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善的态度和行善的方法,让人看到一个人的底线

春节前的一个傍晚,天气很冷。在家等爱人下班回家。一进屋看他手里拿着好几个手编的小筐、小篮子。便问他这是什么?他笑了笑说:“看见单位门前的大姨这么晚了还在卖她自己编的东西,看她挺冷的,就都买了。过年了咱可以用它们装点年货。”


老舅家有一条养了很多年的大狗,一只眼睛经常闹病,农村人对人的身体都不娇气,狗就自然没那么娇贵了。爱人第一次看见狗,转身就出去,走了很远给狗狗买了眼药和香肠,并把它的眼睛洗干净上了药水。那条狗本是挺凶悍的,逢人进院子都要叫几声。唯独一年只去一两回的爱人进院,它从不叫唤,只会冲他摇着尾巴。可见有时动物识人的能力要超过人。

当初喜欢爱人的原因,也是他这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善良。


近来无事,读《曾国藩家书》。虽是文言文,但配着解释,读起来也不算吃力。而且读着读着慢慢地知道为什么连毛主席都对曾国藩为人极其推崇了。很多人称他为“古今第一完人”,看完他的家书家训,细品起来就不觉得夸张了。之所以说上面的故事,是因为今天看到书里面有一封给弟弟的信提到一些关于“善”的态度和行善的方法很有触动。


曾国藩认为的善行总结起来是这样的
1.济人需急时无。意思是救济人时,要在他最危难的时候给他最需要的东,即我们常说的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2.孟子所倡导的“仁术”。曾国藩对于弟弟救济受灾之家,不亲眼去看,只按登记造册发放济灾物品,表示不赞同,认为这是很多官员沽名钓誉之举,不是真的仁善。善良和本心在面对名与利时便会清楚地让人看到一个人的底线在哪。不举别人的例子,但求无愧于心。


3.佛家所说的随缘布施,只要意识到有需要帮助的,随时提供帮助。将以上三种方法结合起来,根据亲眼所见给予别人所需的随缘布施,才是真正的善举。
其实所有事情的方法都源自于行事的人。冷一点的人可以用方法督促自己,暖一点的人让自己的心保持最初的纯粹就好了。

总之,一直相信人有善意必有善行,善意善行天必佑之!随手之处的温暖,没有动机的善良是世间最美的景致。这时代太多的所谓快速成功的方法了,建议大家回到真正的祖宗文化和教育里面,逐本溯源探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家书   佛家   孟子   仁术   人时   眼药   老舅   无事   方法   善行   美文   底线   善意   善良   弟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