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文化|一棵春笋,从《诗经》时代一直鲜到今天的餐桌


美食文化|一棵春笋,从《诗经》时代一直鲜到今天的餐桌

▲五花肉焖春笋


美食文化|一棵春笋,从《诗经》时代一直鲜到今天的餐桌

▲油焖春笋

笋,是春天的餐桌绕不过的一道美味佳肴。

寻笋,挖笋,吃笋,是春季的活动里一个重要的主题。在这个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一切都欣欣向荣的节气里,无论是刷短视频,还是看朋友圈,和春笋有关的话题,一直占据着热门的位置。

美食文化|一棵春笋,从《诗经》时代一直鲜到今天的餐桌

▲肥嫩的春笋

美食文化|一棵春笋,从《诗经》时代一直鲜到今天的餐桌

▲鲜美的春笋

美食文化|一棵春笋,从《诗经》时代一直鲜到今天的餐桌

▲笋片

01,吃笋的历史,可上溯到商朝

我国吃笋的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可谓源远流长。

在众多古籍资料中均有对笋和吃笋的记载:像《周礼》、《本草纲目》、《山家清供》、《调鼎集》、《随园食单》等,在元代《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还有醋笋法。

中国人吃笋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的时候,在商朝,竹笋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品。

美食文化|一棵春笋,从《诗经》时代一直鲜到今天的餐桌

▲美味的笋

《诗经•国风•大雅•韩奕》中有“ 其蔌维何?维笋及蒲”的记载,由此可见,竹笋作为蔬菜被端上餐桌的历史多么悠久。

晋朝的时候,戴凯所著的《竹谱》一书中,曾介绍过70多个竹子品种及不同竹笋的风味。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更是毫不吝啬对笋的赞美:“每日逢加餐,经时不思肉”。起因是他在早市上买了一大把春笋,和米饭一同煮,感叹“每天这么吃的话,很快就不想念肉味了。”

宋代德清僧人赞宁在所著的《笋谱》中,记有的竹笋更是多达80余个品种。里面不但列举了宋之前的若干典籍里对笋的诸多描述,还有他搜罗来的各地不同种类的笋的记述。

美食文化|一棵春笋,从《诗经》时代一直鲜到今天的餐桌

▲春笋

宋代的黄庭坚还写出《食笋十韵》:“洛下斑竹笋,花时压鲑菜”,称赞竹笋的鲜美不输鲑鱼的滋味。

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兼美食家李渔更是好食笋,尊竹笋为“至鲜至美之物,蔬食中第一品”,“凡食物中不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

而同为清代人的郑板桥则有诗“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更是将竹笋的“鲜”刻画得入木三分。

清末民初龚乃保《冶城蔬谱》表示:笋为竹萌、品类甚繁,初春入市、二三月乃盛,以配鲥鳜、如骖之靳,若白拌素食、更饶真味。

民国《白门食谱》一书中,专门讲到南京三牌楼竹园的春笋:春笋白拌肉、食之无渣。

民国伍稼青在《武进食单》一书中也有介绍了两道和笋相关的菜肴:腌笃鲜、笋豆。

美食文化|一棵春笋,从《诗经》时代一直鲜到今天的餐桌

▲春笋

到了今天,人们不仅延续了古人对春笋的那份热爱,一众“吃货”和美食家们,更是把吃笋的境界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腌笃鲜,油焖,清炒,凉拌,炒肉,红烧,炖汤,炒腊味……一粒春笋,变幻出了千百种烹饪方式和吃法,总有一款能满足你的味蕾。

美食文化|一棵春笋,从《诗经》时代一直鲜到今天的餐桌

▲雨后春笋

美食文化|一棵春笋,从《诗经》时代一直鲜到今天的餐桌

▲鲜笋


美食文化|一棵春笋,从《诗经》时代一直鲜到今天的餐桌

▲美味的春笋

02,名人笔下的笋,又好吃又雅致

中国的“竹文化”历史悠久,竹笋作为“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更使得“竹文化”的韵味在饮食领域大放异彩。

在文人雅士的笔墨下,竹是雅的,笋是雅的,吃笋,自然也是雅的。

关于笋,关于吃笋,历来文人墨客多有歌咏。

美食文化|一棵春笋,从《诗经》时代一直鲜到今天的餐桌

▲鲜笋

“嫩箨[tuò]香苞初出林,于陵论价重如金”,李商隐虽然稍显夸张,但看着不反感,反而勾起了人们的食欲。

苏东坡则赞曰:无竹使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又不瘦,餐餐笋煮肉。更是赞苏州春笋:“长江绕廊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诗圣杜甫曾写过“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的诗句,道出他对竹笋风味的喜爱。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江西品尝过“猫头笋”,其味之鲜美,让陆游念念不忘,写下了“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有名诗句。

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详细记载:“笋十斤,蒸一日一夜,穿通其节,铺板上,如做豆腐法,上加一枚压而榨之,使汁水流出,加炒盐一两,便是笋油。其笋晒干,仍可作脯。”
林洪的《山家清供》,给鲜笋起了个外号,叫“傍林鲜”:“夏初竹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傍林鲜。”

另一本书,《四时幽尝录》,也大加赞美:“每于春中笋抽正肥,就彼竹下,扫叶煨笋至熟,刀戳剥食。竹林清味,鲜美无比。

近代书画大师吴昌硕,更是对家乡的竹笋念念不忘,宴饮之时更是吟唱“家中常有八珍尝,哪及山间野笋香!”……

可见,竹笋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雅食。很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情与口味,松、竹、梅被称作岁寒三友,竹子自然成为清高的象征。

对笋如此吟咏盛赞,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食文化|一棵春笋,从《诗经》时代一直鲜到今天的餐桌

▲冒土而出的春笋

03,挖笋的乐趣,不比吃笋的少

春天的雨一下,就是春笋旺盛的生长期了。

这个阶段 “好竹连山觉笋香”,春笋尝鲜的好时节可以从立春开始一直延续到四月的下旬。

春天,到竹林里挖笋,则是一种乐趣。

竹林里,经过一整个冬天的蛰伏,春笋纷纷破土而出,尽情展现它们的新生命。

美食文化|一棵春笋,从《诗经》时代一直鲜到今天的餐桌

▲挖春笋

挖笋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力气的。

先看笋的长势,判断根的走向,轻轻挖开边缘泥土,探测笋根是否和判断的一致,随时调整下锄的方向,直到挖得看到笋的根须,然后一锄下去,在笋的最下面干净利落的下手,然后一提,如果没有顺利起根,可以补充再来一锄。

笋终于连根出土了,白嫩的笋根,新鲜多汁。用带来的菜刀,现场一刀划开,刀口一歪,笋衣层层剥落,削除多余的根须,留下白嫩的笋肉装进袋子。

挖笋技术不够的话,容易半道截断,最精华的部分没法出土,省了深挖的气力,却是放弃了笋的最好部分。

山里人挖笋是一把好手,一个小锄头足矣。

春笋刚刚冒出头,头上长着叶子,那叶子尖都朝着一个方向,只要朝着这个方向的地方挖,深挖两下,笋底部就露出了,然后朝笋根上部用力一砍,笋就应声倒下。

美食文化|一棵春笋,从《诗经》时代一直鲜到今天的餐桌

▲挖春笋

立春后采挖的笋,笋体肥大、洁白如玉、肉质鲜嫩、美味爽口,是当之无愧的“菜王”。

看着收获了一个个或肥胖或鲜嫩的春笋,再想想餐桌上一碗碗春笋烹制的美味佳肴,感觉这一整天挖笋的辛劳,还有酸痛的手臂和手心磨出的水泡,都是值得的。

美食文化|一棵春笋,从《诗经》时代一直鲜到今天的餐桌

▲春笋炒腊肉

04,笋的种类不同,口感也不一样

笋的种类繁多,少说有八十余种,并以产地不同而口感不同。春夏秋冬都可以是吃笋的季节,在会吃的人眼里,尤以春冬两季的笋味道最佳。

根据采集的季节,竹笋可以分为春笋、冬笋、鞭笋。

春笋的种类非常多,一般来说2月到6月份上市的竹笋都可称为春笋。

立春后采挖的笋,称为“山八珍”,炒、炖、煮、焖、煨等皆成佳肴。

美食文化|一棵春笋,从《诗经》时代一直鲜到今天的餐桌

▲清炒春笋

冬笋特指冬季尚未出土的毛竹笋,因为只有毛竹才会有冬笋,其它品种的竹子都没有。

冬笋的生长时间从头年12月到春节前,是由毛竹的地下茎(竹鞭)侧芽发育而成的笋芽,因尚末出土,笋尖肉质柔嫩,清脆爽口,适合与肉片一起炒食。

笋衣薄而柔滑,适宜蒸、煮。其它部位肉厚味甘,红烧、炖汤最佳。

按照竹子的品种来分类,则可以分为毛竹笋、麻竹笋、箭竹笋、雷竹笋、红壳笋、龙须笋、笔头笋、鳗笋、篱笆笋、慈竹笋、石笋、绿竹笋、桂竹笋、哺鸡竹笋、刚竹笋、苦竹笋、方竹笋、毛金竹笋、甜龙竹笋等。

美食文化|一棵春笋,从《诗经》时代一直鲜到今天的餐桌

▲美味春笋

春笋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还含有充足的水分、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纤维素含量很高,经常吃笋有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

春笋无疑是高蛋白、低脂肪、低淀粉、多粗纤维素的营养美食。现在正是吃春笋的最好时节,赶紧安排起来吧。

我是爱吃的轻霜大叔,欢迎关注,一起分享美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春笋   餐桌   美食   根须   冬笋   商朝   毛竹   竹笋   立春   鲜嫩   诗经   鲜美   竹子   佳肴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