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被撵出自己新房,临终醒悟愧对次子,次子被欺瞒父亲过世消息

我的爷爷奶奶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只有我父亲(次子)只读了小学,并早早地成为家庭主要劳动力,老三甚至可以在高中连续复读三年,虽然最后也没考上大学。

我母亲嫁给我父亲时,爷爷奶奶给我母亲的聘礼是空口白条,在媒人、族家人的见证下,承诺给我父母三间砖瓦房,但他们盖了一座又一座的砖瓦房却没有兑现当初打白条的聘礼,一辈子都没有兑现。

(前情见《16岁扛起家庭重任……》《打白条的聘礼……》《收留活不下去的亲戚……》三篇文,父母的怨和爷奶临终前的道歉都跟这三篇文里的内容有关)。

爷爷奶奶盖了三座砖瓦房,分别给了老大老三老四,他们也曾住在自己盖的砖瓦房里。但是人老了,不仅干不动活,也会有一些病痛,病痛的老人不可能自己收拾得多干净,因此被几个儿子儿媳嫌弃弄脏了他们的房子。

尤其是在爷爷被确诊癌症之后,他们都不乐意让爷爷奶奶和自己住在一起,爷爷奶奶只好撬了我父母土坯房的门锁,住了进去。我父母回老家发现他们没打招呼就撬锁入住,爷爷奶奶粉饰太平说给我父母看门,并主动表示快死的时候肯定会回自己的新房子(三座砖瓦房)。

老人被撵出自己新房,临终醒悟愧对次子,次子被欺瞒父亲过世消息

爷爷奶奶给我父母看门的效果也很出彩,我父母存储的粮食很快没有了,自行车被拆走车座,农具也一件件消失,家具也一件件减少……这些都是被爷爷奶奶其他几个儿子家拿走的,我母亲担心再这样下去家里什么都没了,于是花钱将半残的自行车和剩下的一个柜子运到城市。

虽然分家时,爷爷在族家人和村干部的见证下,对我父亲说“生不用你养、死不用你葬”,但其他几个兄弟明显不乐意,甚至要求过在城市谋生的我父母必须给粮食。我父母的想法是不论爷爷奶奶当初如何偏心,还是要给他们养老,因为他们是我父亲的父母。

我父母按照几个兄弟约定的标准给爷爷奶奶养老费用,钱和粮食一起给,没有粮就托人买。我父母不知道其他兄弟姐妹都是怎么给爷爷奶奶养老费用,但是从其他村民的话语中推测,可能不理想。因为曾经有个村民说爷爷奶奶:“不是靠着XX(我父亲的名字)给点钱,你们哪儿有钱花。”

老大曾经专门到城里找我父母,为的是爷爷奶奶的养老钱。父亲说自己一月不落地托人给爷爷奶奶带养老费用,过节还会多给,只有超出的,没有不够的。老大却说,这么多钱,他们都花哪儿去了,得回去好好问问。

我觉得有些讽刺,因为是按当地养老标准均摊到几个儿子身上,爷爷奶奶的养老钱其实并不多,老人花自己并不多的养老钱还被儿子认为花得多,还得向儿子交待都花哪儿去了吗?

老人被撵出自己新房,临终醒悟愧对次子,次子被欺瞒父亲过世消息

大儿媳妇曾说奶奶:“养你还不如养头猪。”奶奶曾经最宠爱的女儿则不愿给养老钱说:“给她钱,最后不都得便宜她儿子。”

我父母在爷爷奶奶的养老费用和看病治疗费用方面,从来没有犹豫过,而其他几个儿子有时候对爷爷奶奶的看病治疗费用还要斤斤计较下。或许是被其他儿子的行为刺痛了,对比我父母的行为,他们终于醒悟了。在爷爷病情加重的那两年,爷爷奶奶逢人就说我父母怎么怎么好,却引起了其他几个儿子的不满。

再加上我父母在城里混得比其他兄弟姐妹都好之后,其他人联合起来吃大户,导致关系决裂(大概事情经过可见《收留活不下去的亲戚……》一文)。

关系没决裂之前他们向我父母借钱盖房子和做生意,从来不打欠条、不付利息,也不急着还钱。80年代90年代银行利息也比较高,活期快达到3%,一年定期利息能达到10%以上。做生意用钱较多,因我父母不再借钱给他们,他们用钱只能回老家借,一年支付给出借人的利息达到八九千元,使得他们更恨我父母,认为我父母不借他们钱,才导致他们要额外出那么多利息,于是,到处造谣说我父母的不是。

老人被撵出自己新房,临终醒悟愧对次子,次子被欺瞒父亲过世消息

我爷爷过世的时候,族家人在中午12点就让人往城里市场打电话(那时候电话还不普及),接电话的是老四或姑姑,然而直到下午2点多才有个同市场做生意的人告诉我父亲,我爷爷过世了。事后,那个人告诉我父亲,老四和姑姑姑父他们接完电话就收拾收拾回去了,去车站的时候让那个人在2个小时以后,再告诉我父亲关于我爷爷过世的事。那个人觉得这种事拖着时间不说有点不安,但又受人之托,想来想去没等2个小时,过了一个小时就告诉我父亲了。

那天外面下大雨,父亲什么也没收拾,直接去银行取了钱就去汽车站,但因下雨去往南阳方向的最后一班车停运了(那时最后一班车好像是下午3点还是3点半,记不清了)。父亲购买了到邓州的车,打算到邓州再倒一趟,可是到邓州的时候,往南阳的最后一趟车已经发走了。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父亲步行一两公里等到一趟并不是特别顺路的车,乘坐一段路后再次下车步行,当时预估还有十来公里的路才能回村,中途遇到一辆拖拉机载了我父亲几公里路,然后我父亲再次往村里步行,走到村边的时候已经晚上八九点了。

有村民认出我父亲,让我父亲赶紧回去。我父亲快到屋的时候就听见里面闹哄哄的,还有一些指责我父亲的话,我父亲出现在屋里,他们就都不说话了,似乎没料到我父亲居然能赶回来。

老人被撵出自己新房,临终醒悟愧对次子,次子被欺瞒父亲过世消息

一个族亲长辈把我父亲拉到一边,问我父亲,中午12点就让人打电话了,我父亲为何这么晚才回来。我父亲说2点多才有人通知他这件事。这个族亲长辈没料到,其他几个人在这种事上也这么浑。他问我父亲,带钱了吗,愿意怎么操办。我父亲说,带了三千元,不够再取(那时候,农村一场丧事花费3000元就能办得很风光)。族亲说,有我父亲的话放在这,事情就好办了。

原来,在我父亲回去之前,已经发生了不少事。

我爷爷活着时预定了一颗树做棺材,爷爷过世,树的主人让人锯树,锯到一半,老大不让锯了,嫌这个树太大,他们几家都表示我父亲没回去之前不能锯树做棺材。树的主人表示,他们若是不付钱,这棵树就当是他给我爷爷送行的,还是让人将锯了一半的树锯了下来。

他们对于如何操办爷爷的丧事推推拖拖,达不成意见,就把事情推到我父亲身上,间或指着我父亲不赶紧回来是不孝。他们非常清楚,他们走的时间再推后2小时,绝对赶不上最后一趟客车。在族家人要求他们把办丧事的钱拿出来时,他们表示钱带了,但是我父亲出多少,他们才出多少。

族亲长辈表示,我父亲回来带了3000元,既然他们表示我父亲出多少,他们也出多少,就都拿3000元出来,钱交给专门记账的管。他们几家却反悔了,觉得每家都出3000元太多了,哪里花得了那么多钱。经过讨价还价,每家先出2000元,多退少补。他们表示天晚了,明天再拿钱。

第二天,他们都借口去了镇上,从镇上回来才把钱交给族里负责我爷爷丧事管账的人。事后统计,爷爷的丧事花了近8000元,在当时的农村是个很庞大的数字,附近几个村的人提起都乍舌。

因他们在我父亲回来之前,似乎拿我父亲做筏子。族亲问我父亲,他们之前商量的事时,例如我爷爷曾是村干部,客情会比较多,全部招待恐怕得用流水席,席上用什么档次的菜和酒,要不要找放电影或唱戏的,放电影的话放多少天……我父亲毫不犹豫全部答应,并表示人的一辈子最后就这么一次了,一定要风光大办。老大、老三和老四他们脸色有些不好看,但因他们之前似乎做过什么承诺只能跟着同意。

老人被撵出自己新房,临终醒悟愧对次子,次子被欺瞒父亲过世消息

我爷爷的丧事一波三折。因有人有在灵前发誓解决争端做了断的风俗。姑父怂恿老大老三老四,我父亲要是在灵前提借钱不还发誓的事,让他们二话不说,上去直接打。姑父在出灵前一天带着孩子不顾他人挽留离开了,并告诉村民,我父亲他们兄弟几个会打见血。(这些都是丧事以后有人告诉我父亲的。)

我父亲对于爷爷丧事以外的事,什么也没提,只专心将几天的丧事办完,放电影的顺序也没和老大老三老四争,他们让我父亲第一天放,我父亲就同意了。电影以一家一场的名义放,第一天因知道放电影的人少、来看的人少,所以第一天冠名的最吃亏,最后一天冠名的还可以做总结讲话,能出风头。

有人说我父亲在放电影上吃亏了,我父亲说,这不是吃亏,这是该尽的孝。

因很多事情并没有像姑父说的那样,老大最后感慨,外人就是外人,和兄弟还是不一样。

我期末考试考完后,母亲带着我也回了老家,比父亲晚几天,那时爷爷已经入土为安了。

我父亲全程没提丧事以外的事,姑父提前离场,姑姑却不甘心事情就这么过去。在丧事尾声再去上坟时,主动挑事指责我父亲说他们借钱不还。我父亲说这是事实。其他几家没任何反应,摆明不想掺和这件事。

姑姑见其他家没反应,又说我父亲借着我12岁生日时讹了她100元。我父亲直接掏出100元扔给她,说谁稀奇她这100元。

我们的风俗12岁和60岁是大生日,一定要大办宴席请客。我12岁生日时,我父母也是大办,父母的亲戚朋友都上有礼金,当时礼金最少的是100元,很多亲戚都是100元。当时姑姑来的时候,有亲戚问她准备上多少礼金,她只是打算来吃席没想上礼金,因亲戚问她,她说打算上10元,亲戚说12岁可是大生日哪有才上10元的,他们这些远亲都上100元,她这个亲姑怎么能才上10元。她那天也上了100元礼金,我父母没想那么多,后来听那个亲戚说,才知道她可能并不想上礼金。

我和母亲因其他事去得晚了一点,我远远的看见父亲扔给姑姑一张100元钱。因其他家完全不想掺合,姑姑只能消停了。

丧事尾声讨论的就是关于奶奶的赡养问题,其他几家明显不想接手,他们甚至给我父亲设置了诸多难题。姑姑不参与赡养。老大老三本就在农村老家,老四媳妇也早已回老家待着了,只有我们家没有一个人在农村。他们提出轮流赡养,但必须是晚上12点交接,或只能在农村老家赡养,奶奶去城市看病花销由我父亲负责,在老家的由他们负责等等要求,全都被我父亲毫不推辞地同意并化解。

老人被撵出自己新房,临终醒悟愧对次子,次子被欺瞒父亲过世消息

事后,奶奶在老家看病花的钱,他们一定要我父亲承担一份,而奶奶在城里看病花的钱,他们拒绝分摊。

忘记是过了多久,奶奶身体不错的时候专门来城里找我父母,告诉我父亲,我爷爷临终前说,他的后事恐怕只能指望我父亲,实际情况果然和我爷爷临终前预料的差不多。爷爷说,为了避免以后其他几家起纷争,让我奶奶将一样东西一定要交给我父亲;还说,他和奶奶愧对我父母,让父母不要记恨他们。(原因见《16岁扛起家庭重任……》《打白条的聘礼……》《收留活不下去的亲戚……》三篇文)

那样东西是林权证(相当于土地使用证),我父母土坯房所在土地的林权证。当初分家时,爷爷奶奶没有兑现打白条的聘礼,分给我父母的是几家中最差的土坯房,因在族亲村干部见证下分家,没写分单,农村房屋多数也没证,我父母也没多想。却没想到,土坯房分给我父母了,爷爷奶奶却把证攥在自己手里。

我不知道父亲心里是什么感觉,母亲明显有着很多怨(原因见《收留活不下去的亲戚……》和《打白条的聘礼……》),不是因为奶奶,我们家不至于在生活好转后遭遇那么多人为的祸患,这样东西反而勾起母亲的怨,但也有一些释然。

爷爷奶奶都过世后,并没有像爷爷希望的那样,我家房子的事不起纷争。老大和老三都想要我家土坯房的宅基地,各种手段尽出。

很多家庭矛盾和兄弟姐妹之间的纷争,固然和人品有关,但也和父母的偏心有关。人多,纷争就多,“不患寡,患不公”,在不公平的对待面前,人心容易失衡,得到优待的永远都想要优待,被苛待的也会反抗。如果父母一开始就公平对待子女,多子女家庭的矛盾和纷争也会减少很多,做父母的在养老时也会减少很多烦恼。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与真实内容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邓州   父亲   土坯   聘礼   姑父   礼金   丧事   次子   砖瓦   临终   姑姑   美文   新房   亲戚   爷爷   奶奶   儿子   老人   母亲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