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生死,不登山

昨晚参加了兄弟俱乐部ship的中文会议,会议环节有一个40分钟的分享,由一位资深登山爱好者珠江,题目是《山性,人性,神性》。

他的演讲中,为我们讲诉了为什么喜欢登山,为什么坚持登山,以及自己几次登山中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传奇故事。

他说,登山是一种修行,亦如人生。因为在登山的过程中,你会有把一生都过了一遍的感觉。

不经生死,不登山

第一次登山,5355米,他们遭遇了风暴,却仍然坚持登顶。因为体力严重透支,加上在山顶呆的时间过长,下山时他几度差点昏厥。“死神就在自己身边,只要闭上眼,可能就永远也睁不开了。”这是他当时的状态,当他小时候的场景在脑子里不停的回放时,他对自己说,“不能就这么死了,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不甘。”就是在这种顽强的求生欲之下他走到了低海拔区,有了氧气,他瞬间便清醒了。

不经生死,不登山

第二次登山,6178米,又是雪山风暴,又是体力不支。因为走得过慢,所有的人都走在了他的前面,就连向导也走了,留他一个人在广袤的雪地里独自行走。那是怎样的一种绝望?风暴过后的雪山,周围静悄悄的,什么都没有,没有人,没有植物,只有一眼望不到头的白。

他用登上杆撑着自己,一步一步向前移动,万籁俱寂,只有他脚下的雪地靴踩在齐膝深的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放弃的念头又一次在他脑海中浮现,他双膝跪在地上,仰着头,这时他看到了远处的雪山,瞬间就被眼前的景色镇住了:巍峨的雪山是那么白,晶莹剔透、圣洁无比,是那么的庄严、肃穆。眼前的一切击中了他,和永恒的山相比人类是何其渺小,生命是何其脆弱。

雪山的永恒给了他力量,重新整理好心情后他想起了曾经去学习修禅的经历,于是集中注意力,按自己的节奏去一步一步向前。即使还是很慢,但只要往前走就有希望。

不经生死,不登山

第三次登山,喜马拉雅山,海拔七千多米。这一次他亲眼目睹了一场雪崩,距离他一公里的另一个山头,七千多米到五千多米,就那么一瞬间,山一样的雪如千军万马,一泻千里。九个人的团队,身体被突如其来的巨大雪浪冲到了几百米的地方,全员牺牲。

他说那种场景,他一辈子都会记得。在登山中,时刻都充满了未知,死神无处不在,想死真的很容易,最难的是活下去。亲眼目睹一场意外就在眼前发生,他的心充满了恐惧,还没开始,心已经透凉。但是想到来都来了,而且向导一直鼓励他们这座山比较安全,他便放宽了心。

这一次他并不比前两次好,同样的体力不支,同样的高原反应,不停的上升,不停的行走,身心俱疲。当到达某一个营地时,他看到了神圣的祈福仪式,对山和自然的敬畏之情一下子充满了整个心灵。

就这样在不停的攀登中他们离顶只剩最后的一千米,因为体力几乎耗尽,他决定休息一天之后再冲顶。但他的队友中仍有六人决定继续冲顶,后来两人因为靴子太短,造成脚趾严重冻伤,最后不得不请求救援。

休息一天后他和向导凌晨两点开始冲顶,获得队友的氧气瓶支助后接下来的一千米对他并没有难度。凌晨四点左右他们成功登顶,因为没有日出,他们决定留下等天亮。做出决定后向导随即便挖了一个半腰身的雪坑,两人坐在坑里静等四十分钟直到天亮。

登山考验了他的毅力,同样让他看到了人性:越极端的情况,越容易凸显人性,勇猛与恐惧,坚毅与徘徊,自信与自律。

登山让他经历了生死,所以更懂得珍惜;经历过胆怯,才变得更英勇;经历了气馁,才变得坚定;经历了悲痛,才会顽强;经历过无常,才学会了敬畏;经历了绝望,才会有希望。

短短四十分钟的演讲,他从容不迫、娓娓道来,我想正是这些与死神做斗争的经历让他变得成熟而稳重,坚定和淡定,所有才能如此平静的将这份经历生死考验,惊心动魄的人生传奇讲述出来。登山成就了现在的他,必将成就将来的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喜马拉雅山   千米   亲眼目睹   敬畏   雪地   美文   海拔   向导   雪山   死神   体力   生死   人性   眼前   瞬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