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贴标签”很容易,要撕下来却很难

有一期焦点访谈节目里曾说:想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就行了。我却想说:要毁掉一个孩子,只要给他贴负面标签就够了。

给孩子“贴标签”很容易,要撕下来却很难

小小标签,大大危害

生活中,父母会有意无意的给孩子贴上标签,比如:“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懂事”,再比如:“你怎么这么笨”,“真是个胆小鬼”,“你怎么老是爱哭”……正面的标签对孩子有激励作用,能让孩子表现更加积极,负面标签却让孩子陷入消极情绪无法自拔,严重的可能出现抑郁等等。

种种标签从父母口中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其实父母的这种行为对孩子来说一点不负责任,随口而出的标签不仅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影响了孩子自我认知能力。长期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边,对孩子形成一种无形的心理暗示,慢慢地,孩子就成为了父母口中的“坏孩子”。

1

举个身边最常见的例子,家里来客人了,孩子第一次见到客人没打招呼,父母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往往会脱口而出“这孩子从小就胆小,见到阿姨也不打招呼,真不懂事”!后来,每次家里来客人,孩子也不敢打招呼了,父母每次都重复着“胆小”、“不懂事”的标签,已经在孩子心理生了根发了芽,我可以不用打招呼,我就是那个胆小不懂事的孩子。

给孩子“贴标签”很容易,要撕下来却很难

2

再举一个例子,带孩子出门,碰到邻居难免会夸几句孩子,父母为了表示谦虚会说:“哪里很聪明?也是调皮得很!”父母地谦词,对孩子来说是否定,否定了孩子的聪明,否定了孩子的懂事,冠上了调皮的标签。多次听到这样的回复,孩子就认定自己是调皮的孩子了。从此我行我素,想做什么做什么,变成了的谦词里的调皮孩子。

孩子一次次的改变,一次次的走向对立面,父母该找找自身原因,因为父母给孩子随意贴标签,让不谙世事的孩子受到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对孩子自我认知产生误导,自我否定,自信心缺失,自尊心受挫。最终,孩子变成了父母嘴上说那个样子。

给孩子“贴标签”很容易,要撕下来却很难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也要谨言慎行,不要给孩子随意贴标签,父母应该怎么做?

1、不要总是强调孩子的缺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父母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不要一直强调孩子的缺点,以免孩子形成固定思维,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孩子,和孩子一起改正缺点,改掉坏毛病!

2、不要主观臆断孩子的行为

平时父母会凭主观猜测孩子的行为,从而误会孩子。当妈妈去幼儿园接孩子,发现孩子衣服脏脏的,肯定以为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打架了,然后不分青红皂白的把孩子骂一顿。可是后面老师一说才知道孩子是为了帮助别人才弄脏了衣服的。妈妈该多后悔,后悔自己没有弄清楚原因就责备。

父母不要凭主观臆断孩子的行为,不要轻易下结论,先问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再作判断,否则,一念之差就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和不良行为。

3、多鼓励和支持孩子

作为父母,多鼓励和支持孩子。当孩子想要放弃的时候,鼓励孩子再坚持一下。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鼓励孩子微笑乐观面对。当孩子遇到难题时,帮助孩子一起找到解决方法。不要一味打骂、嘲讽和怒吼孩子,多鼓励孩子,支持孩子,孩子才会快乐健康成长!

给孩子“贴标签”很容易,要撕下来却很难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留言讨论和点赞,关注我@橙之育儿 ,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主观臆断   脱口而出   自信心   自尊心   美文   胆小   负面   认知   调皮   懂事   口中   缺点   父母   自我   标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