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的婚姻”,你想要吗?


有人说:爱情是不分高低贫富的,但婚姻尽量讲究门当户对,我觉得有道理。


“门当户对的婚姻”,你想要吗?


“门当户对”自古就有。“门当”指的是古代大宅门前的石鼓,文官家用方形的,武官家用圆形的,所以通过门当能看出这家人的背景;“户对”是门楣上的砖雕或木雕,从个数可以看出这家人的官位和品级(三品以下的官宦门上有两个户对,三品官有四个,二品官有六个,一品官有八个)。


所以古时候婚姻中的“门当户对”,说的是这两家人背景和官位大小差不多。


《礼记.昏义》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记后世者也,故君子重之。”


“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即一是祭祀祖先;二是延续香火,使男方家族后继有人。


“门当户对的婚姻”,你想要吗?


所以在古代,婚姻的基础是合二姓之好,目的是延续香火。


粗看起来,这种观念似乎与现代婚恋观的“爱情第一”大相径庭。


洞房花烛夜才第一次见到他(她)的面?第一次见面就要做最亲密的事情?不熟识的二个男女要开始孕育和抚养下一代?噢,No......


可是,这种看似不合理,又不近人情的联姻模式,却贯穿了中华文明几千年,并且在现代社会,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门当户对的婚姻”,你想要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7944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9.0%的受访者认同门当户对的择偶观,67.7%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有利于以后的婚姻。


不过,65.5%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和爱情观不是对立关系。


“门当户对的婚姻”,你想要吗?

同事的女儿今年25岁,从小是乖乖女。随着她年龄的一天天变大,恋爱结婚成了同事家的头等大事,可她和丈夫的择偶观却不太一样。


母亲愿意她找一个门当户对的男朋友,理由是:比较接近的教育程度、成长环境、经济条件、价值观念和家庭氛围,有利于双方的行事目标达成共识,减少家庭纠纷。


而父亲则更倾向于,双方结婚应以爱为前提,只要彼此相爱,其他方面不太合拍点儿,慢慢磨合也是可以的。尤其是经济条件,稍差些不是问题,小伙子不错就行。


的确,夫妻二人的观点各有很大程度的代表性。


“门当户对的婚姻”,你想要吗?


随着社会接纳度的提高,“门当户对”已经有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


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科技的不断更新提升,改变了很多人的身份地位,也打破了不同阶级的门槛和桎梏,让不同背景的人们能够有机会认识和了解。


然而不难发现,“门当户对”这一传统的观念,在经历了自由恋爱的宣扬,家庭出身的淡化后,如今又成为影响人们择偶观的一个重要因素。


“门当户对的婚姻”,你想要吗?

世界变得越来越物质化,而作为有社会属性的人,自然也从感性更趋向于理性的思考,因而在面对恋爱婚姻的选择时,除了爱,其他非感情的因素往往也占很大的比例,面包与爱情的问题一向现实的令人心痛。


有几个原因可以说明“门当户对”的择偶观,其长期存在是符合客观逻辑的:


首先,经济基础是根本原因。


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经济是最接地气、也最现实的问题。女孩子不愿意嫁比自己条件差的,男孩子不愿意娶家里困难的,要是结婚后过得还不如婚前,那这婚姻还能长久吗?“有情饮水饱”毕竟不是常态。


“门当户对的婚姻”,你想要吗?


其次,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古代,“门当户对”是择偶的金标准,要是有人敢去打破这个规则,婚后的幸福生活不说,要迈出这一步,也得让双方先脱层皮。


这种情况在国外也是一样,要不怎么会有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而《简·爱》的美满结局,也是建立在她继承了亲戚留下的遗产,在经济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至少在世俗的眼光里,男女主人公的社会地位相当了,来自外在因素的阻挡也就变小了。


可见,传统观念在我们生活里是多么的枝繁叶茂,想忽视它何其艰难。


“门当户对的婚姻”,你想要吗?


再次,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看,“门当户对”的择偶观有其长期存在的客观逻辑性。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巨大,其潜移默化的作用深入人心。孩子的许多习惯、兴趣、知识、观点、审美情趣、思想方法等等,都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这种融合着血脉的传承,也使得“门当户对”有了极深厚的底蕴和长期存在的环境。


网上的一篇婚介文说:大部分去婚介公司的人,一般不会明确表示要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对象,但是实际上在聊天的过程中,Ta们会提供一些框架,其实是关于对门当户对规则的一种默认。


“门当户对的婚姻”,你想要吗?


现在的年轻人都讲究效率,因此传统的婚恋观也受到了这种风格的影响。以前谈恋爱,光是一来一回的收发信件,就可以拖无限长;而现在,长长久久地先谈几年恋爱的现象已经凤毛麟角,尤其是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超过一年的都为数不多。


在这个充斥着速食面、速融咖啡的年代,大家的内心普遍都比较浮躁和焦虑。以结婚为最终目标的双方,往往希望磨合的时间能够缩短,速度能够加快,所以会事先考虑好一些条件,缩小择偶范围,提高匹配度,增加成功的精准率。


“门当户对的婚姻”,你想要吗?


既然结婚对象被划分了框架,那最接近成功概率的自然是各方面条件相当的人。


的确,门当户对这种择偶观,它有着自身的价值和合理性。如果夫妻双方在生活背景、社会地位、价值观念、家庭教育等等方面存在差异,则往往会缺少支持双方婚姻家庭长期稳定和谐的必要因素。


“门当户对的婚姻”,你想要吗?


因而,谈“门当户对”并不可耻,相反这种接地气的联姻方式,更容易让充满烟火气的日子过得长长久久。有米可炊,有情可依,有期可盼,又怎么会没有岁月可回头?没有深情共白首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门当户对   婚姻   宗庙   官位   受访者   香火   后世   美文   观念   古代   因素   背景   条件   传统   恋爱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