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能力篇(之三十九):如何做好人生的“选择题”

人生就是在不断地做“选择题”。人的一生会面临着许多选择,不一样的选择,决定不一样的结果。一个选择对了,又一个选择对了,不断地做出对的选择,到最后便产生成功的结果;一个选择错了,又一个选择错了,不断地做出错的选择,到最后便产生了失败的结果。做出对的选择的人一般都是胜出的人,做出错的选择的人一般都是败阵的人。因此,我们务必充分认识到人的一生,有些东西与生俱来、难以改变,有些东西则可以自主选择、自我把握,进而真正做好人生的“选择题”。

一要思考“是否够条件”的问题。人生在选择时,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根据自己拥有的条件来作决定,会先看看自己学的是什么专业、具备什么能力、拥有什么资源、适合干什么事情,恰好环境也允许,就会选择做某事。比如,一个学生,看到自己数理化相对好,语文和英语一般,然后也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就选择了学计算机,毕业后凭借编程的能力当码农。

二要思考“是否合志向”的问题。小朋友经常被问,你长大想干啥?小朋友嘛,说的就那几样,有的想当老师,有的想当医生,有的想当警察,有的想当宇航员,有的想当科学家。可长大了以后呢,你现在问问你自己,你的志向是什么,还能答上来么?如果你感到茫然,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说明你的目标、或者说志向出了问题。你问一个大学生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他说是父母让选的;你问一个工作人员为什么要到机关事业单位,他说我也不知道,反正是听别人说的。这些人做出的选择,其实并不能称其为选择,因为他们随波逐流,并没有要自己掌控自己命运的意识,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而是被环境、被他人在推着走。通常来说,这些人,不会去想生活与事业的意义,也很难干出什么大事业。因为,每一个选择,别人永远无法判断,你有多渴望、你有多看重。在你是主角的舞台上,命运的灯光投射在你身上。一旦你做出了选择,“观众”的意见也只能参考。最适合不一定是最有经济价值的,不一定是别人眼中最伟大的。而对你来说,要选择的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最能显现你优点的那个,只有选择的这样,将来成功的可能性才会大大增加。之所以说,用志向来帮助自己做选择是最重要的,是因为只要你志有定向,就不会跑偏,不会焦虑,每一天都会聚精会神地干工作,一以贯之地朝着目标前进。总之,一个人如果在选择中的自主性越强,干事创业的激情就会越高,事业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英国科学家牛顿,是世界有名的物理学家,他7岁时就立定志向要成为打开自然之谜的人,对于各种物理现象都认真观察,到了10岁就能观测天象和探索天体物理规律,16 岁就用实验的方法测量风速等物理量,23岁发现万有引力定律,24岁开始数学微积分的创造,26岁就成了著名科学家,对物理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要思考“是否有价值”的问题。选择的本质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机会成本,也就是选择的价值。换句话说,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失去。选择了创业,你就失去了打工的稳定。选择了北上广,你就失去了小城市的安稳清闲。这些都是机会成本。所以,我们理想的情况是:每一个选择,都能凭理性计算出成本和收益,然后对比,选择收益最高的那一个,也就是最优选项。1772年,本的朋友得到了一个工作机会,因此向本寻求建议。本的回信没有直接给出建议,但给出了一个方法:取出一张纸,在上面画条线,分别在线的两侧写入“利”和“弊”,把想到的利弊因素都记录下来,再去估量每个因素的重要性,同等重要的一起划掉,最后根据剩下的作出相应决定。看起来很有道理吧,本的朋友确实通过这个方法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当然,这个叫本的人可不是普通人,是后来流芳千古的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这个方法也就是著名的“富兰克林对比法”。

四要思考“是否能发展”的问题。人生在选择时,一定要思考怎么样的选择才有利于自己今后事业发展,进而为自己今后事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1992年,是鲁先生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一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他原来在北京四中读初中,后来到辽宁插队做知青,1977年考入沈阳师范学院,后来便留在了沈阳师范学院读研教书,当大学老师,可是他依旧心心念念有亲人朋友的北京。他等来了一个机会:北京一所高校向他投来了橄榄枝,让他回北京任教,他终于可以回北京了!可是沈阳师范学院刚刚准备给他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再加上沈阳师范学院不放人,这对于高校老师而言,是一个非常难得和重要的认可。是留下当副教授,还是回北京?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个未知的结果在等着他,让他彷徨难决。两难之时,他便静下来,开始分析自己的情况:副教授的职称不是轻易能评上的,若无职称回京,一切要从零开始;但只要自己坚持做学术,回北京的机会总是有的。就这样,他放弃了这个橄榄枝,安安心心地在沈阳师范学院教书。两年后,他收到了首都师范大学的邀请,带着副教授的职称回到北京。当年的两难之选,如今成了“鱼与熊掌兼得”。

五要思考“是否会后悔”的问题。人生在选择时,为什么要思考自己会不会后悔这个问题呢?因为很多人不敢做选择就是害怕会后悔,所以要事先预想自己会不会后悔,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一些后悔。节目主持人董卿在做选择的时候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她在上海东方电视台时,有一个机会可以去北京工作,那里有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但是如果选择了北京,就意味着要放弃本来就已经做得很好的事业,还要放弃这边舒适的生活,朋友和家人。对于这个选择她很纠结,因为她自己也不知道去北京能不能得到想要的,未来是会更好还是更糟,一切都是未知数。后来她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放弃这个机会,以后会不会后悔,她的答案是一定会后悔。于是她很果断选择离开北京去上海,后来她的事业发展越来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富兰克林   人生   都会   机会成本   志向   选择题   副教授   师范学院   美文   北京   职称   科学家   后悔   能力   事业   机会   方法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