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你起床的人

我十岁时,和七岁的妹妹从家乡来到洛阳上学。那时的生活虽然简单清贫,但是在爸爸的安排和引导下,作息时间很有规律。每晚九点半是必定要写完作业关灯睡觉的。如果作业太多,写得迟了,爸爸就把计算器拿出来给我用,也断然不许熬夜。

早上爸爸为了让我们多睡一会,总是尽量晚一些叫,必须一叫就起,因为时间很紧凑,稍有磨蹭就会晚。洗漱完,饭必然已经摆上桌,吃完饭就背上书包去上学。每天在同样的时间起床,吃饭,出门,从未迟到过。

而邻居的小哥哥,他爸爸总是在五点多钟就开始叫他起床——

用脚在被窝里踢他两下:“安安,起来上学了。”

“嗯。”安安迷迷糊糊答应一声,知道还早,翻个身又睡了。

过几分钟,安爸再叫一次,安依然故我。

如此往复数次,直到七点多了,安才慌张而狼狈地爬起来,饭也顾不上吃,匆匆忙忙去上学。经常迟到。

我从那时就得益于爸爸的影响,明白自律和效率的重要。有规律地安排时间,能让生活从容很多。

但毕竟是小孩子,放了寒暑假,就会懈怠,想偷个懒,耍个赖。

记得有一年的寒假,早上爸爸叫我和妹妹起床,我俩醒了却贪恋被窝的温暖,在床上嬉耍,不肯起来。当时叔父也在,他看到我们这样,很不满,瞪了一眼,说“这要是岩或者青(我的堂妹们,叔父的女儿),我早耳光子扇了。”

此话一出,我俩立刻脸红了。讪讪地穿起衣服,下了床。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训斥常常是无效的,因为听多了已经麻木,不痛不痒。至于外人,人家犯不着训斥你。只有不远不近的亲人,你没有理由对他撒娇,他却有义务不留情面地训斥你,倒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收效。

有一段时间二伯父在我家住,二伯父和叔父的性格不同,他虽然腿有残疾,却阳光乐观,很有亲和力。早晨,他会操着并不熟练地普通话对我俩喊一声“孩子们!天亮了,太阳公公出来了!该起床了!”

二伯的唤醒模式听起来那么富有朝气和幽默感,让我们感到愉快,欣欣然张开眼,挥臂穿衣,甚至有些闻鸡起舞的动力。

如今我的二伯和叔父都去了天国,回忆起往事,倍觉怀念。他们与我的爸爸是手足兄弟,长辈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却是截然不同。无论平和,亲切,或严厉,对于再也回不到孩童时代的我,都是暖暖的父爱。

我的女儿小时候特别乖巧,从第一天上幼儿园起,我一叫,她就揉揉眼,很配合地起来了。幼儿园并不像小学,时间那么严格,八九点了还有不少孩子陆续才到。而女儿无论心里多么不想去,却从不肯迟到,哪怕眼泪汪汪不舍得松开我的手,也一定要在八点前入园。

刚上小学也是如此,我总是不舍得叫她太早,她却总想去得早。所以一叫就起,吃完饭,背起书包,系好红领巾,她说声“妈妈再见!”就一溜烟跑了,并未为起床的事让我操心。

可是十岁以后,随着课业日益繁重,她开始进入起床困难状态,我在厨房和她的小卧室之见来回穿梭,一边忙活做饭,一边气急败坏地喊:“快点啊,叫了半天你怎么还不动,再不起要迟到了!”

显然这种方式并不科学,她慢吞吞起来了却并不领情,说:“你怎么不早叫我?”“我根本没听见。”

周末的唤醒模式会温馨很多,她爸爸会说“小乖乖,该起来了,你看我把牛都给你牵回来了!”她一听忽地一下就醒了,瞪大眼睛问:“什么牛?在哪呢?”

原来是爸爸去街上打回的一大锅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牛肉汤。小丫头虽然上了一当,但已经睡意全无,再说有她最爱的早餐在召唤,自然很愉快就起来了。

如今女儿住校了,早晨再也不需要我想各种办法叫醒她,学校的作息制度自会遵守。无论寒暑,都要在六点一刻出现在晨光中的操场,跑步,读书。这是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活,朝气蓬勃,谁也不容偷懒。

除了懵懂未开的婴幼儿,和“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的退休老人,我们一生的大多时间,是不能睡到自然醒的。无论学习,还是工作,每个人都有自身成长的需求和奉献社会的一份责任,需要我们在清晨按时启动身体和大脑的运转,进入一天充实的忙碌中。而肩负责任,勤勉前行,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当你不能再依赖于父母的呼唤来起床,而必须听从闹铃或者哨声、军号这些毫无感情色彩,又不容置疑的时间命令来分割你的黑夜和白天,就意味着你成年了,需要自己为自我操心,负责了。那时,你会怀念父母那曾令你不愉快甚至厌烦的唤醒方式吗?


叫你起床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闹铃   安安   晨光   叔父   作业   伯父   美文   操心   书包   幼儿园   爸爸   父母   女儿   方式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