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解开深圳人口之谜

深圳究竟有多少人?深圳的真实人口是升了还是降了?对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你是相信感知,还是相信数据?今天我就用这篇文章给大家好好理一理。

一文解开深圳人口之谜

1、哪个人口数据是靠谱的?

七普出来了,深圳常住人口1756万人,六普(2010年)是1036万人,10年间整整增长了700多万人。

2019年官方公布的常住人口为1343.88万,短短一年时间增长400多万?这种可能性可以说几乎没有,所以说,要么是2019年公布的数据误差大,要么是七普公布的数据误差大,我个人倾向于2019年公布的数据误差大,应该采信七普的数据。

七普的数据出来了,好消息就是深圳真的不缺人,这为后续发展奠定了人力基础。

当然,坏消息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常住人口大幅增加,就会拖累GDP、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的平均数据,总量虽然多,但是经不住平均。

深圳从原来多项第一的人均指标,一下子掉到了四五名开外,平均数字不好看,当然除了房价。说到房价,这里再啰嗦两句,说深圳房价高说的是均价,实际上3~4万每平米的房价,在龙岗、坪山、大鹏到处都是,只不过被南山、福田、宝安中心区的均价给拉高了而已。

其实,许多二线城市房价4、5万的比比皆是,像杭州、南京等,基本上跟龙岗、坪山房价差不多,这样一比较,深圳的房价真的高吗?所以说深圳是“炒房先行示范区”完全是污名化。

当然了,我的同志们,深圳现在确实不能骄傲,许多人均很落后,我们仍需努力发展啊!

一文解开深圳人口之谜

2、常住人口和实际管理人口是怎么回事?

常住人口是指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包括离退休人员。

但这里面不包括现役军人、中专以上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的从业人员。

什么意思呢?就是深圳的人出去当兵了,考上外地学校了,或者在外地长期工作了,那就不算是深圳的常住。

按照这个定义,结合深圳实际情况,这一块人口数量不会很多。

在常住人口定义中,还有一个,就是在深圳虽然居住了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老家,就不能算作深圳常住人口。这就意味着来深圳的大量务工人员,不会被计算在内。

一出一进,两相一比较,应该说,深圳常住人口统计,应该是少于实际常住人口的,也就是说,深圳的实际常住人口,应该是大于1756万的。

说完常住人口,我们再说说实际管理人口。

什么是实际管理人口?就是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户籍人口+外籍人口。

深圳的实际管理人口有多少人?两年前,有说2200万的,也有说2400万的。根据广东移动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2018年发布了的一份报告,显示深圳日总人口已经超过2500万。

一文解开深圳人口之谜

这里的深圳日总人口是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当然,这份报告是2018年初的,2019年、2020年的没有看到,无法得知最新的实际管理人口是怎样的。

为什么要说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这两个数据呢?道理很简单,常住人口是这个城市的基本盘,而流动人口反映出了这个城市的活力。

一文解开深圳人口之谜

3、深圳人口究竟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在这十年间,或者最近几年间,深圳的人口究竟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这是很多人都很关心的话题。我们从两个层面来分析:

第一个是数据层面。

按照前面的定义,常住人口数据是增加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那常住人口增加的是哪部分人呢?我们先看户籍人口。

2010年深圳的户籍人口是251万,2020年增加到495万,户籍人口增加了240多万。当然,这里面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拿着深圳户口去了外地工作、生活,但是比例应该不高。

户籍人口数据是相对可靠的,相对于10年间新增了720万常住人口,新增了240万户籍人口,那480万的常住人口是哪里增加的?

答案只能是新增的流动人口有很大一部分逐渐转换成了常住人口。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条结论,深圳总体人口数量在这10年肯定是大幅增长的。

当然,有人可能会抬杠,说电信用户减少上百万,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电信用户数量变动是很正常的,不能作为人口减少的依据,原因很简单,因为用户数量统计是按照号码来的,但是一个人可以拥有好几张卡呀。

例如,截止到2020年底,从全国范围来看,在3大运营商中,移动、联通全年总共流失用户1794.8万,减去电信增加的,仍有268.8多万的总净减。这些总净减的用户都去哪里了?

合理的解释就是,很多人拥有一张主卡多张副卡,或者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注销了多余的手机卡。所以用户数量的增减,说明不了太大问题。

还有个数据是社保参保人数。从2010年到2020年,深圳社保参保人数也是逐年大幅上升的。到2019年末,深圳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536.6万人。

当然,这里面有一些政策和执行因素,但事实胜于雄辩。如果你计算的话,依据参保人数反推,可以看出七普的常住人口数据是靠谱的。

此外,以上海的人均垃圾量计算,可以反推出2019深圳的常驻人口为1736万,这与七普数据惊人地相似。

一文解开深圳人口之谜

总之,我们从统计数据层面来看,深圳十年来的人口增加,这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第二个,我们从感知层面来分析。

看到统计数据出来了,有不少人提出疑问:

我怎么感觉深圳人口越来越少呢?你说2017年、2018年人口多我相信,现在人真没那么多了,商场冷清、工业区没人。

还有现身说法的,说自己在深圳呆了10几年,身边的亲戚朋友很多都离开了深圳,人越来越少了……

这些都是从个人感知层面来说的,这里面其实存在一个“幸存者偏差”的问题,也就是说,你说这话,得先看看你周边都是些什么圈子和层次的人,肯定存在很大偏差,你看到的未必就是眼见为实。

通俗来说,如果你是一线工人,那你接触的深圳打工人肯定急剧减少;如果你是搞互联网相关技术或者送外卖的,那你接触的深圳打工人只增不减。

还有说商场商铺人少、路上人少的,这个其实也不难理解,话说如今谁不网上购物呀?人们的购物习惯大都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否则外卖和快递也不会增长这么迅猛,事实上,深圳的外卖和快递单量一直占据着全国城市的前几名。

与商铺商场的人气不足相比,许多地铁站人满为患,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真的是人挤人、肉贴肉,一点也不减少。道理也很简单,深圳现在城市规划和改造,是多商业中心分布,火车站、地铁站增加了许多,不可能像十年前那样还相对集中在几个市区的繁华地段。

至于说工业区没人,这个倒是事实,确实有不少大厂搬走了,因为深圳的经营成本太高了,地价房租都是承受不起,那种没啥技术含量的厂子维系不下去只能搬。

也就是说,很多工业区确实没啥人了,还有不少还改造成了写字楼、商业楼,这就进一步导致深圳的商业用地供过于求,写字楼空置率居高不下。

从以上这些情况来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深圳总人口确实增加了,但大部分的工厂工人流失了,写字楼空置率很高,这是事实。

一文解开深圳人口之谜

4、人口结构优势

七普的数据,也从侧面证明了深圳对人口的吸引力,常住人口十年增长了几乎三分之二就是明证。

而且深圳的全域面积很小,人口密度已经多年排名全国第一(未计算港澳)。

不过有人对这种说法不屑一顾,说总人口是增加了,但增加的是吃闲饭的,主要是随迁的老人和孩子。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我认为过于绝对了,老人和孩子所占的比例依然很小。我们看看年龄结构,就能一目了然。

根据七普数据,深圳的15-59岁人口比例占80%,15岁以内占15%,60岁及以上的占比仅为5.36%,比全国平均低13.34个百分点。可见深圳依然年轻,深圳的劳动人口比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除此之外,深圳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分别为28849人,高居广东省第一。

由此你可以看出来,深圳的后续发展潜力较大,不仅新增人口多,而且人口年龄更年轻,人口文化素质更高。

所以,现在那句“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宣传口号,已经悄悄地升级成了“深爱人才,圳等你来”,而正在收紧的入户政策似乎也佐证了这一点。

以后深圳还大量要人,不过要的是更高文化素质的人才!

总之:深圳的一线建设者确实走了不少,但来的人更多,而且大都是高素质高学历的年轻人,这就是深圳逻辑。一个城市的发展变迁,不随个人的意志而改变,大家都会用脚投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深圳   人口   流动人口   误差   户籍   外卖   美文   年间   层面   房价   工人   常住人口   确实   平均   人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