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人物」杨铁城—冀中回民支队的早期领导人


「红色人物」杨铁城—冀中回民支队的早期领导人

杨铁城20世纪30年代照

杨铁城(1907—1939)学名杨成刚,字近仁,号画痴。曾用名杨毅民。出生于河北省深县(现深州市)唐奉镇 (现兵曹乡)马官屯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幼年入私塾,后毕业于深县乡师。1931年在外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返回家乡,开展革命工作,发展党员,创建党的组织。历任中共深县唐奉区委书记、深县中心县委书记;抗日战争期间,历任人民自卫军安平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政治部主任、党总支书记、冀中回民教导总队政治部主任、总支书记、冀中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牺牲于河北霸县。是国家民政部2015年公布第二批著名抗日烈士之一。

杨铁城从小就聪慧过人,多才多艺。长大后,尤其酷爱国画和篆刻,业余时间常为人作画、刻章。在深县乡师毕业后,考入北京交通大学就读。结交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外学习期间,杨铁城有机会接触到了更多先进思想,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了解。

1930年9月,经朋友介绍,杨铁城化名杨毅民,到驻绥远(现呼和浩特市)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方面军第3军9师25团任副官。在绥远,杨铁城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1931年4月,杨铁城以母亲令其回家,照顾生病的大儿子为由,请长假离开军队。先到达天津,后到达河北省府保定,请舅父为其谋求教育方面公职,并暂时在保定公安局消防队任书记员。期间,杨铁城认识了保属省委的同志,遂经其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6月,杨铁城奉上级党指示,回到家乡马官屯村,开始进行革命活动,发展党员,创建党的组织。此时,开始使用化名杨铁城。

1932年,深县唐奉镇的刘记盐店经常缺斤短两,掺杂使假,坑害消费者,百姓无不气愤填膺,杨铁城了解上面事情后,先是联络进步人士,举报不法盐商。但官商勾结,举报无果而终。杨铁城随即发动进步人士和群众和盐商展开斗争。一天,杨铁城组织当地进步青年到达盐店,面对面地公开揭露盐商的不法行为,要求盐商立即改正,并保证不再重犯。但盐商拒不承认违法事实,杨铁城和青年们忍无可忍,动手怒砸了盐店。这时,盐商才吓得鞠躬求饶,保证再也不敢掺假使坏。

1933年,为彻底消除当地清朝贵族强迫农民缴纳“皇封地租”,解决压在农民身上的“双重”地租,杨铁城联合深、武、饶、安四县的进步人士,上诉到保定高级法院,状告当地皇族,最终获得胜诉,皇封地租被取消,减轻了农民负责,得到了当地租户的热烈称赞和拥护。

1934年初,蒋介石计划召开伪国大,欺骗人民要“实行宪政,还政于民”,实为“假民主,真独裁”。深县国民党党部遵照蒋介石的旨意,在深县唐奉镇警察局设点,准备进行深县伪国大代表选举。杨铁城为揭穿国民党反动派的真实面目,阻止伪选举,发动以马官屯村杨介人为首的多名进步青年,在选举当天,混入现场。趁伪警察不注意,突然冲上台去,一边高呼口号,一边散发揭露敌人阴谋的传单,现场顿时陷入一片混乱。杨铁城他们趁乱又砸了选票箱,烧了伪选票,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在当地造成极大影响。

1934年冬,为了向广大群众宣传革命,培养积极分子,杨铁城用自己卖画和刻章赚来的钱,利用冬季农闲的3个月,在马官屯村办起了农民夜校。夜校一方面对农民进行阶级教育和宣传革命思想,另一方面教大家识字、写字和算术。夜校共办了2期,共约50余人参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党组织建设打下了基础。参加过夜校学习的村民,之后有的入了党,有的参加了八路军。

1936年 9月,中共直南特别委员会派吴立人(化名王韶秋)到深县,以“一·二九运动”南下宣传团成员的名义开展党的工作。他与杨铁城取得联系。之后,一起在深县的唐奉、刘屯、郭家庄、大召等村发展刘书亭、杨怡然、任佩珍等5人入党,创建了中共深县唐奉区委员会,杨铁城任书记;同年,11月,中共保属特委委员肖悌(张文海)再到深县,在马官屯村传达特委指示,并恢复建立中共深县委员会(后改为中共深县中心委员会),统一领导深县和束鹿县的党组织。吴建民(36.11-37.7和杨铁城(37.7-37.2)先后任书记,机关驻马官屯村。(见1999年中共深县县委组织部和深县党史研究室合编出版的《河北省深县组织史资料》第19至20页)

1937年10月,吕正操领导的河北人民抗日自卫军到达深泽县。杨铁城奉保属特委指示,协助其收编地方游杂武装,创建冀中根据地。不久,深泽县抗日政权建立,杨铁城担任县政指导员(相当于县委书记)。同年11月底,到达山西五台山放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8年春节后,吕正操领导的河北人民自卫军从平汉路西整训返回路东,进驻安平县城。同时,由萧秉钧和刘文正率领的回民干部教导队也集中到安平县城进行整训。这时,大批的平、津、保青年学生和有专长的知识分子也来到冀中,给冀中根据地的建设增添了新生力量。为了吸引更多知识分子,同时为部队培养军政干部,自卫军和教导队在安平北关高小,共同办起了训练班及“军政干部学校”。培训对象主要是冀中的中学生和大城市来的知识分子。杨铁城从抗大毕业后,被任命为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

杨铁城一边抓学校的政治工作,一边亲自给学员上课。他还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萧秉钧一起建起了一个“救亡室”,里面挂上了他亲自画的许多宣传图画。有:抗日形势图、敌我力量对比图、日本侵略者实行“三光”政策示意图等等,还放了一些革命书刊供学员阅读。杨铁成知识丰富,讲起课来引经据典,有事实,有理论,很有说服力。他通过讲列宁的生平事迹和“十月革命”的故事,讲解什么是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同时,还给学员们讲授部队管理知识。除此以外,杨铁成还为农民短训班上课。军政干部学校为冀中部队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为冀中区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8年3月31日至4月2日,在军政干部学校教育处办公室,后移至教育股(地方党组织秘密办公地),人民自卫军召开了第五次军事会议。会议主要是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下步工作,提出相关要求。是时,杨铁城高开干校,调任人民自卫军特二支队总支书记,并代表特二支队参加了会议,对大会情况做了详细记 录。会后,刘文正奉上级命令去河间、献县一带扩兵,离开回民教导队。杨铁城接任回民干部教导队政治部主任。

这时,逃跑到外地的土匪徐二黑,在自卫军撤出深县县城后,搜罗了一批流氓地痞又拉起队伍,并再次占领了深县县城。之后,率部下五六百人从深县流窜到安平县,盘踞在城西的子文镇,肆意骚扰百姓,不断侵扰抗日武装,伺机报复人民自卫军。杨铁城再次自告奋勇,把消灭土匪的任务抢到手。在人民自卫军的支援下,带领回民教导队一举攻占子文镇,全歼了土匪武装。战斗结束后,杨铁城看到部队缺少医官,致使受伤的战士得不到及时医治,便利用回家的机会,通过同村党员杨介人介绍,一起动员附近村双井村有名的乡医王燕生加入回民教导队,并于当天晚上赶到安平的部队。从此,回民干部教导队有了自己的队医。这时,杨铁城的同村好友杨振杰(字思齐,又名杨略)也参加到回民干部教导队,担任宣传干事。

1938年4月21日,党中央派黄敬到冀中安平县主持了冀中党组织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研究了统一冀中党的领导,统一行政和统一部队的指挥问题。会上,选举了冀中区党委的成员。杨铁城作为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的党代表参加了会议。

1938年5月4日,根据形势需要,奉晋察冀军区的命令,冀中抗日武装统一整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并成立冀中军区。由吕正操任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孟庆山任纵队副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副司令员,孙志远任政治部主任。

1938年4月,杨铁城被委任担任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政治部主任。这时,杨铁城和刘文正一起,受孟庆山指示,多次到马本斋家中,做马本斋的工作,动员其加入河北游击军。他们通过地下党组织很快和马本斋取得了联系,并与之促膝交谈,向马本斋耐心地讲解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方针政策,希望他能参加八路军,共同抗日,但马本斋最初有些难以决断。这时,杨铁城了解到马本斋是一个大孝子,最听母亲的话,便找到当地党组织,多次做马老太太的工作。最终,马老太太答应以国事为重,让儿子听杨先生和刘先生的话,跟共产党走。马本斋自己也逐渐觉悟,同意加入抗日队伍,并很快将部队拉到河间县城,加入了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马本斋任队长,马仲三任副队长。

1938年5月(有说6月),在安平的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奉命开赴河间县城。杨铁城率领的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与马本斋率领的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合编为冀中回民教导总队。下辖两个大队、一个卫生队和一个警卫队。马本斋任总队长,马仲三任副队长,杨铁城任政治部主任兼党总支书记。之后,部队转移到沙河桥镇进行合编后的整训。

冀中回民教导总队成立后,在马本斋队长和杨铁城主任的率领下,驰骋于冀中广大地区,进行战斗几十次,有力地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逐渐成为冀中有名的部队。

1939年7月,冀中回民教导总队扩编为旅级单位,改称冀中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郭陆顺任政委,杨铁城任政治部主任。(见《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序列》1939年编制记载:“回民支队(7月由回民教导总队改称)司令员马本斋,政委马玉槐(7月离职)、郭陆顺(7月任职)、副司令员马仲三,参谋长刘邦俊,政治部主任杨铁成(10月牺牲),丁铁石(11月任职)。是时,经过军事、政治培训,回民支队战斗力大大加强,部队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冀中平原上威名远震的一支铁军,能征善战的劲旅。为此,冀中军区送给回民支队一面“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锦旗。延安的毛主席亲笔题词:“拖不垮,打不烂的百战百胜部队”。

1939年10月,日军出动兵力6000余人,火炮30余门,汽车200余辆,坦克、装甲车20余辆,飞机23架。对大清河以北地区的新城、霸县、雄县、永清、固安和安次等县进行残酷围剿和“扫荡”。回民支队和第五军区部队一起,配合八路军120师狠狠打击来犯之敌。半个月内,共进行战斗13次,打死打伤敌军几千人,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不幸的是,在河北霸县与日寇的一次遭遇战中,杨铁城不幸遇难,年仅32岁。噩耗传来,冀中军民无不悲痛万分!(见2007年团结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将领牺牲录》1939年殉国抗日将领略历记载:“杨铁城,河北省深县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在河北省霸县作战牺牲。”)

解放后,杨铁城的事迹收于北京芦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 2007年,杨铁城的英名被收入《中国抗日将领牺牲录》。《中共深县组织资料史》、《深州志》以及衡水市烈士陵园和深州烈士陵园也收录了其事迹;2011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之际,《衡水日报·晨刊》、《衡水晚报》刊文报道了杨铁城的革命事迹。衡水新闻网给予了转发;2014年11月,研究部主任郝雪廷主任撰文报道了杨铁城的革命事迹,并编入《八路军抗战英魂录》一书。

杨铁城烈士是马官屯村的骄傲,深州市的骄傲,也是整个冀中人民的骄傲!人们永远还念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冀中   回民   支队   河间   安平   教导队   盐商   司令员   军政   河北   军区   美文   领导人   政治部   部队   主任   红色   干部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