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假期

中国古代,从汉朝至隋朝,官员每五日放假一日,谓“休沐”,意即沐浴和休息。唐、宋时期实行“旬假”制度,一年三十六旬,可休三十六天。除这些常规假日外,法定的节假日更加丰富,据宋史笔记《文昌杂录》记载,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

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黄金周”。除“旬假’和“黄金周”外,立春、清明、立夏、端午等传统节日都放暇,全年合计法定假日有 74 天,加上36天旬休日,共110天,与今天的节假日总数基本相似。

古代还有一些“人性化”假日,譬如根据距离远近有不同日期的探亲假;儿子行冠礼时有三天行冠假;儿女行婚礼时有九天喜庆假;父母亲去世,解官戴孝三年(军职为 100 天)。亲戚去世,根据关系远近设不等的假期。

到了明、清两代,全年只保留三个假期,即春节、冬至及皇帝的生辰。后来才增添了寒假,并将春节和寒假的假期均延长至一个月。但长假期间官员仍不时要到其官署处理必办的公务,涉及司法的事务更不能停止。

(摘自《读者》)


中国古代的假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宋史   文昌   冠礼   官署   探亲假   假期   军职   冬至   远近   节假日   中国古代   美文   黄金周   寒假   假日   官员   春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