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一种人?

关于人的分类自古有之,我们常说的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正是这般道理。老子就曾在道德经中讲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为什么要对人有所划分,就在于人的性格和个性不同,认知不同,所受到的教育文化不同,面对着不同的人事,不管你是在进行管理工作,还是进行各种思想的教育,我们都不可能用一刀切的方式来加以解决,毕竟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思想,他存在不同的认知水平,面对着一个完全没有较高认知的人,你去跟他讲述多么高深的理论,自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徒劳无益。

你是哪一种人?

我想早在几千年以前,孔子老先生他可能就对人有了一个清晰的分类,否则的话,他也是很难能够提出那些响当当的教育口号的,比如说他提倡有教无类,比如说他号召因材施教,也正是这个道理。有的人无需多说几句一点就通,而有的人正是你说得口干舌燥,他也未必能够理解你的良苦用心,不同的人我们当然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毕竟就像中医看病来说,即便是同样患感冒的病人,医生开出的药方可能也不同,说到底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体质,存在着这些个性化的差异,于是如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当中,采用那些一刀切的方式加以处理的话,可能效果并不会太尽如人意。

你是哪一种人?

有部电视剧比较经典,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剧中就有这样一段台词同样讲到人的分类:他说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教;三等人用棍教;还有一种人不用教。这对经常做企业的人士来说,读懂人性更是收获了一双腾飞的翅膀,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而在生活当中,那些不懂人性的人,往往摔得更惨。你不了解人性,不管是合作伙伴,还是人生的伴侣,甚至是你的人生敌人,你可能都会付出非常大的代价,这种代价往往又是极其惨重的。有的人在寻找人生的伴侣时,更多的心思只看重对方的家财万贯,最后家庭反而过得惨淡甚至支离破碎,而真正合适的婚姻,是需要找到一个人品让你信服的人,找到一个可以不离不弃的人。

你是哪一种人?

不管我们是从事演讲培训的行业,还是教书育人的群体,或者是帮人打官司的法律从业者,我们都需要静下心来认真的研究一点儿人性的知识,读懂人性的那点事,当你了解了人性的规律,自然就可以按照自然的道行事了。即便是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人听来可能内心的感受和反馈也是不同的,这也就决定着无论说话还是做事,我们都要看清楚你的接纳对象,从而决定我们应该讲到什么程度,是蜻蜓点水般地点到为止,还是相对而坐促膝长谈,这里面自然有事物的规律。

你是哪一种人?

当我们与别人说不通的时候,说明你们之间已经出现了一堵墙,这个时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停止你的说教,主动改变你的道路。面对着不同的人,我们没有必要纠缠,有一个对错或一个道理,合适就好,适合自然的才是最好的。

你是哪一种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道德经   若存若亡   有教无类   徒劳无益   孔子   美文   认知   伴侣   人性   代价   规律   合适   道理   自然   方式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