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笔万笔复归一,墨香氤氲话山水(吉善涛)

千笔万笔复归一,墨香氤氲话山水(吉善涛)

吉善涛自幼喜爱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通过40余年的认真研习,临摹了大量唐宋元明清书画大家大量的作品,为自己的书画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三十余年集中精力,拿出了大量的时间,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完成了十二公里长的书写工作。利用四年时间,采用疏体和密体的技法创作了2021厘米和2022厘米的《祖国山河美如画》、《长江之歌》、《黄山歌声图》、《富春江图》,同时,系统地学习了绘画理论,研读了《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国美术史》、《芥子园画谱》等理论知识,参观了大量的古今名人的绘画展等,使他受益颇丰,从中受到了启迪,丰富了绘画理论,学习了不同流派的绘画技法。彰显了他在书画方面的智慧和特长,从而走上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艺术道路。

千笔万笔复归一,墨香氤氲话山水(吉善涛)

书画创作是件孤独的事情,很多时候,笔墨起落、色彩晕染之间,往往会浑然忘我,忘记为什么动笔,忘记为谁在作画,忘记是书写别人的词句,还是在抒发自 己的胸臆。吉善涛经常一个人站在画案前,沉默坚定地运笔,笔下气韵延绵的群山和淙淙不绝的流水,散发着顽强不竭的力量。墨香氤氲着案前沉静的脸、柔和的身躯,笔墨间无法挥尽的意味深长,如窗外月光留下的斑驳的影,欲说还休。

千笔万笔复归一,墨香氤氲话山水(吉善涛)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吉善涛不知经历过多少个这样的日夜,思想在隐蔽孤独中孕育成 长,源源不断转换成笔墨诉说,任何人无法介入和替代。这书这画,更像是自己和自己的对 话。

六十一花甲,于个人来说,是漫长甚或唯 一的。然而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将时光定格在江苏阜宁那个并不富裕的村庄里。每到年关,乡亲们争相索要少年吉善涛书写的春联, 笔韵虽稚拙,对书法艺术浓浓的挚爱却一览无 余。那情愫,萦绕不断,在耳顺之年的吉善涛心中,相望成美好的宿命。


千笔万笔复归一,墨香氤氲话山水(吉善涛)

回望历史,灿若星辰的大家,用一道道底色错叠成中国书画艺术之山石。我们每一个人 如这高山巨石上的苔藓,在不同时刻,或多或少地接受她的滋养。

陈献章,世称白沙先生,明代大儒,上承程朱理学,下开王阳明心学,创立了名垂青史的“江门学派”,他于明成化五年绝意仕进, 居乡不起,在岭南山居清贫的隐居生涯中,写字的毛笔写秃用坏,无法也无钱及时更换,于是他就地取材,自己用山中的茅草做笔,创出独有的茅龙笔书法。“气运流行形难限”、“刚而能柔柔有骨”、“纵横有奇致” -史称陈献章书法是“有定力而妙者也”。

千笔万笔复归一,墨香氤氲话山水(吉善涛)

吉善涛非常欣赏陈献章对书法“动上求静”的主张,有意将疏野狂放的书风与内在淳雅紧密结合起来,期望达到一种动感十足、自然流畅而又渊穆沉静的境界。

中国鉴定明清字画第一人、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宫廷部主任、博宝鉴定专家单国强来到郑州,专门欣赏了吉善涛的书法长卷,给很高评价,称其字:“类似明代陈献章用‘茅龙笔’所写小草,又有所拓展,堪称风格独具。”

千笔万笔复归一,墨香氤氲话山水(吉善涛)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受艺术滋养的人们,一直在用不同的方式反哺,也许他们注定无法改变山石的高度,但却以无法替代的执著默默地、持续地丰富着它。

这正是吉善涛心态的写照。

莽莽天宇、恢恢地轮,一切有形有影、有 声有色的万象,都是吉善涛匠心的依据、创造 的源泉。


千笔万笔复归一,墨香氤氲话山水(吉善涛)

字如其人,画如其人。吉善涛生活上处事低调、与人为善,工作上,雷厉风行、干脆利落,创作上,坚持自己的标准,坚守直觉和信念,遵循品德和善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他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唤醒、不断地强调,不 断地创作。

千笔万笔复归一,墨香氤氲话山水(吉善涛)

从事书画工作者都知道,“搜尽奇峰打草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六法论”等古贤对绘画的精辟论述,但古人的理论方法大部分都局限于他本人的绘画技法和风格,不同的风格又有不同的表现手法。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学习条件也在变化之中,因而吉善涛他都精心研读,认真思考,结合现代书画知识的发展和技法的改进,探索不同的书画表现形式,力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作,从中他也感到了画无定论,无定论它有法,应该掌握更多的方法,以适应表现内容的需要。

千笔万笔复归一,墨香氤氲话山水(吉善涛)

用笔、用墨、用水、用色,是学习绘画的最基本的功夫,他在充分掌握绘画理论的基础上,更多地学习历代绘画技法,现在不同版本的绘画书籍很多,他从中挑选了一、二种版本系统地研习,按照系统、流派分别研究各家的不同点和特殊的表现方法和风格,为自己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属于他自己的表现方法和形式。

吉善涛在学习书画方面特别舍得下功夫,他常说“勤能补拙”。平时绘画动笔比较多,看到适合自己表现方法的就去画画,但画成作品的、自己感到得意的在山水方面也就是黄山多些,在花鸟方法更喜爱梅花和牡丹。

这经历如君子治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吉善涛自忖,法宝有三。

一曰:善于观察。自然,是天地不言的大美所在,是否善于观察,是找寻天地大美本质的唯一途径。天上的云走霞飞、地上的山耸泉注;植物的抽丝吐绿、动物的奔突潜藏;朝辉夕阴、风雨雪霰,都是顺乎宇宙大智慧,都含有着和谐的本性。观察之、体味之、神会之,形诸笔墨,乃有毫颖竞走龙蛇,乃有笔底幻化万象。

千笔万笔复归一,墨香氤氲话山水(吉善涛)

二曰:善于提高。吉善涛的书法舒展流畅,作品里的每个字笔锋柔韧,潇洒自然,却又驰骤跌宕、槎枒峭削、古拙劲健,笔笔有来历,笔笔有新意。书法即是画法,吉善涛的画打破了传统画作的套路,他的水墨山水创作直指内心,气韵弥满,沉着痛快,既是“乱头粗服”又秩序谨严,尤其善以秃笔写尖势。从描述自然景观为起点,在造境与写心间不断徘徊选择,其笔墨因年岁日深而愈加苍莽高古,渐渐将胸中那股孤高奇逸之气毕露笔端。

千笔万笔复归一,墨香氤氲话山水(吉善涛)

宋元山水画中庄严、沉静、神秘、变幻莫测的气韵给吉善涛带来无限启发。吉善涛善于以全景布局,笔墨沉雄,以“造境”之法,以“众星捧月”般的图式,表现宏大的场面, 以“千笔万笔”般地繁复积叠,凸显水墨的纯净与力量、强调自然山水的内在化表达。在绘画语言上,他走出了以“简笔求繁”为特征的纯线性语言。更在结构上借鉴书法结字的方式,以表达内心丰富的意象.

千笔万笔复归一,墨香氤氲话山水(吉善涛)

三曰:善于表现。“旁征博采,师古不泥”,吉善涛用笔娴练,布局灵活多变,笔墨灵动洒脱,挥洒自如痛快淋漓。在夸张与收放间,凸显着笔划的避让与张扬,结构从稳健探索出新奇,又在奇境里拓展出舒美,重点突出,结构流畅而又在交错间张弛有度,上下前后呼应,和谐统一,其意境恰如道德经上云:“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吉善涛画面给人的气息让人直接联想到元代王蒙、清代髡残、近代黄宾虹山水的苍厚。那繁密的牛毛皴,及铺天盖地的点子,营构了浑朴苍茫的内心世界。相隔七百余年,吉善涛以不同的人生际遇,却与古人感受到类似的生命触动,苍茫的气韵在心中不期然而然地相遇。笔端的干湿苍润、方圆提按叙述着独立的笔墨空间,是自然的、更是内心的。他的创作,在“写心”的语境中,融入“造境”的手段,做到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苍厚悠远”是吉善涛山水画的文化底色,在此基调上的不同作品呈现出仙气飘渺、秋山明丽、层峦深秀、林岫苍郁等不同画境。

千笔万笔复归一,墨香氤氲话山水(吉善涛)

在笔墨之外,吉善涛更努力去给自己热爱的书画赋予灵魂,打开他的书画,他那些只有自己感知到的,来自内心的呐喊,便呼啸而来,在淋漓的笔墨中交汇碰撞,大音希声,静默的书画中却有着蓬勃的生命力量,在不断前进的姿态中愈显向上昂扬。

在当代中国画家中,黄宾虹的修养,潘天寿的格调,李可染的意境,石鲁的个性是有口皆碑的。知天命后的吉善涛尤爱黄宾虹,经过长期深入的分析研究实践,对其“太极图是书画秘诀”的奥妙颇有心得。

千笔万笔复归一,墨香氤氲话山水(吉善涛)

太极图里面有阴阳对立与互补,有阴阳咬合与互渗,有静止有运动,有一波三折而造成的节奏与韵律,有起承转合最后归于圆,它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这极简的黑白形象示意图,蕴含着中国的思辨哲学原理,为书画带来神韵。在研究、汲取前人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总结出“太极皴”的山水技法,结合“米点皴”和不同角度的用光,使画面黑密厚重、华滋浑厚,大气磅礴、意境深邃,一炬之光皆体通亮”,把午时、晨昏山色表现得恰到好处,生命律动跃然纸上。“千笔万笔复归一”,这些具有深刻哲学意味的吉善涛画作,无论远观近看,都别有一番天地,别有一番情味。

千笔万笔复归一,墨香氤氲话山水(吉善涛)

吉善涛的作品是灵动的、有生命的,从他的山水画里可以看到不同的物象与大山共舞,与河水共游,在不同角度和不同距离上能看到不同的生命体在律动。有的像小鸟在飞翔,有的像小鹿在饮水,有的像佛陀在涅槃……一幅画,千影万踪,幻化万变,让人产生无限的憧憬和回味。

书画同源,源自人心。吉善涛勤奋地工作着,朴素地生活着,热诚地创作着,对所热爱的事情不遗余力,他的内心,始终单纯而有力量。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吉善涛享受这一波三折、时而困顿渐次领悟进而惊喜的过程,畅游在书画艺术之河的他,始终保有着孩童的天真、少年的志向、青年的朝气、中年的定力,这一切,经由岁月沉淀的智慧的加持,更显充实、和谐、快乐。

千笔万笔复归一,墨香氤氲话山水(吉善涛)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吉善涛以审美的眼光、哲学的思考观照自然,将自己印在一幅幅意境深远、气韵生动的山水画作中,天地万象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生命和情感的载体——正所谓:声入心通,芙蓉初发,曼曼日上,其华可期。

本文作者:苏瑜、周庆华

图文整合编辑:王松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山水   万象   气韵   画作   墨香   氤氲   笔墨   技法   美文   意境   书法   书画   善于   内心   理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