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家属不能探视,住院部80岁老太太想回家

#头条故事会#

因为交通意外事故,前几天去医院住了一个星期,挨了医生一刀,被护士扎了多个针剂。

北京这边目前虽然没啥疫情,但外界疫情反复,有些场所一直处于疫情防控状态。我去的那家医院,在北京的二环。医院因为疫情防控,住院部管理的比较严,进了住院部的大楼,想要到达病房,需要过三道关卡。

第一道关卡,进了住院部大楼的门口,在门口有一小片区域,很多人止步于此,但这道关卡其实最松,只要拿出票单表明是办理住院或出院手续,守关卡的保安一般会让通过。

第二道关卡,是一楼办手续的大厅通往楼上病房和住院部检查室的地方,这个地方,要出示访客卡或住院手续才让进,而且一个新住院病人只允许一名家属陪同进入。

第三道关卡,是各科室的住院病房区域门口。这个关卡最严,由一名专门的人员掌管开门的门卡,不论是医生护士或病人护工进出,均要由这个“守门人”使用门卡才能打开病房区的大门。新住院的病人,守门人会检查核酸和胸片的报告及住院手续,都没问题,才让进。而且病人自己能行动的,便只能让病人一人进去,病人自己不方便行动的也只能由一名家属将其送到病床上,然后家属不得停留立刻离开。

病房区域内病人除了做检查或手术外,不得随意出病房区。病人家属在病人住院期间基本上是没法探望的,除非持有刚做的胸片和核酸检测没问题的报告,但是病人家属进了病房区后离开一晚上想第二天再来就不太可能了。

以前那种病人家属白天来探望晚上回家的模式,在这家医院的疫情防控措施下是不可能的。

家属能探视的机会也就是病人进手术室和出手术室的那一会儿。

病人家属不能探视,住院部80岁老太太想回家

病房的床头

骨科的病房是各种意外的集中地,病人们基本上都是因为各种不同的意外情况导致的骨伤,有老年人不小心在客厅摔倒导致骨折的,有在卫生间不知怎么摔倒导致骨折的,有年轻人搬东西没注意导致骨折的,有被大风猛地吹开的门拍到导致骨折的,有走路或上下楼梯撇到脚导致骨折或韧带问题的……来到病房区域之后,我才知道原来意外这么多。

跟我同病房的是两个80多岁的老太太,82岁那位是我住院当天做的手术,84岁那位是在我住院第2天做的手术。她们和腿脚受伤的我都是雇佣医院的护工,因为家属不能随意探视,一日三餐吃喝拉撒都是由护工帮忙,护工还帮忙联系家属。

其中84岁的老太太处于不能自理的状态,她的两个女儿经常与她视频,使用的就是护工的手机。据说这位老太太刚入院时,听说家属无法陪护,顿时就流泪了,她是因为以前住院时遇到不好的护工有心理阴影,对于家属不能陪护后的遭遇特别担心。

不过事实证明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老太太除了能自己吃饭,别的都无法自理,她吃饭特别慢,一顿饭吃上一个多小时也没有人会说她。这个护工做护工多年了,带上一次性手套去擦屎擦尿也习惯了,据说刚做没两年的护工对擦屎擦尿还有些不太习惯。

84岁老太太刚做完手术的第二天,或许是因为伤口疼,也或许是因为手术麻醉前见到的医护人员没有每次为她瞧病的那个医生,老太太心情不好,犯倔,干啥都不乐意配合。护工无奈只得给家属打电话,结果老太太对着她的女儿也生起了气,觉得他们都在说她。护工和家属都顺着劝说,老太太还是不高兴,觉得他们都在跟她做对。后来医护那边给开了一片药,老太太吃后终于睡觉了。

白天医生查房的时候,老太太见到那个医生,那个医生表示那天确实是他和主任一起给她做的手术,老太太心里才算没了疙瘩。

老太太虽然84岁了(老太太自称86岁,估计是虚岁86),但是思维清晰,耳聪目明,说话交流都没啥问题,能吃能睡。饭量和我差不多,就是吃得慢,吃完饭不一会儿就能睡着,白天能睡,晚上也能睡,这睡眠质量把睡眠不好的我给羡慕的。

护士建议多翻身,但是老太太觉得侧躺着伤口疼,喜欢平躺,每次侧躺没多长时间就要求平躺回去,护工只得劝她坚持会儿再翻回去。

82岁的老太太手术后处于半自理状态,因为有高血糖,饮食方面有些限制,护士一天要给她测好几次血糖。医院的饭菜本就清淡为主,给高血糖病人的饭菜更是清淡,老太太有些挑嘴,不怎么吃,直言这样的菜,她家保姆从来不做。护工每次只能挑着饭菜还算可以的时候劝她多吃点。

这位老太太每次吃的都很少,而且自带的水果零食也没有了,我都担心她多住几天院的话,饿坏了怎么办。

这位82岁的老太太有时候思维不是太清晰,会犯迷糊,睡觉醒来总以为是在家里,当护工告知是在医院时,她就会问为什么会在医院。

因82岁老太太3天没大号,医护那边给开了通便的药,结果老太太直接拉床上了。护工问她,想大号时为什么不说,老太太说没感觉就拉了,护工只得将老太太带到卫生间清洗,清洗完毕让老太太坐在椅子上,她更换床铺。老太太第二天又一次拉床上,拉完了又是之前没感觉要拉,感觉护工都要崩溃了,所幸后来正常了。

这两位老太太可能因为家属不在身边或不能探视,总想回家,都在手术第二天就问是不是可以回家了。

病人家属不能探视,住院部80岁老太太想回家

从病房天花板可以看出这个三人间原本是双人病房的设计

这家医院病房床位紧张,据护工说,原来的两人间改成了三人间,原来的单人病房改成了两人病房,床位还是不够用。所以这家医院在病人住院后会尽快安排手术,手术后三天没啥问题就会安排出院。

82岁老太太手术三天后就出院了,是护工送到病房区门口后,由家人接走的,即使是病人出院,家属也不能进入到病房里。

因病房床位紧张,我们这间病房在82岁老太太出院后暂时入住了一个因意外事故伤的非常重的男病人。他的家属在第2天核酸和胸片检测报告出结果后进入病房陪护。护工和家属都是打地铺。因情况较多,晚上断断续续都有事要照顾,这位家属即使有护工帮忙,也累得躺下就睡着甚至听不见手机响。

因这家医院对疫情防控的管控,护工们也不能随意进出,而且要定期做核酸检测。每天都有专门人员检查登记护工和陪护家属的体温。护士们每天会定时测量病人体温。

我因脚踝骨折,暂时成了独脚兽,处于半自理状态,家人不在身边,朋友因疫情管控不能来探望。手术前的各种检查都是护工推着坐轮椅的我去做的,护工在医院里时间长了,什么检查在什么地方做,从哪条路过去比较方便,她们都非常熟悉。

因为医院的疫情管控措施,护工不能随意出去,而且有些检查在住院部就能做,所以需要带病人去别的大楼做检查时,护工就会说这是难得的透气时间。

我做完骨折复位手术后,没两天,男病人转入了男病房,来了一位脚踝韧带有问题的女病人,因家属不能进入,都是自己进入的病房。

随便提一下,我做手术时,医护在我右手手腕侧面扎了一根相对非常粗的留置针(软管针),把我疼的没法说,这个针在我手腕上留了三天(输液用),这三天我感觉右手都废了,吃饭喝水刷牙都用的左手,护工还说我住几天院要变成左撇子了吗?

病人家属不能探视,住院部80岁老太太想回家

绿色针头,针管埋入的位置最起码达到手腕白色胶带的位置。

护士取针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这个针竟然这么长?” 感觉有四五厘米,难怪有时候动一动感觉手腕下面也疼。护士似乎觉得我受的打击还不够,还加了一句“这根针不仅长,还比较粗”。我顿时想泪流满面,真是太看得起我了,给我扎了这么一根又长又粗的针。中午取的针管,直到晚上才感觉手腕稍微恢复了一点。

84岁的老太太总想回家,虽然她的两个女儿会时不时地给她送些水果酸奶等吃的,可是她在做完手术后几乎每天都要问护工,她是不是可以回家了。

老太太因伤口较大,身体素质较差,在医院多住了几天。尽管老太太在得知即将出院时,表达了想回家的意愿,但医生联系她女儿是将老太太接回家还是转入康复中心时,老太太的女儿选择将老太太转入康复中心。

我在手术后三天出院,84岁老太太也在同一天转入康复中心。她是由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来住院部接走的,她将在那里继续待上21天,可能这21天,除了手机视频,她还见不到家属。我则是由哥哥在病房区门口接走的,回去继续养着,每三天去医院换一次药,直到伤口拆线。

我想说一句,人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不然除了身体病痛,还会觉得哪儿哪儿都不舒服。虽然这家医院因疫情防控管得比较严,使得家属无法探视,但是就算没有限制,家属可以随意探视,又有多少家属能守在身边呢?或因工作原因,或因精力原因,或因其他原因……

这家医院的疫情防控措施,给一些家属找到了不在病人身上花费太多时间精力的最正当的借口。(PS:我不是指那位84岁老太太的女儿,毕竟她女儿的年龄应该也不小了,体力和精力可能都跟不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住院部   老太太   家属   病人   康复中心   核酸   关卡   疫情   病房   美文   手腕   护士   手术   医生   感觉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