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感怀

端午节感怀

袁军  

清晨,被一阵阵清脆的布谷鸟的鸣叫声催醒,推开门的刹那间,一股浓浓的熟悉的艾蒿草的馨香味扑鼻而来,门拴上插着一小团艾草,我知道,这是好心的邻居为我早早地插上的祝福和祈愿。久违了的艾蒿草的香味,我放在鼻子上闻了闻,沁人心脾。
  徜徉在洛河畔上,转而向胜利山拾阶而上,空气格外的新鲜,四处弥漫着芳草和花儿的香味,山野里布谷鸟的鸣叫声依然此起彼伏。早起晨练的人们和三三两两拔艾蒿草的人们从山上下来,把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写在脸上。我站在胜利山巅,极目远眺,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群山一片翠绿,勃发着生命的活力。蓝天、白云、青山——眼前一切都澎湃着浓浓的诗意。凝神静听,广袤的四野里,虫儿、鸟儿和农人的欢笑声,正在吟唱着一曲曲欢快和谐的奏鸣曲,仿佛正在为祖国欣欣向荣的大美河山而引吭高歌。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在拔艾蒿的人群里,我的思绪也飞扬了起来,一下子仿佛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眼前突然闪现着,那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佩戴着长长的剑、高高的冠帽行走在汨罗江畔,长叹一声,投入滚滚的激流。他将自己高贵的生命和圣洁的灵魂付于那一江碧波,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九死而不悔的壮举,演绎了一首荡气回肠、感天动地的悲壮的生命之歌……
  几千年来,人们把端午节当做一个非常隆重的传统佳节来过。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历经千载、跨越时空,感动着无数热爱祖国的心灵,一直承载着中国人的梦想与追求,承载着人们的各种美好情感:思念,感恩,憧憬,祈愿……屈原爱国忧民的情怀和精神,一直鼓舞着中国人。
  儿时记忆里的端午节,因为生长、生活在僻远贫穷的拐山沟里,从来就没有吃过用粽叶包的粽子,只记得过端午节仍然很隆重很讲究,却并不知晓这个节日的来历,只知道人们都通常叫“五月端午”,概念里也常常被混淆为“五月单五”。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先用五彩丝线拧成一条条好看漂亮的细绳子,用花布缝成一个个小小的香囊。第二天,天麻麻亮的时候,母亲就叫醒了父亲和我们姊妹几个,跟着父亲上山拔艾蒿草。那时,艾蒿草遍地都是,我和哥哥姐姐们踏着露水不一会儿就各自拔了一堆抱回家。然后分成一小捆一小捆,给每个窑洞的门框或窗台上放一捆,甚至连不住人的烂窑的窗台上也要放。剩下的艾草,父亲会用闲时间把它拧成一根根、一条条的草绳,搭晒在院子里老槐树上晒干,用来在夏天晚上点燃后驱赶蚊虫。
  端午节这一天,不管家人有多忙,早上的这顿饭都要回来在家里一起吃。一家人围坐在土炕上,母亲先把头一天拧成的五彩花绳绾在我们的手腕、脚腕上,而大人们都只在手腕上绾两根。小孩子则不同,绾了好几根,而且谁绾得最多,说明谁越贵气。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我绾得红花线最多,端午节这天也是我最值得骄傲和洋洋得意的一天!接下来,母亲就会把早已缝制好的小香囊缝在我们的上衣胳膊腕子底,以求祈福平安!喝熏黄酒的时候,大人们都用白瓷小盅满满地喝上一盅。母亲则把调和好的熏黄酒用手指蘸上在我的额头、耳朵、手心、脚心上抹了又抹,意味着一年里不会生病,不被蚊虫叮咬,尤其不被蛇咬。现在想起来,那是大人们一代传一代留下来的美好祈愿,以示一家人一年平安健康。
  小时候,端午节是不会有粽子吃的,母亲常会用鸡蛋和面浆糊,加入韭菜炒一大盆子,我们个个吃得狼吞虎咽。后来随着生活条件不断变化,母亲还曾用软大米、红枣、核桃仁做成甄糕代替粽子吃。现在,每到端午节前后,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吃。可是,不管粽子多么的香甜,却总没有小时候拔艾草、戴香囊、系五彩花绳、抹熏黄酒、吃炒鸡蛋过端午节的那种滋味了!于是,便总会想起那儿时的欢乐,总能追寻到儿时那质朴美好的记忆。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端午节过后,天空突然阴沉了起来,不一会便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久旱逢甘霖,这是及时雨,更是上苍在节日里为伟大英灵祭奠的泪雨。雨纷飞,飞在天空的是英灵的英雄泪;泪低垂,坠在手心里凝成的是英灵的英雄魂。屈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更是一位忧国忧民的政治家。屈子忠魂荡乾坤,离骚天问泽后世。屈原的《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诗篇中的名句名篇我至今耳熟能详,也成为激励后人的座右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一生追求真理,为强国梦的理想而不屈不挠,他渴望国泰民安的盛世安康,当他的雄心壮志失去用武之地,遭贬放逐后,他依然将闪光的灵魂赋予了那一河碧波。于是,他一路舞蹈着,沿着汨罗江畔在歌唱声中走向他的生命归宿,彰显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气概和民族气节。端午节里,默默地解读着几千年来一脉相传的历史蕴涵,总能从历史的天空和长河里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使我们会用一种朝圣的心情去回望我们中华民族曾经走过的路,去追忆曾经为这个伟大的民族追求真理而献身的古今先人,激发起我们每个中华儿女走向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念。这种文化的力量和精神也正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强大基石。
  端午蒲艾粽飘香,屈子精神今古扬。在今天,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弘扬端午文化,我想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每个国人回归到爱国、为民、求真、向善的精神上来。在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只要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民族气节、为民情怀,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生活,每天都以感恩的情怀去承接生活和人生旅途中的一切,只要我们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有一种责任意识、敬业意识、法制意识、忠诚意识、家庭意识、团队意识、追求卓越的意识,就能梦圆神州,谱写祖国美丽的乐章。
  又是一年端午佳节。这个节日让我从回忆中重新审视了人生的价值,感悟到了从屈原身上留给我们文化的巨大力量和爱国忧民的伟大情怀,促使我怎样去面对家庭、面对生活、面对我工作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端午节   汨罗   屈原   艾蒿   英灵   香囊   爱国   黄酒   粽子   端午   美文   情怀   意识   美好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