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在秦巴田野上歌唱—记中国作协散文作家赵攀强

让爱在秦巴田野上歌唱—记中国作协散文作家赵攀强

中国作协散文作家赵攀强

赵攀强,男,汉族,陕西省旬阳县人,1967年8月出生,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文化程度。现任旬阳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人大办主任。

曾任原小河区委青年、宣传干部,旬阳报社编辑、记者,旬阳县委宣传部干事、县委副科级组织员、组织股股长、县委通讯组组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等职。

他不论在哪个单位、什么岗位都爱岗敬业,工作勤奋,不论从事任何工作,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业余时间热爱写作,也取得丰硕成果,2016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成为会员,其代表作 《留住乡愁》 荣获首届丝路散文奖。

赵攀强心中始终充满着爱,爱生活,爱家乡,爱文字。他用生花妙笔赞美生活,歌唱家乡,深受人们的喜爱,被人昵称为“旬阳的郭沫若”和“左手写新闻,右手写散文”的双枪将。

让爱在秦巴田野上歌唱—记中国作协散文作家赵攀强

让爱在秦巴田野上歌唱—记中国作协散文作家赵攀强

让爱在秦巴田野上歌唱—记中国作协散文作家赵攀强

让爱在秦巴田野上歌唱—记中国作协散文作家赵攀强

让爱在秦巴田野上歌唱—记中国作协散文作家赵攀强

让爱在秦巴田野上歌唱—记中国作协散文作家赵攀强

让爱在家乡的田野歌唱

——记旬阳散文作家赵攀强

梁真鹏

文章来源:陕西作家网发表时间:2016-10-10

  今年7月14日,中国作家协会发出第五号公告,经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会议审议批准,旬阳散文作家、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赵攀强先生如愿以偿,加入中国作协。多年来,他心中充满着爱,爱生活,爱家乡,爱文字。他用生花妙笔赞美生活,歌唱家乡,深受人们的喜爱,被人昵称为“旬阳的郭沫若”和“左手写新闻,右手写散文”的双枪将。

走上新闻之路

  赵攀强出生于陕南旬阳农村,从小刻苦学习,立志“跳出农门”。可是命运常常作弄人似的,初中毕业却考上并不如意的安康农校,分配工作又在偏僻山乡,从此他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旬阳。

  他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人,深信“是金子不论在哪里都会发光”,所以伴随他一生的是奋斗的精神和坚守的意志。

  记得那是1987年5月,赵攀强农校毕业前在旬阳县吕河畜牧兽医站实习,正赶上耕牛发生“疫情”,他和兽医员一道翻山越岭救治。看到农民视为“命根子”的耕牛一群群死掉,心如刀绞。他反复思考,认为“疫情”为耕牛误食青杠树叶中毒所致,于是很快研究出医治方案,效果明显。他想:这种方法十分简单,如果老百姓能够掌握此法提前预防和医治,岂不更好!当即写出《耕牛误食青杠树叶会中毒》的稿件,投送县广播站。没想到第二天旬阳广播就播出了这条消息,而且是反复广播,连播三天,《安康日报》也及时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发了这条消息。广大农民用他提供的方法防治,挽救了无数耕牛的生命。没想到一篇小稿竟然发挥出如此巨大的作用,从此他写作的热情一发而不可收。

  在小河区工作的那些年,虽然条件艰苦,但他苦中有乐。下乡途中,他随身携带采访本,白天辛勤工作,晚上入户采访,一篇篇稿件在夜间完成,一个个典型走出小河。随着那些修地大王、养蚕大户、种烟能手一起,赵攀强的名字也走进旬阳,走向安康。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勤奋被人发现,他的文章被人认可。1995年底,他被组织调入《旬阳报》社工作,担任编辑记者,成为靠写作走上新闻之路的人。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赵攀强在县委宣传部工作的十几年,是他人生的黄金期,辛勤工作创造了旬阳新闻宣传的无数个辉煌: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陈分新、党的义务宣传员黄世和、公民道德的好典型龚德银、外出务工的好青年陈明钰、尊老敬老的好党员陈彦坤等一大批全国重大典型相继涌现;旬阳“阳光选人”的做法在全国推广;旬阳对外宣传在《陕西日报》连年发稿突破百篇;旬阳县委宣传部连续10年被评为全省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他个人在各级媒体发稿千余篇,获奖50余次。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县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共同努力,但作为分管新闻宣传工作的副部长,赵攀强功不可没。

  旬阳大地无数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时刻在感动着他,而他“紧握手中笔,心中不忘民”的执着和奉献精神也在感动着无数人,被中国文化学会授予“感动中国文化人物”,赵攀强当之无愧。

成就散文作家

  赵攀强的散文写作纯属“无心插柳柳成荫”。他是一个视工作为生命的人,始终把宣传旬阳作为自己的责任。他走遍旬阳的各个角落,家乡的山水,家乡的土地,家乡的父老乡亲,家乡的一草一木都会牵动他的每一根神经,常常令他感动,从而产生激情。他觉得仅靠新闻写作已经无法满足宣传旬阳的需要了,写散文更能写出对家乡的真情实感,于是提笔开始了散文的写作。

  那是他还在小河区工作的时候,1990年夏季有一天下乡来到仁河口乡水泉坪,眼前的美景让他惊呆了,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优美的自然景观。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披衣起床,坐在煤油灯下写出《水泉坪风景》一文,很快被《安康日报》发表,并被收入《中国二十世纪微型文学作品选》散文卷。之后,他又多次前往水泉坪,先后写出《再访水泉坪》《水泉坪记事》等散文作品。

  当赵攀强第一次来到蜀河古镇的时候,就对这里的悠久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心好好写写蜀河。他多次深入蜀河,参观黄州馆、杨泗庙、清真寺,了解这里的船帮文化、会馆文化和民俗文化,先后写出《千古风云话蜀河》《探寻蜀河古镇》《蜀河古镇令人神往》等散文作品,发表在《陕西日报》《安康日报》和西部网等报刊媒体网络上。为了更好地宣传蜀河,他还三次邀请中省知名作家深入蜀河古镇采风,并与陕西省散文学会会长陈长吟老师共同编印《走进蜀河古镇》一书,通过散文与图片的新颖方式介绍蜀河古镇,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可以这样说,蜀河古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赵攀强在其中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流经旬阳县城,汉水南流;与汉水的最大支流旬河在此交汇,旬河北绕,阴阳回旋,形似太极,被誉为“中华太极城”。攀强先生住在太极城,热爱太极城,南来北往的客人到此,他总是乐此不疲陪同引导,热情解说。他曾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描写过太极城,生怕“中华太极城”养在深闺人不识,幕后智囊上前台,其散文佳作《太极城风景》《走进太极城》《宋家岭上观太极》《山水太极城》相继在中省市报刊陆续推出,甚至遍及港澳台地区及海外的报刊媒体,引起广泛的关注及节假日众多游人的光顾与赞不绝口。他还将自己所写的关于蜀河古镇和太极城的文章无数次地提供给北京西安等外地作家文友选用或者作为素材,无不体现出他对家乡的一种博大的心胸和无私情怀。

  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作家写作的无尽源泉,故乡的人文传说历史掌故他都能如数家珍,陕南舌尖上的美味美食他都津津乐道。但凡是攀强去过了的地方,他都绞尽脑汁变换角度极力地推介家乡的景点景物,生怕别人不知道辜负了这些美轮美奂的景色一样,他都会情倾笔端如汩汩流淌的山泉用散文抒发出来。《南羊山,心灵憩息的圣地》《人间仙境西岱顶》《天门山探险》《南北兰滩》等等散文作品相继在报刊媒体刊载,体现了一位本土作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镌刻在赵攀强童年记忆深处的那个村子那些人情那些物什,他更是情有独钟,常写常新。他先后写出散文《我爱家乡观音堂》《毛公山琐记》《家乡的卧牛山》《故乡的小河》《故乡的吕河》《来家垭往事》《老宅古树》《故乡的老屋》《老屋门前的竹园》《又闻水笑声》等,合称故乡十章,这些散文作品先后在《光明日报》《散文选刊》《陕西日报》等报刊发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个小小的村庄,一个个邮票大的地方,他像许许多多的作家一样深情地眷恋着故土,能够写出这么多地文章,而且互不雷同,篇篇生动,没有真挚感情是根本写不出来的。

  从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读懂赵攀强,可以看出一个农民的儿子对家乡故土的热爱,人们称他为乡土散文作家,恰如其分,名不虚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赵攀强的散文写作也得到认可,先后被吸收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选为陕西省散文学会理事,安康市作家协会理事。

倾情留住乡愁

  赵攀强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出社会后又长期工作在农村,自然对农村了解得比别人更为深刻。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他发现农村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出于“文人要为时代为社会立言”的一种责任感,他认为必须突破传统乡土散文写作的局限,用新乡土散文的视角重新审视乡村。在他后来的写作中,并不像传统乡土散文作家那样,一味地对乡村田园牧歌式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而是面对现实,揭示问题,针砭时弊,发人警醒。

  那些人为的对乡野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令他痛心疾首,成为他写新乡土散文的突破口。《老屋门前的竹园》,就是写母亲多次保护竹园不被砍伐的故事。其实农村的毁林伐竹现象极为普遍,他写这篇散文,主要是希望农村多些像母亲那样的保护自然环境的人。《远去的秦巴柴郎》,不仅仅是对过去那个山村砍柴时代的描述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曾经犯下罪孽的心灵忏悔,呼吁人们从我做起植树造林,恢复生态。

  现代工业文明背景下的古老农业文明的渐次萎缩,一直是他十分担忧的问题。首先是农民进城,有年清明节回老家为父母上坟,发现农户几乎是关门上锁,那些儿时伙伴也失去踪影,村里老人说,不少家庭搬到城里去了,在村的劳力平时都在外面打工,不是逢年过节村上就看不到多少人了,心中颇感失落,他将回村的所见所闻写在了《冷清的故乡》里。后来,他在城市遇见许多老家人都进城了,感到奇怪,村里那么好,为什么要进城呢?经过多次交流和深刻思考,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他认为,农民进城是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潮流,应当肯定,但是不能急躁冒进一窝蜂地赶热闹。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创业有成,为城市做出贡献,举家搬到城里无可厚非;然而有些人住到城里只是盲目攀比,无事可干,只会给城市添乱。目前的情况是城市拥挤不堪,农村荒凉萧条,思考着这些问题,他写出了《守住家园》这篇散文,不仅被《海外文摘》发表,而且获了奖。

  其次是新农村建设,由于人们认识的偏差,认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农村建设的与城市一样繁华,到处拆除传统建筑,改道河流,砍伐老树,侵占土地,集中安置,破坏景点,结果形成“农村不像农村、城市不像城市”的怪样子,带来很多社会问题,这些都在他的散文集《留住乡愁》中有所揭示。他有意识地专注怀念故土以“关注古老村落状态,讲述故乡家乡故事,重温世代相传祖训,寻找传统文化基因”,展现传统村落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和独具特色的乡土之物,挖掘深沉丰厚的文化积淀,让人记住浓浓的乡愁。

  赵攀强的新乡土散文不仅注重真实性和现实性,而且特别具有思想性,这种思想性是作者对乡村生活的认真思索和独特感悟,让读者看得明白,有所领悟。他的新乡土散文集《留住乡愁》能够正视目前农村的社会现实,提炼出“留住乡愁,回归乡土”的深刻思想主题,警醒人们热爱自然,保护乡村,难能可贵,2016年9月25日荣获首届“丝路散文奖”,名至实归。他的散文《在那大山深处》入选《2015陕西中考总复习优化指导(语文)》,《又闻水笑声》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课程同步辅导测试题》,许多散文屡屡获奖,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赵攀强始终坚信,未来的乡村,只要留住山、留住水、留住地、留住那些传统村落、留住那片蓝天白云,留住那些淳朴民风和传统民俗,留住游子的那颗飘移的心灵,乡愁就一定能够留得住。所以,他的新乡土散文,出发点是留住乡愁,启发人们建设美丽乡村,留给游子一处心灵的港湾和梦里的圣地。

让爱在秦巴田野上歌唱—记中国作协散文作家赵攀强

让爱在秦巴田野上歌唱—记中国作协散文作家赵攀强

让爱在秦巴田野上歌唱—记中国作协散文作家赵攀强

让爱在秦巴田野上歌唱—记中国作协散文作家赵攀强

让爱在秦巴田野上歌唱—记中国作协散文作家赵攀强

让爱在秦巴田野上歌唱—记中国作协散文作家赵攀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中国作家协会   水泉   散文   宣传部   安康   秦巴   作家   旬阳   太极   耕牛   作协   乡愁   乡土   县委   田野   古镇   美文   中国   家乡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