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胡适命运的“高考”

1910 年夏天,京师进行了—场废除科举以来最重要的“高考”,被录取的学生可官派到美国名校攻读。国文的考试题目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题目固然简单,用意却深长,因为彼时的大清帝国正处在云谲波诡的时代十字路口。

一位考生另辟蹊径,围绕“规矩”二字进行了详尽考据,洋洋洒洒讲述了这两个字的历史源流以及演变。他很幸运,这篇看似跑题的作文却受到考官赏识,他得了满分,也由此顺利进入康奈尔大学。几年后,他从美国载誉归来,很快名满天下。他叫胡适。


决定胡适命运的“高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胡适   云谲波诡   官派   名满天下   深长   另辟蹊径   源流   帝国   科举   国文   京师   美国   考官   用意   美文   题目   命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