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也需要「管住嘴,迈开腿」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主要特征是肝脏中的脂肪酸、三酰甘油或胆固醇酯等脂质过度积累。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格检查时肝功能异常的首要原因。迄今为止,尚无公认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的有效药物,而生活方式的干预,已被证明可以降低肝脏内三酰甘油水平,改善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的代谢紊乱。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疾病,不良生活方式所致的超重和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大多数患者而言减轻体质量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可使患者的肝生物化学指标、肝组织学、血清胰岛素水平和生命质量得到改善。

由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隐匿,患者常无症状,易被忽视。因此,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对于超重、肥胖,以及近期体质量增长过快的患者,建议通过健康饮食和加强锻炼的生活方式改善疾病。加强饮食控制,是基础治疗成败的关键。应建议患者保证总热量在减重期间处于负平衡状态,在总热量减少的前提下,建议患者适当地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减少单糖和双糖的摄入。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最基本的饮食原则是低脂、低热卡、多样化,减少脂肪摄入的同时又要保证营养的均衡。要求患者遵循四个原则:拒绝高热量食物;限制脂肪摄入;限制糖类的摄入;限制食盐及嘌呤饮食。另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不可以饮酒,也不应抽烟,要逐渐形成健康的饮食规律和生活习惯。饮用适量的咖啡、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相关肝纤维化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并有助于代谢紊乱的防治。此外,膳食治疗还需遵循「朝四暮三」原则,即吃早餐并重视午餐,重点控制晚餐,晚餐不能太晚、太好、太饱、太快,晚餐后尽可能不再进食。增加运动或加强锻炼是非药物干预的手段之一。即使患者的体质量没有明显下降,有氧运动仍可有效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和内脏脂肪体积,改善肝功能。有规律的运动,既能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改善心肺健康,又能有效减少肝内脂质,改善肝功能和外周胰岛素抵抗,还能增加肌肉质量,防治肌少症。即使患者已发展至肝硬化阶段,只要其营养状态良好,都应主张适量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肝病   脂肪   酒精性   肝功能   胰岛素   脂肪酸   甘油   生活方式   肝脏   紊乱   美文   体质   晚餐   糖尿病   患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