:你听过“害怕死”这种死法吗?

银幕凶案:你听过“害怕死”这种死法吗?

本文约4840字,阅读时间约10分钟


“我准备好了!”昏暗的办公室,女孩站在一个大箱子前,深吸了一口气,说道。

“进去吧,你可以的。”办公室的另外一边,一个低沉的男声响起。在他的鼓励下,女孩颤抖着躺进箱子,她看着男人将箱子锁死了。

当黑暗将女孩笼罩后,她感到时间的流逝变成了折磨,女孩不得不强迫自己忘却正要发作的恐惧。好在,那箱子上嵌有一块透明玻璃,她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外面。

但短短7分钟后,女孩忍不住了:“快救我!我不能呼吸了!”

银幕凶案:你听过“害怕死”这种死法吗?

这时,男人却走过来将箱子上的玻璃彻底盖了起来。女孩崩溃了,她感到万分恐惧,发出了哭喊和吼叫。

又过了1分钟,女孩的声音停止了,同时停止的还有她的呼吸。她到死都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

这个女孩是谁?她和男人是什么关系?她为何会以如此诡异的方式丧命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犯罪心理》第三季的第三集,看看这个离奇的凶案吧。

银幕凶案:你听过“害怕死”这种死法吗?


银幕凶案:你听过“害怕死”这种死法吗?

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

警方在一处荒野中发现了两个位置相近的埋尸坑,坑中发现的4名死者年龄都在25-30岁,他们的死状各异。

第一个坑中埋了2男1女,他们的死亡时间在6个月前,从尸表情况可确定有1人是被烧死的,其他人的死因尚不明确。

第二个坑中埋了1名年轻女性,她的死亡时间在2天前,她是窒息死的。警方怀疑当地出现了一名连环杀手,于是向FBI下属的BAU小组申请援助,以便早日查明案情。

银幕凶案:你听过“害怕死”这种死法吗?

埋尸坑图片


收到波特兰警方的资料后,BAU小组开始了初步分析。他们发现这些死者的尸体上似乎都没有抵抗伤,且都没有遭受过性侵。小组成员认为,凶手的作案手法和动机都很难揣测。

而这些死者身上还有一个共同点让他们很在意:受害者死后,他们的家人都收到了通过死者邮箱发出的电子邮件,其大致内容都表明了死者短期内不会有回家的计划。

正是这些邮件让BAU小组成员决定立即前往波特兰,他们认为这是一起恶性连环杀人案,凶手还会再次行动,他意图掩藏受害者死亡的行为证明了这一点。

但现在案件中的疑点也很明确:凶手是如何获取4名死者的邮箱账号的?他又是如何盯上这些受害者的呢?

为了破解谜团,抵达目的地后,BAU小组就兵分两路,一路负责调查最新一名死者珍妮的情况,另一路负责发掘现有受害者身上其他有价值的线索。

负责调查珍妮的小组成员很快发现了一些异常。

银幕凶案:你听过“害怕死”这种死法吗?

擅长现场观察的摩根探员发现了浴室的异常


刚搬来波特兰新家的珍妮似乎从不使用公寓的电梯,也并不喜欢家里的封闭式淋浴房,她家浴室的隔间塞满了各种杂物,显然从不使用。

据此,BAU探员摩根等人认定:珍妮应该是幽闭恐惧症患者,她很少出门,失踪后也根本没人联系过她。

而负责调查其他受害者的BAU探员艾米丽,也有了新的进展。她发现这些受害者的职业、经济地位等条件虽然毫无共同点,但他们都是在失踪前新搬来波特兰的住户。

这会不会就是凶手盯上他们的原因呢?结合凶手发出的邮件来看,BAU小组认为他们找对了方向。


银幕凶案:你听过“害怕死”这种死法吗?

只有受害者群体画像是远远不够破案的,BAU小组必须尽快查明这些人为何被盯上,他们之间隐藏的共同点才是破案的关键。

不过这一发现也算是重大突破,BAU小组决定召开初步案情发布会,他们无法阻止凶手,但却可以预先提醒其他潜在受害者——那些波特兰的新住户——也许此时正有人落入凶手布下的陷阱之中。

可惜的是,BAU小组还是晚了一步,新的受害者出现了。

这次的死者是一个男大学生,他是被溺死的,从尸体伤情分析,该男生在坠入水中时,曾经被人用救生员使用的救生杆抵在肩部,而据认识该男生的熟人表示,他几乎从不去水边。

银幕凶案:你听过“害怕死”这种死法吗?

被水流冲到下游的男大学生尸体


虽然警方还没发现可以串并这起案件的物证,但受害者的身份明显非常符合BAU小组的侧写类型,所以他们决定立刻进行并案侦察。

而在BAU小组看来,这名男死者的出现是一个危险信号:凶手可能因为埋尸点被发现而开始了更疯狂的杀人计划,因为这次案发距离上一个死者珍妮的死亡才短短几天,而凶手似乎已经不想再藏匿自己的杀戮了,所以根本没有处理这名最新的男死者。

但此时,BAU小组对案件的调查还毫无头绪,他们想到围绕“新住户”来拓宽破案思路:假设成员们都是刚搬到新城市的人,一般会关注什么?

也许是餐厅、也许是洗衣房、也许还有其他开始新生活的必去场所?

有了这个新思路后,警方也抽调了一批警力,帮助BAU小组深入调查几名死者公寓附近的所有公共场所,他们很快发现了一张可疑的小广告——有偿征集心理治疗实验的志愿者,参与人员不仅可获得丰厚的酬金,还能顺便治好自己的恐惧症。

银幕凶案:你听过“害怕死”这种死法吗?

艾米丽和瑞德探员在某间洗衣房发现了小广告

这样的传单一看就像是陷阱,而巧合的是,几乎每个受害者公寓附近都出现了这张小广告。

警方通过进一步调查,确认这些广告最早出现的时间距现在足足有一年之久。BAU小组据此推测,这名连环杀手应该还有更多没被发现的受害者,他们要求警方围绕那个埋尸点进行扩大搜查。

果然,又有一批无名尸体被挖掘出来。那骇人的场面让BAU小组的成员感到震惊,他们也意识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必须尽快阻止这个杀人如麻的恶魔。


银幕凶案:你听过“害怕死”这种死法吗?

有了心理实验小广告这一线索,BAU小组又通过进一步心理侧写,缩小了嫌疑人的排查范围。
根据案发现场的线索,嫌疑人很可能是一个小心谨慎、控制欲极强且聪明过人的已婚成年男性。因为他在折磨受害者时没有性侵行为,这在这类连环杀人犯中比较少见,所以BAU成员推测,嫌疑人可能存在性功能障碍。
但他的杀人行为也可能只是一种创伤后的过度补偿,而这意味着嫌疑人在生活中的表现,或许和犯罪时完全相反。生活中,他可能会被人描述成“性格懦弱、缺乏主动权和控制权”。
不管是出于性功能障碍还是补偿心理,嫌疑人的表现都暗示着他可能在幼年时遭受过虐待。考虑到嫌疑人思虑周密,且能将多起犯罪隐藏得极好,他很可能具备独立的住所或者办公区,可以隐蔽犯罪,这也印证了他应该人到中年的侧写。
此外,嫌疑人应当考取过心理学相关执照,可能还是一名权威人士,因为那些死者身上都没有抵抗伤,他们很可能是中了嫌疑人的圈套,自愿接受他的折磨。

有了这些信息,BAU小组的技术专员很快通过海量检索,找出了一个可疑对象:巴瑞·古德曼(Barry Goodman)。

银幕凶案:你听过“害怕死”这种死法吗?

坐在办公室阴暗角落的巴瑞


巴瑞的公司不久前刚刚宣布倒闭,而他失业之后却突然将自己的银行账户提空了,这非常反常。此外他的个人信息全部符合侧写的内容,虽然还无法确认小广告是否和他有关,但巴瑞在网上也有很可疑的举动,他似乎一直在匿名发帖,做恐惧症咨询的问卷征集。

在那些问卷中,巴瑞特意设置了有关被访问者个人交际情况和生活状态的详细问题,这对于一个匿名心理问卷调查而言明显超出界限了。

BAU小组相信,他们找到了那个恶魔。当小组成员赶往嫌疑人的窝点时,巴瑞却并不在那里。

那是一个光线昏暗的办公室,根据现场没有锁门、没有关灯这些细节来看,巴瑞应该没打算离开,而他桌上还摊开放着一个笔记本,翻开的一页上写着一个警方并不熟悉的人名:米西。

BAU小组的成员还发现,已知的几名死者都被记录在了这个笔记本上,上面甚至还写了他们详细的死亡过程和死前忍受折磨的时长。

“他好像在利用恐惧杀人!他为什么这么做?”已经快速看完笔记的一名成员对此感到疑惑。

“先抓住他,米西有危险了!”BAU小组的行动队长很快做出了判断,他又翻了翻那本笔记,看到最新的那面写着米西的恐惧:她害怕被活埋!

银幕凶案:你听过“害怕死”这种死法吗?

在被活埋前,米西本相信自己能通过治疗更好地面对自己的恐惧……


但那个办公室的所在地是一栋摩登大厦,周围并没有什么暴露土壤的环境,巴瑞要怎样活埋米西呢?

BAU小组决定立即展开排查,但他们刚准备出门行动,就在那间办公室外撞上了迎面而来的嫌疑人巴瑞。


银幕凶案:你听过“害怕死”这种死法吗?

和警方相遇后,巴瑞快速向楼顶跑去。

BAU小组的队长知道,这个人应该是要自杀,他越来越密集的作案其实也是心理濒临崩溃的表现,并且像他这样的一个控制狂是决不允许自己被捕的。队长示意其中一名成员迂回到楼顶的阳台,试图阻止嫌疑人,但还是晚了。

巴瑞只留下了一句威胁的话,就纵身跳了下去:

“你们的恐惧是救不了所有人的,我赢了!”

银幕凶案:你听过“害怕死”这种死法吗?

勘察完巴瑞自杀的现场后,小组成员赶紧投入了对米西的搜救中


但BAU小组并未放弃对受害者的营救,实际上当他们抵达楼底查看了巴瑞的尸体后,就有了新线索:巴瑞的手上和指甲里有泥土,但鞋子上却没有。他鞋底的灰尘很少很干净,这说明他刚刚活埋受害者的地点应该就在大厦内。

十几分钟后,大厦的地下室,BAU小组找到了被泥土掩盖的米西,他们奋力挖掘,最终救下了她。


这起案件破获后,BAU小组也进一步还原了巴瑞失控杀人的真相。

巴瑞是一个注册在案的心理治疗师,他的职业选择完全是受到母亲的影响。

巴瑞从小就被母亲严格管束着,那种严格已经近乎变态。

巴瑞的母亲不允许他恐惧黑暗,每次在他睡前害怕地哭泣时,都会强迫他关掉夜灯;

她还特别喜欢羞辱巴瑞,这么多年来,从没有一次肯定过他的成绩。

所以长大后,巴瑞一直被心理问题所困扰,甚至因为这段往事出现了性功能障碍。

在他犯罪前,他的母亲刚刚过世,公司也恰好倒闭了,巴瑞的人生跌入了低谷。而巴瑞的妻子和他母亲如出一辙,她很喜欢掌控丈夫的一切,根本不在乎他的工作成就和生活烦恼。

多年来积压的委屈让巴瑞陷入了疯狂,他选择释放,取出了所有的钱,开始利用有偿心理治疗实验杀人。而他下手的目标正是那些和自己一样被恐惧深深困扰着的人们。

银幕凶案:你听过“害怕死”这种死法吗?

巴瑞的这种行为,其实也是在不断重复着自己的过去,他作案时脑子里总会闪回以前听到的母亲的怒吼和自己无助哭泣的画面……

成年后,巴瑞再也不怕黑了,他也没有了幼年时的诸多毛病。

表面上巴瑞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大人,但内心深处,他受到的伤害已经无法弥补,他还是被看似已经打败的恐惧吞噬了。因为他整个人早已千疮百孔,不堪一击。


银幕凶案:你听过“害怕死”这种死法吗?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一集《犯罪心理》,是鲁鲁修在追剧时感到印象特别深刻的一集。

虽然它的故事不复杂,但它反应的问题细思极恐:我们到底该如何合理地处理和面对恐惧?

初为人母的鲁鲁修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值得父母们深思:孩子们的恐惧需要被消灭吗?我们自身对某些事物的恐惧又会如何影响下一代呢?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这句名言大家可能都听过: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其实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恐惧的本质,它只是内心的一种感觉而已。所以想要战胜恐惧先要了解恐惧产生的原因,然后才有机会处理恐惧的情绪,和它和解。

银幕凶案:你听过“害怕死”这种死法吗?

图文无关。图源:pixabay.com


而孩童时期的恐惧,很多时候来自于未知,怕黑、怕陌生人、怕小动物等,这些对于第一次认识世界的孩子而言,再正常不过了。家长们无需强迫孩子快速接受,而是要和他们一起成长,坦然认识世界才是构建自我的最好方式。

而对成人而言,也是一样的。有些患上恐惧症的人是在遭受创伤后才发病的,他们对特定环境或者物体产生了极大的恐惧,这时他们需要的是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慢慢去疗伤,而不是逞强地接受更多的刺激。

必要的时候,如果你无法合理处理自己的恐惧,记得及时就医,让专业人员帮助你解决心理问题。

最后,鲁鲁修想说,其实人类的恐惧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是我们判定危险的合理依据。如果人们对伤痛不再恐惧,那么不是会有更多人互相残杀吗?如果人们对水、火、雷电等都不再恐惧,那么不是会有更多意外高频发生吗?


今日互动话题:你恐惧过哪些东西?你是如何战胜自己的恐惧的?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故事~


主稿/题图:鲁鲁修;编辑:包包;质检:等等;排版:CC

参考资料:《犯罪心理》第三季第三集.人人美剧;本期文中图片均来自参考资料


本文系【法医秦明】头条号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珍妮   连环   凶案   嫌疑人   银幕   凶手   死者   受害者   美文   尸体   警方   恐惧   害怕   小组   母亲   成员   发现   女孩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