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味道


过去有句话说得好“进了腊月就是年”,是的,一进腊月我们就闻到年的味道了。

尽管说新冠疫情瘟疫没有从去年赶走又混到了今年。但是,似乎没有影响到人们对年的渴望。经过去年的波折,人们增加了更多的理性,年的味道变得反而更加丰富多彩,当然和以前的年的味道相比真的是感想颇多。

过年的味道


回想我们家以前,不管家里再怎么困难,母亲总会给我们做身新衣服,让我们开开心心地过年。

那时候,孩子们高兴的事就是又能穿上一身新衣服,一大早就爬出门来,点着年火,还生怕火不旺,狠命的再加几颗玉米棒杆,围着年火蹦来跳去有使不完的劲。等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声的时候,就更热闹了,走街串巷地收拾一大堆没有燃完了的瞎火鞭炮,摆成一绺一绺,从鞭炮的中间引出一根捻子点着,像烟火一样美丽极了。现在的孩子们大多是手里把玩着手机,沉浸在王者荣耀之中,哪能感受到以前孩子们的幸福快乐。这或许是时代的变化吧,细细想来,在那些物质匮乏的年代是多么的不容易。

过年的味道


我不会忘记,那时村里的乡亲父老都是买几张红纸,拿着去懂写毛笔字的人那里邀写几幅春联。

那时没有现成的对联,父亲是个教书匠自然每到过年写对联就成了他的任务。首先是写“灶王贴”,“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或是“常思柴若桂,时惜米如珠”,祈求上天赐予吉祥幸福,告诫人们勤俭持家,节俭度日,父亲一边写,一边讲给我听。炕头上写“身体安康”,预示人们有健康的身体,平安的生活;箱柜上写“年年有余”预示着来年有个好兆头;大门外边写“出门见喜”,预示人们喜事多多;马圈里写“槽头兴旺”树干上写“树大根深”等等。然后再写屋门对联,父亲右手轻轻规一下笔,左手按住对联,我赶忙双手把对联纸捏住,父亲写完一个字,嘴里不住念叨,恩,我就把对联纸往前拉一下。就这样不一会功夫,地上摆满了写好的对联。这时,父亲就会放下毛笔对我说:“来吧,你写一会”,我是受宠若惊,毕竟这是玩弄墨水的事。在父亲的教导下,我开始了对联的大作。淡淡的墨香味,变成了浓浓的年味,伴随我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

那时靠自己的拙笨文采诌的几副春联,仍然记忆犹新。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比如人勤春来早,谷满月更圆;比如风调雨顺千山秀,五谷丰登万家欢……哈哈,想来还有点好笑。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诌。后来,方圆几里的人们都来邀请我写春联,我是忙忙活活逞英雄。谁叫咱们是书香门第呢?进入八十年代,出现了商品对联,宽裕的生活条件,在人们买卖其他物品的时候捎带着就赠送个对联,精美的设计,华丽的词句,光鲜的纸张,彩印的画面代替了墨香的味道。年的味道就从买一赠一开始了。

过年的味道


春运,是年的味道最直接提现,返乡人员不管是在天南海北,一到这个时段没人组织,没人号召,都会自发地收拾行装,挤火车,赶轮船,形成浩浩荡荡的返乡大军。迸发出最淳朴浓烈的年味。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已经成为客居他乡的游子们内心迸发出的共同心声,就是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也要千方百计回家过年,陪伴父母,祭拜先人,相聚亲朋,不再让父母双亲翘首企盼、望眼欲穿;不让亲朋好友面带失望、留下遗憾。一年要休假就这一次最长,尽管疫情不容乐观,尽管疲劳奔波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这个时间才能真正享受到人间的天伦之乐。才能真正聚在一起叙旧畅谈把酒言欢。

过年的味道


有人说鞭炮声声才有过年的味道,今年看了新闻好多地方禁止燃放。没有了鞭炮似乎失去了最起码的喧闹景象。


是的,鞭炮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没有火药和纸张时,古代人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民俗传说,但却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不信,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穿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

传说归传说,人们的渴望新生活新环境欲望永远是滚滚向前的。鞭炮污染环境,影响不了年的味道,也不会削弱喧嚣的景象。

过年的味道


此时,大街小巷增添了许多各式各样Led,夜幕降临,霓虹闪烁,灯火通明,处处呈现流光溢彩欢乐祥和的节日气象。过年的味道在此时淋漓尽致。

过年的味道


各大平台的过年活动增添不少年的味道

支付宝“集五福”,抖音“团圆家乡年”,百度“好运中国年”,微博“集福牛开福云”……

网络时代,给人们带来更多丰富多姿的生活,遗憾的是,老年人将失之交臂。

在疫情反复无常的当下,网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一部分。不仅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方便实惠,给大家带来更多的精神食粮,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幸福快乐,给大家带来更多的知识财富。

2021,农历春节就要到了,过去的时光不会再来,过年的味道只能成为永久的回忆,历久弥新,回味悠长;现代的气息充斥着现代的新年,过年的味道新鲜而又刺激,多姿多彩,骨感立体。

年的味道离我们似近似远。


谢谢朋友们关注留言支持老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扶老携幼   味道   婆家   春联   疫情   乡亲   对联   除夕   鞭炮   美文   村里   婆婆   景象   父亲   老人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