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一部完美的作品,应该同时满足哪三个条件?


托尔斯泰:一部完美的作品,应该同时满足哪三个条件?

一部艺术作品的好坏取决于其作者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有多少东西是发自内心的。

为了让艺术作品完美,艺术家必须有所创新,所说的东西对所有人来说都很重要,表达形式优美,而且发自内心,因此是完全真实的。

为了创新和具有重要性,艺术家就应该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不是孤身独处,而是参与到人类共同生活之中。

为了表达形式优美,艺术家就应该熟练运用写作技巧,熟练到写作时根本不考虑技巧的法则,就像我们走路时不须考虑力学法则一样。

为此,艺术家不应该孤芳自赏,不应该反复把玩自己的作品,不把技巧的运用当成目的,就像我们走路时不会考虑自己的姿势并去欣赏它一样。

一个艺术家为了表达自己内心需要,说出发自内心的东西,他应该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于自己真正关注的东西;应该用自己的心去爱这些东西,而不是假借别人的心去爱它们。

为此,艺术家应该像巴兰那样,在接见众臣之后,独自一人去向上帝祈祷,领会它的意旨。而巴兰做的另一件事却是艺术家不应仿效的:巴兰受到礼物的诱惑,违背上帝的意旨去见摩押王,连他的驴都看见了阻止他前行的耶和华使者,他却因利欲熏心视而不见。

有这样三类作品:一、有重大意义,文笔优美,但态度不太真实;二、有重大意义,文笔不太优美,态度不太真实;三、没有重大意义,但文笔优美,态度真实。当然,还会有其它一些组合。


托尔斯泰:一部完美的作品,应该同时满足哪三个条件?

这三类作品都有其长处,但还不能算是完美的艺术作品。完美的艺术作品应该是意义重大,形式优美,艺术家对作品的态度真诚,作品具有真实性;然而这样的作品是极为少见的。有些作品或者内容具有重大意义,或者形式十分优美,或者具有真实性,而在另外两个方面则较差。

一般说来,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态度比较真诚,然而内容却较为空泛,形式上较为优美;年纪大的艺术家情况正好相反。那些职业艺术家的作品大都形式较为优美,却内容较为空泛,态度不够真诚。

从艺术的三个方面看,又产生相应的三种错误艺术理论;它们认为,不具备这三个条件的作品不但不是有缺陷的作品,反而是艺术的典型。

一种理论认为,一部作品是否优秀主要看它的内容如何,而不必考虑其形式是否优美以及态度是否真诚。这就是倾向性理论。另一种理论认为,艺术作品是否优秀仅仅看它的形式是否优美,而不必考虑其内容以及艺术家对作品的态度。这是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第三种理论则认为,艺术作品是否优秀只须看它是否真实,即使其内容空洞、形式不美。这就是现实主义理论。

由于这些错误理论,有这样或那样缺陷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多产生出来,遍及俄罗斯各地。在今天,搞艺术的人不再等待自己心中产生真正喜爱的重要内容,并由于喜爱而赋予它优美形式后才开始艺术创作活动。


托尔斯泰:一部完美的作品,应该同时满足哪三个条件?

他们或者按照第一种理论,采用时髦流行的内容,再加上艺术形式而形成作品;或者按照第二种理论,去选择最能表现出其技巧的对象来创造作品;或者按照第三种理论,去选取那些他喜欢的东西为对象来创作;认为这些就是艺术作品。

这样,所谓艺术作品多如牛毛,它们就像工匠制造产品那样,流水线似的不断涌现出来,因为社会上时髦流行的玩意儿层出不穷,而任何技艺都可以通过熟练运用而得到提高,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总会有人愿意看的。

由此产生当今世界的一大奇观:被标榜为艺术作品的东西充斥了整个社会,其泛滥程度足以跟工匠的产品相媲美,两者唯一的区别是:工匠的产品再多也有用处,而这些所谓的艺术作品却是有害无益的。

于是又产生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几乎对于任何一部所谓的文艺作品都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而这些评价都来自那些所谓有教养的权威人士。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沉迷于这种极其愚蠢、毫无益处和很不道德的活动,制造出大量书籍、绘画、音乐和戏剧,去阅读、观看和欣赏,并且自以为干的事情是十分明智、有益和高尚的。

实际上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品,而它是不可能定做的,因为艺术作品只能来自艺术家的精神境界,也就是他的最高知识体现和人生奥秘启示。因此,舍此不可能有其它知识可以指导艺术家的活动。

——谈谈艺术

【本文摘自《托尔斯泰自述》(黄忠晶编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一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托尔斯泰   意旨   作品   工匠   美文   文笔   艺术家   优美   内心   真诚   态度   形式   条件   东西   理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