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用衣架爆打三名女童 | 打骂孩子,最失败的教育方式!

西安商报7月17日上传了一则视频,视频中一男子用衣架反复抽打3名女童,现场惨叫声不断,孩子跪地求饶但暴行仍未停止。

男子用衣架爆打三名女童 | 打骂孩子,最失败的教育方式!

面对调皮的孩子,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办?打他?骂他?愤怒不已?

其实,无论孩子怎么样,父母都要把握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不打不骂。把握这个原则,时刻克制自己,提醒自己,不冲动不冲动,理性思考,控制情绪,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男子用衣架爆打三名女童 | 打骂孩子,最失败的教育方式!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无法控制自己,不经意间怒吼孩子,甚至打骂孩子。比如,今天刚报道出来的热榜新闻“男子用衣架爆打三名女童”。

其实,打骂孩子的现象在很多家庭中依然存在。父母本意并不是要打骂孩子,但为何又对孩子“恶言相向”、“拳打脚踢”呢?因为爱之深,责之切?因为恨铁不成钢?这并不能成长打骂孩子的接口。

其实不打不骂孩子并不是真的不碰孩子一根手指,不骂孩子一句重话,而是要看如何有智慧地打,如何有轻重地骂。如果没有掌握足够的技巧,最好还是不要打骂孩子。尽管每一个父母的出发点是想让孩子更好。

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曾经说过:“粗暴的家长作风是最无教育智慧者采用的。”

英国另一位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也曾指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不要打骂孩子。

打骂教育给孩子造成哪些危害?

男子用衣架爆打三名女童 | 打骂孩子,最失败的教育方式!

1.打骂教育,造成孩子性格畸形。

打骂教育,教出的孩子是‘奴隶式’的孩子。打骂孩子,使孩子一时表面服从,心里反感,甚至也学着对待别人。用这种方法,不但不能把孩子教育好,反而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让他养成自卑、胆小、孤僻、撒谎等不正常的性格。

​2.打骂孩子,造成孩子更加叛逆。

打骂教育,会摧残孩子的身心,导致他丧失自信,性格扭曲,越来越叛逆,甚至还可能会做出极端的行为,如离家出走、自杀等,这不是耸人听闻,这样的新闻频频爆出。

3.打骂孩子,造成孩子暴力倾向。

打骂教育,孩子自尊心会受到严重伤害,他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妄自菲薄,会很容易就破罐破摔、自暴自弃。另外,孩子模仿能力极强,父母对他施以暴力,他也会将这种暴力行为施加到比他弱小的孩子身上。一旦他养成这种粗暴行事的性格,长大后也会有暴力倾向,那他未来的人生事业一定会受到阻碍。到那时,悔之晚矣。

男子用衣架爆打三名女童 | 打骂孩子,最失败的教育方式!

培养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他明事理,让他心智成熟,让他会做事,会做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了解孩子。

其实作为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发脾气,为什么无理取闹,​然后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一想,如果我是孩子我会怎么想?最后试着感同身受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著名教育评论家谭柳青曾说:“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孩子、了解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只有对孩子施以‘春风化雨’般的教育熏陶,才能得到孩子的正面回应。简单来说,就是尊重孩子要以人为本,讲究平等交流的艺术。”

​把孩子当作朋友,真诚地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给予孩子更好的指导。

二、尊重孩子。

放低姿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是为了体现一种平等,是为了架起亲子感情交流的桥梁,是为了进行心灵的对话,试试放低姿态和孩子沟通,你将看到一个纯真无邪的世界。

所以尊重孩子的前提就是讲究平等沟通。当父母学会放低姿态的沟通艺术,和孩子真诚、平等地沟通,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三、鼓励孩子

鼓励孩子是为了让孩子在风雨中变得坚强,让孩子拥有坚强地意志,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当然不是通过打骂教育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而是要多鼓励孩子。

当孩子想要放弃的时候,让孩子明白再坚持一下就能获得成功。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让孩子微笑乐观面对困难。当孩子遇到难题时,不要挖苦嘲笑,而是一起找到解决方法并共同克服。不要一味打骂、嘲讽和怒吼孩子,多鼓励孩子,支持孩子,孩子才会变得更优秀!

男子用衣架爆打三名女童 | 打骂孩子,最失败的教育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斯宾塞   赫伯特   女童   衣架   洛克   孩子   目的   教育家   粗暴   自尊心   美文   姿态   暴力   平等   性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