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不是孩子出了问题,而是教养方式不当

黑柳彻子是日本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1981年,他根据自己童年时的亲身经历,创作了广为人知的儿童文学作品《窗边的小豆豆》。该书在日本创下图书销量第一的记录,并被翻译成35种语言感动了全世界数以万计的读者。

《窗边的小豆豆》:不是孩子出了问题,而是教养方式不当


书中讲述了一个叫小豆豆的小女孩因调皮捣蛋被认定为“问题学生”,后转学到巴学园,在校长小林先生、母亲和同学的关心指引下,与大家一起快乐的学习生活的故事。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在巴学园,没有孩子会讨厌上学,因为这里充满了自由、活泼、关爱、尊重和理解。即使是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在这里也会找到自信。

巴学园的孩子认真地去探寻大自然的美,心灵的美,他们学习韵律操体会音乐之美,他们彼此关心,相互照顾,其乐融融。

《窗边的小豆豆》:不是孩子出了问题,而是教养方式不当


在这样的环境里,根本不存在人们标榜的“问题学生”,每一个学生都会按照自己的天性和意愿成长。这里是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

01.给与孩子足够的自由,释放天性

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自由。唯有体会到真正的自由,才能享受到生而为人的快乐。

在巴学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当天的心情和方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从哪一门课开始学习;可以在上午完成学业后,自由安排下午的活动。

正因为他们有这样的自由,所以他们能够快乐地管理自己。这并不妨碍他们去完成自己应当完成的学业。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与人之间互相倾轧,内耗严重。

特别是教育行业的内卷导致学生的学业压力越来越沉重。每一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的。自由对他们来说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

《窗边的小豆豆》:不是孩子出了问题,而是教养方式不当


教育学家尹建莉说:真正幸福快乐的孩子,是那些获得了自由的孩子。

自由给与了孩子选择的权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去探索,会更容易释放自己的天性,找到自己的方向。而且,在一个领域有过深层次的享受才更明白快乐的滋味。

02、给与孩子自信,人人都可以是好孩子

巴学园里有些孩子身体有缺陷,校长小林宗作先生为了消除他们的自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游泳课上,他要求孩子们光着身子一起玩耍。

当大家都光着身子的时候,这些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对自己身体的羞耻感就在不知不觉间消失了,就不会产生自己比不上别人的“劣等意识”。

小林先生甚至为了培养全校个子最矮,手脚最短的高桥君树立信心,特意在运动会上设置高桥拿手的运动项目,高桥夺取全部项目的第一名,满怀骄傲、激动和喜悦。如此这般用心良苦,对高桥君来说恐怕世间无二。

《窗边的小豆豆》:不是孩子出了问题,而是教养方式不当


调皮捣乱的小豆豆每次遇到校长时总会听到“小豆豆真是一个好孩子”的鼓励。

尽管小豆豆的很多地方表现得并不像一个好孩子,但是校长先生的认为他真正的性格并不坏,并不吝惜给与鼓励和理解,这也帮助了小豆豆建立“我是一个好孩子”的自信。

自此小豆豆会以一个好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即使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也没有关系,至少小豆豆有了“做一个好孩子”的愿望和信心。

03.尊重,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值得被爱

初来巴学园时,校长小林宗作先生认认真真地听小豆豆滔滔不绝地讲了四个小时,期间,没有打过一次哈欠,也没有一次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他始终欠着身子,专注地倾听。这给小豆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校长对小豆豆的尊重使得小豆豆感觉到安心和温暖。让她更愿意留在巴学园学习生活。

眼看小豆豆被卖树皮的大哥哥欺骗,小林先生也不去阻止,而是让小豆豆亲自去经历,甚至还借钱给他买树皮,配合小豆豆实验树皮是否真的能检测人是否健康。

《窗边的小豆豆》:不是孩子出了问题,而是教养方式不当


小林先生尊重孩子每一个探索世界的举动,这对于巴学园的孩子来说更是无比珍贵的深沉的爱。

小豆豆想看深夜到来巴学园的电车,妈妈就替她准备好睡衣和毛毯并亲自将他送到学校,并表示自己也想看看。

对于小豆豆的好奇心,尽管在大人看来似乎不值一提,但妈妈还是郑重其事地维护着这份好奇。

只有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得到尊重,他才会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怀有更大的希望和憧憬。

对于受到歧视的朝鲜孩子正男,妈妈教导小豆豆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绝不能区分“朝鲜人”“日本人”就加以歧视,所有的人都应当得到同等对待。这在小豆豆心中埋下一颗尊重别人的种子。

一个受到尊重的孩子在被需要的时候会慷慨地释放尊重他人的善意,因为他知道被尊重的感觉有多么美好。

《窗边的小豆豆》:不是孩子出了问题,而是教养方式不当


04.写在后面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哪有什么问题孩子,如果发生了什么,那也一定是教养方式出了问题,而不是孩子本身有问题。

像小豆豆这样被退学公认的“问题儿童”在巴学园得到正确的引导后,依然能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成为一个积极、健康、优秀的孩子。

家长们的焦虑太容易转嫁给孩子,貌似孩子永远无法达到要求。

殊不知孩子的成长自有其规律。这也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操之过急、揠苗助长、要求过高只会破坏最为重要的亲子关系,最终的结果就是家长们的失望焦虑和孩子们的叛逆痛苦。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都会有无限可能。唯一的不可能是他不会去成为你想让他成为而你自己却不去成为的那种人。

《窗边的小豆豆》:不是孩子出了问题,而是教养方式不当


与其严厉地要求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不如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尊重和理解,让他们树立自己人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并以身作则,为他们树立期望中的榜样,去一步步体会人生的乐趣。

#好书奇遇季##阅读的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孩子   好孩子   都会   树皮   学园   教养   美文   天性   学业   不当   缺陷   校长   自信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