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好奇心的人,会有这8个表现!你中招了吗?

人随年龄的增长总会缺乏好奇心,也难免会对生活厌倦。

其实缺乏好奇心会有很多初期表象,只是自己很难察觉。


提几个我深有感触的点:


1. 聊天话题缺乏,内容干瘪


有好奇心的人聊天能东拉西扯,话题多,内容丰富。

而没有好奇心的人只能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和他聊天是聊不出什么新花样的,你会明显感觉到乏味,要么在抱怨工作或者伴侣,要么是提一些陈芝麻烂谷子事儿。

在聊他感兴趣的话题时,他神采奕奕,口如悬河;在聊你感兴趣的话题,他敷衍了事,极不耐烦。

这其实反映了由于缺乏好奇心后对新事物的接触的匮乏,知识储备少有更新,社交能力低下。和这种人做同事还算勉强,做朋友那就是一场特大灾难。


2.口头禅:“你懂这有啥用”?


口头禅也可以反映一个人好奇心强弱。

“那又怎样呢?”、“你懂这有啥用?”

“我在学日语”——“你学了能干嘛?当日本鬼子?”

“我最近在研究水墨画”——“有什么用?能当画家?”

一听到这些话,瞬间没有继续聊下去的想法,只想把说这话的人扔出去。一旦从功利角度来判断是否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分分钟熄灭刚燃起的兴趣火苗。

好奇心强的人会涉猎那些看起来暂时“无用”的技能——手工、插画、厨艺。

没有好奇心的人只会看短期收益,只会看有用无用,缺乏一颗生活的心。

和这种人生活在一起会被传染上功利决定论的恶习。


3. 不看书


根据有关调查,中国人一年读书人均一本书不到,能保持看书习惯的不足3%。

绝大部分人,大学毕业后就不再看书了。

一个人能看书,说明他还有求知欲。而求知欲,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好奇心等价的。缺乏对知识的渴望,不去探寻未知世界,人必然是固步自封的。

大部分人的上学时间是从七岁到二十三岁,一共十七年,他们离开校园后就完全停止了学习。所以毕业多年后你再聊天,除了聊大学的事情外再无其他可聊。

而爱买书看书的人,往往都是会有点不同,毕竟腹有诗书气自华。


4. 对社交抵触


你身边一定有两种人:

A类人:菜场大妈也好,滴滴司机也好,他不论对方是谁,社会地位高低,都能轻而易举地搭上话,找到打开对方心锁的钥匙,继而侃侃而谈。

B类人:自封社交恐惧症,上网冲浪嬉笑怒骂,线下社交狗狗祟祟。

A类人擅长和陌生人建立联系,这源自于对其本身的好奇心。而B类人很拘束,好奇心被封存,

在互联网时代,各种社交软件虽然方便了陌生人社交,尤其是年轻人,但是缺乏真实感。

很多人手机里装着不少移动社交软件,但是其实他/她很孤独,不擅长社交。

他们非常需要聊天来排解这种苦闷,因为装着这些软件说明这人对与人交际有需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交朋友成本太高,只好通过社交软件。

其实这些人非常好说话。

放下手机,去小区楼下的水果店,零售店和里面的店员聊几句,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是最低成本的乡野调研,能极大激发一个人的好奇心。

人是社会性的东西。一个人若是失去了与鲜活的人面对面的沟通机会其实挺无助的。

上班的高压,下班在房间的孤单,这样的状态不利于身心健康。


5. 发散思维不足


总会觉得沙雕网友们的发散思维很强,说什么阿笠博士/毛利小五郎才是黑暗组织幕后大boss,哆啦A梦是大雄的黄粱一梦。

看起来是鬼扯,实则说明他们发散思维能力不错。

发散思维能力好的人可以发现事物间隐含的联系。能和想象力天马行空的人在一起会有很多奇妙的化学反应,会给生活带来欢乐,几分光彩。

好奇心缺乏的人只能被动接受别人的脑洞,很羡慕别人的奇思妙想却又无能为力。


6. 对新事物的第一反应是抵触


前段时间有个新闻,老人六十多岁还去考驾照,学得比年轻人还好还快,科目一到科目四门门一把过。

反观年轻人,我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可能都没这老头子好,要学新东西就嘀咕:好麻烦,不想学,想躺平。

好奇心强的人就好像安装了一个高分辨的战术雷达,极容易发现新奇的东西,好玩的玩意儿,所以这类人对新潮的东西具有相当高的敏感度,发现早,上手快,总是时尚的弄潮儿。

缺乏好奇心的人往往落在人后面,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改变不关心,就好像5G都开始商用了,他还在2G网络一样。

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迟钝事实上蛮致命的,侧面说明了一个人生活的单调,活得没有奔头。没有好奇心会让你的知识库老化,继而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最重要的是,它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错过很多机会。


7. 盲从权威,无脑幕强


缺乏好奇心后,人就失去了生活的主心骨。因此总会找些什么来代替。他们会把大V、专家说的话当做圣人发话,不会去思考背后的逻辑,适用条件。

好奇心强的人就会去琢磨说话人的出发点是什么,批判性思考,博采众长。

他们会保持开放的态度,既不先入为主也不一厢情愿。不会被人带到沟里去,不会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不会人云亦云,有自己稳固的价值观。

生活已经无数次证明,大部分专家说的话是狗屁,投机分子;大部分大V说话是屁股决定脑袋,钱在哪里嘴巴就往哪里张。


8. 自我设限

有的人做事情还没开始,就先自我否定:我不行的,我肯定坚持不下来,我没时间,没功夫。

这其实也是好奇心缺失的表现。在自己的舒适圈内打滚,每每想挣扎一番,结果却是次次都走不到头。

陷入恶性循环,好奇心也就彻底失去了。

有好奇心的人不会开头就退缩,遇到点困难反而激发他的热情,觉得有意思更要尝试。

他们更自信,会被自己打气,把事情干得恰到好处。



最后:

面对各种压力,我们很容易固化自己生活的模式,虽然在这种模式里没什么生趣,缺少一些新奇和刺激,但是这很熟悉,很安全,工作已经够糟心的了,那就让生活安稳一些吧。

这样看来没有好奇心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要知道,很多东西看似无用,但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好奇心就是如此。

不会聊天,不喜欢社交,和上司交好的机会就少一点点,朋友就少一点点。

总是说“学这有什么用”,不爱看书,获得的新知识就少一点点,进步的步伐就慢一点点。以上种种日积月累,你和别人的差距就拉大,最终会形成人生鸿沟,难以跨越。

对有好奇心的人来说,世界像个大游乐场,永远可以发现好玩的。有好奇心的人相对也更容易保持青春。而没有好奇心的人,他们在进入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事物总是拒绝、排斥,甚至恐惧,而不愿意去探索、尝试,往往是人未老心先衰。

在年轻的时候,保持好奇心才能防止自己变得油腻,才能吸引到有趣的彼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好奇心   求知欲   口头禅   功利   美文   社交   新事物   好奇   说话   年轻人   事情   东西   话题   发现   机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