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衣郭‖情到深处是无语——读《山海·晨钟暮鼓》有感


紫衣郭‖情到深处是无语——读《山海·晨钟暮鼓》有感

这本书,于我,既是一本书的惊喜,也是一个情的惊喜。

书的作者名为孙桂莲,我一直称为“莲儿”的一位远方女子。写读这本书的感悟,不得不写写我和莲儿的相识、相交。

如同《一壶老酒喜相逢》中所描述:我和莲儿的相识很是偶然,又似乎带着一点点的必然。缘分这东西,就是很神奇的样子。“盐从哪儿咸,醋从哪儿酸”,这又不得不说说我与叔叔婶婶的交往。

紫衣郭‖情到深处是无语——读《山海·晨钟暮鼓》有感

我与叔叔婶婶的交往源于程老师,感念于翟师弟。叔年轻时候是文化外交参赞,婶是驻外一等秘书。叔的老家是抚宁,一个小村子。大概七八年前,程老师把回家省亲的叔介绍给翟师弟,也和我说了叔回家的事情。我的这位师弟领导本为主管,知道我也喜爱文字,就带着我一起拜访了叔:当时我们都恭恭敬敬地称为“参赞”。见面之后,我只觉得一个成语我终于找到了真人:精神矍铄。几个小时的交谈下来,我们对60年代北大才子、以后几十年外交人士的敬佩愈加浓重,而距离感和羞怯感,却是一点点消失。自己笑称网名“老夫子”的孙参赞虽然已是七十高龄,却还是思维敏捷、眼光犀利,言语平和中带着智慧和机敏,语调中带着对家乡浓浓的情谊。以后的几次交往中,我们更加深切感触到和经历到他为了家乡的文化事业、文化人才走出地域、走出国门的殚精竭虑以及不求回报的拳拳赤子之情。后来,当时称为“老师”和阿姨的婶婶一次随同老夫子回家,初见婶婶的我有些发愣,另一个成语不由自主蹦入脑海:雍容典雅。高高的个子,如满月的面庞,如月光般的目光,珍珠般的语调和语言,不急不徐,就如一朵盛开的牡丹花,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和精神矍铄的老夫子站在那里,真的如同一对玉人。暗自感叹造物弄人自然天成的时候,婶婶已然将温润的目光对向了我。于是,和婶婶也就开始了相熟的开始。

后来,随着接触的增多,由于我的夫家姓孙,老夫子也姓孙,又都是同祖,也就自然把彼此客套的称呼自然而然变成了老家的称呼:叔,婶儿和我们的小名。亲情,在我们之间流淌。

紫衣郭‖情到深处是无语——读《山海·晨钟暮鼓》有感

与莲儿相识就是源于叔。那个夏天,叔回乡,大哥请叔小坐,邀我作陪,我欣然赴约。和叔简单的握手之后,叔把身后一位着蓝色连衣裙的气质女子介绍给我:这是孙桂莲,我的干女儿,哦,她是青岛人……女子浅浅优雅地笑着,如同一株紫色的莲花,清雅而艳丽。这就是我的第一感觉了。

后来,就是听叔的讲座,匆匆的几句交谈,如同第一次的见面一样,简单、明快,只觉得说话间有一种淡淡的相知的感觉。但是不擅表达感情的我只是在心里惊异我的感觉,匆匆而别一笑而过了。没想到两天后的小聚,让我两个坐在一起,在红酒的淡淡醇香中,有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那次酒后的第二天,莲儿由静平送站返乡。我和莲儿的交往就是网络连线了。缘分真是奇怪的东西,千里之间,丝丝光缆,却是她说了上句,我就说出了下句;我刚打出一句感受,那边的同样的感慨也就来了。那几天,忙里偷闲的网上交流似乎把时间凝固,也熏染了。几天后,不期而至的两壶老酒从千里之外飞到了我家的餐桌上,老酒,老酒,只一眼,足矣!我和莲儿共同的感受。舍不得喝这两坛老酒,拍了几张照片之后就珍藏起来了,等莲儿携叔婶再返乡时候,闻一闻,温一温再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品,定是极美的。

舍不得喝,却板不住晒,如同这本书一样。用作公众号封面已经数次,两壶老酒引得朋友纷纷询问哪里得来的连酒瓶都有着风雅之趣的老酒,什么时候开坛启喝,我总是笑笑:等等,等。

紫衣郭‖情到深处是无语——读《山海·晨钟暮鼓》有感

壶酒在手,温情满怀;册书在手,温情满心。这本《山海晨钟暮鼓》是和老酒一样,从千里之外飞到我的案头的。去快递点取书时候的小急切,拿到书后的小欣喜,随着月余的俗事和忙碌而变成了温润的老酒——没有了激情,却有了弥香。

净手,看书。窝在沙发上读这本书,是一种很舒服的姿势,我觉得很配这本书。真是奇了怪了也不奇怪的事,莲儿的签名有些阳刚之气,应该是与她内心有些相似,与她的外表和给人的第一种印象有些“风马牛不相及”,这,并不影响我对这本书阅读的渴望,只能增加对赠者的了解。

紫衣郭‖情到深处是无语——读《山海·晨钟暮鼓》有感

四副封页插图照片,让我有着看小时候照片镜子的感觉。谁怜小女儿,应解父母情。从三个人的眼神中看得出,父母子女之爱也就是这般了。这么才华又温情的三个人,这本清新的书的《序》是谁来做呢?叔的好友,婶儿的同学,莲儿的文友,都是著名大家,谁做序我都不会奇怪的。而奇怪的事总是接二连三:书的序不叫《序》,叫《前言》,这个好理解喽;而作者竟然是:作者(我们仨),突然想起杨绛的《我们仨》。“这本小册子是我们三个人作品的合集。我们仨,这个“我们仨”不是那个“我们仨”……我们仨也是二老一少……我们仨通过文学艺术相遇、相识、相交往,通过文学艺术相互了解、相互促进和携手并肩瞩望诗意的未来和远方,选编这样一本文集,正是问了印证这样的过程和心愿。”应该是莲儿执笔、婶婶润色、叔叔定稿的吧,我觉得应该是,从婶婶给叔作序中我推测应该是这种程序。他们仨一定是喝着红酒,而且叔抽着雪茄,在有着晕的灯光下完成的吧!

紫衣郭‖情到深处是无语——读《山海·晨钟暮鼓》有感

孙书柱卷,孙桂莲卷,刘英兰卷,这个排序也是我想象中的。新诗、旧诗、散文……叔的文章,是几十年的情的不变了,第一首肯定是给婶婶的,如同《乘着咖啡的芬芳》一书,我数了数,除了第一首就是《给妻(二首)》之外,仅题目和内容中中给妻的就有10多篇。浅浅文字深深情,数十春秋几风雨。一如既往守初心 ,仍是初会未名湖。首卷是叔,尾卷是婶儿,相比较来讲,婶儿真真的是大家闺秀的温婉和羞涩,没有直白的表白,只有文字间的流露:”明天不就是你的生日吗?老夫子不无得意地说……”“那天晚上,烧的昏睡,老夫子……”“一年多前,老夫子买回来一小盆花……”生活琐事在常人眼里仅仅是琐事而已,而在有爱的人眼里,那就是向日葵般、蜀锦花般、水仙般、长寿花般的美丽了;在有爱的人的心里,则是岁月流逝中心底最隐秘处的温情流淌了。面貌如花心如莲的婶儿是把这些琐事变成了她最喜欢的花儿、一生喜欢挚爱的花儿了。还记得一次在外用餐,血糖有些偏高的叔对桌上的大薯面饺子大感兴趣,直说这应该是小时候的味道啊!记得婶儿迅速从盘子里夹了一个放到自己盘子里,然后分成两半,用餐巾纸包起其中的一半,绕过大半个桌子,温柔地放在叔的盘子里,用外国语言(应该是德语吧,我也听不懂)对着叔小声说了一句什么,叔笑着拍了拍婶儿的胳膊。婶儿微笑着回到自己的座位如往地优雅地吃着,另一半薯面饺子,叔则惬意的享受着婶儿给他的另一半薯面饺子。后来,我才知道,这位长的牡丹一样的高知女子,曾经在豆蔻年华时节,从未深入过农村的她在傍晚下火车,深一脚浅一脚走了两个小时尘土飞扬的70年代的乡间土路,踏进散落着鸡粪的农家小院,从此,就是50年。“别的女同学也有嫁给农村出来的男同学的,但是只是嫁给了一个人,从来不去丈夫的老家,你婶儿不是,每年都要和我回来……”叔眼里是看着婶儿的温情,嘴里说的话是淡淡的语调,情到深处,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啊!婶儿的文章看不出对叔的直白表达,但是更深的情谊流淌期间,爱情是流淌的清泉,早已深入到婶儿的心里吧!字里行间淡淡情,柴米油盐浓浓意。举案齐眉几十年,相知相守贤伉俪。莲儿的文章是在中间的,就像依偎在父母中间撒娇的小女儿,《为妈妈写诗》《为爸爸写诗》《火石》《父亲的白发》……知父母者,莫若子女也。因文学而识,因文学而知,因文学而通,因文学而情,那个名莲也如莲的女子,应该是子女中的典范了。《一碗线面一生情》写于2019年6月11日,我记得这应该是莲儿的生日,”长长的线面,像极了爸爸的白发,一头连着妈妈的厚爱,一头牵着我的思念……”莲儿和她的妈妈,我的同为爱花之人,也是同为爱写-吊兰。花之人,“喜欢赏世间一切美丽的花朵,只因每一朵都像极了你的样子”,《净化空气的能手》《爱到永远勿忘我》《在北京,寻一处玉兰花开》,《如梦令 桂花》《清平乐 油菜花》《赞银杏》《雨观荷塘》,母女连心,心心相通。不过如此吧!

紫衣郭‖情到深处是无语——读《山海·晨钟暮鼓》有感

曾听说过: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我在婶婶对抚宁的认可上,印证了这句话;在和他们仨的交往中,又拓展了这句话:因为两个人,爱上一座城。叔写抚宁是很正常的事,他的根、他的童年、他的少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秦皇岛》《回故乡》《五律 祖坟前》,是一个游子对家深深的依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叔回老家,应该是没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落寂之感的吧!博学多才、风趣幽默又平易近人的他每次回家乡,都有几位慕学者和崇拜者闻讯而至,所以,这份乡愁应该是得以些许化解吧!那个高干家庭出来的玉兰花刘英兰婶儿,因为这个农村出来的“土小子”,也义无反顾地有理由又毫无理由得投入到了抚宁这个小地方,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这是多么深的感情啊!福州,抚宁,有爱的人有福,有抚,有宁。

紫衣郭‖情到深处是无语——读《山海·晨钟暮鼓》有感

爱爸爸,爱妈妈,那就爱他的家吧!仅仅来过数次抚宁小城的莲儿,似乎飞蛾扑火般也爱上了这个小城。《在抚宁花海里安放心灵》《抚宁秋色,遇见美好》,是安静的徜徉,欢快的纵情;《长城上的芙蕖》,如果没有到家的感觉,应该不会把自己一生的事业展现在第一次相见的地方,两个人,一座小城,这座城,也成为山东的莲儿的另一个城了吧!

紫衣郭‖情到深处是无语——读《山海·晨钟暮鼓》有感

读完整本书,心里是平静的海。海上升明月,明月照莲花。长城上的芙蕖和杜鹃花,不蔓不支,虬枝苍劲,依偎着《老杖》,“曾经是,绿荫葳蕤中的虬枝,在风的肩头上缱绻,在雨的怀抱中徜徉’……于今彳亍在山峦,看着繁花装点的溪水,载着岁月坦然流淌……就甘心作为手杖,背负起人生最后的沉重,挺身向前向上直到被扔进灶膛,也要燃烧出那最后的光芒”。孙书柱,刘英兰,这一对夫妻,本应该是颐养天年,却在为抚宁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而殚精竭虑,日夜奔波。对家乡炽热深沉的爱,数次亲自驾车往返京秦,奔波奥地利,终于使老家抚宁、秦皇岛的名字、人文、历史和一大批人才,站在了维也纳的土地上,这半球,那半球,因为两个人,联了姻,结了亲,抚宁的老话:千里姻缘一线牵,地上无媒不成双。别的红娘牵的是人与人的线,这对月老牵的是家与国的线。没有爱家,没有爱国,又怎样会有如同乞力马扎罗山上白雪般的银发奔波,又怎会有来自壶口瀑布那一瞬间断然的凝练老龙头背后凛然端坐的雄关开始的万里征途,走到三江源,登上泰山顶,从昨天到今天,奔向一个又一个明天,仍然向前,向前,没有觉得老之将至,没有疲倦,为了我可爱的抚宁,可爱的秦皇岛,可爱的河北,可爱的中国,永远没有疲倦!

紫衣郭‖情到深处是无语——读《山海·晨钟暮鼓》有感

情到深处无语,粗浅的文字难以表达掩卷后心里的波涛。就用老夫子的话作为这篇读后感的结束语吧:天不老,地不老,我岂能老?!愿他们仨,永远不老!

紫衣郭‖情到深处是无语——读《山海·晨钟暮鼓》有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抚宁   小口   秦皇岛   晨钟暮鼓   参赞   老夫子   老酒   婶婶   师弟   语调   美文   温情   相识   深处   奇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