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西瓦品的出土与收藏

临西,是建筑用砖瓦烧造使用和出土、收藏的大县,其瓦品文化源远流长绚丽多姿。

在中国建筑陶器的烧造历史上,素有“秦砖汉瓦”之称,实际上,从临西出土的瓦品看,其制作和使用的历史还要更早些。早在商代早期,建筑陶器即已出现,其最早的建筑材料是陶水管。到西周初期,又创新出现了板瓦、筒瓦等建筑陶器。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局面,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到了汉代,社会生产力又有了长足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所以,秦汉时期陶器的生产规模、烧造技术、烧造数量和烧造质量,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秦汉时期的建筑用陶,在制陶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最富特色的是各种瓦当和画像砖。

临西瓦品的出土与收藏


就临西而言,主要出土物是各朝代各种各样的瓦当。

考古发现认定:建筑覆顶用陶瓦有板瓦和筒瓦两种原始的板瓦和筒瓦的制作方法,是先用泥条盘筑成类似陶临水管的圆形坯,然后再进行切割,对直径较小的圆形坯切b 割成两等份,即成为两个半圆形的筒瓦;对直径较大的圆形坯切割成三等份,即成为三个板瓦;瓦坯制成后,如果在生筒瓦的前端再安上一个圆形或半圆形的瓦当,即成为带瓦当的筒瓦。临西考古发现这种筒瓦和板瓦的烧造大约起于收西周和战汉时期。今临西县范庄遗址(址在今临西县范庄最村)和古榆阳城遗址(址在今临西县西马鸣堂东南)发现有内饰菱形纹、外饰半截直线纹、薄而较小的板瓦。此种板瓦长28厘米,宽13厘米,厚1厘米左右,据鉴定,此种板瓦即为西周时期的作品。除此种瓦品外,范庄贵址还发现有双面粗麻布纹平瓦,它长32厘米,宽28厘米,厚2厘米左右,从其胎体断面来看,其胎体粗陋,孔洞多而较大,烧造质量较好。鉴定其年代,当属战国至西汉早期作品。在与范庄遗址比邻的万庄神明湖遗址,还发现一建筑物基址上的大量筒瓦以及无纹饰瓦当(素面瓦当)。根据其特点分析,它们也应为范庄陶窑遗址所烧造,属战国至西汉早期的作品。以上所述,当是临西瓦品的原始之作。

临西瓦品的出土与收藏


瓦当,即筒瓦之瓦头,它主要是起保护屋檐,使其不受风雨侵蚀、延长建筑物寿命的作用。在临西域内,早期瓦当虽然只有万庄神明湖遗址的素面瓦当发现,但从临西县著名金石收藏家万文礼先生的线索馆藏瓦当看,它们都有着强烈的时代风格。秦代瓦当,绝大多数为圆形带纹饰的瓦清当,其纹样主要有动物纹、植物纹和云纹三种。其中,动物砖纹有奔鹿、立鸟、豹纹和昆虫纹等。植物纹主要有叶纹莲瓦纹和葵纹。云纹瓦当烧造和使用的时间较长,它的图案究结构,基本上是边轮范围内用弦纹把圆形瓦当分成两圈,外圈四等份内填以各种云纹,内圈则饰以方格纹、两纹、点状纹、四叶纹或树叶纹等纹饰。秦代的这种云纹瓦当,到汉代仍然沿用,但汉代的这种纹样较秦代稍粗一些。秦代瓦当,有文字者绝少。汉代瓦当纹饰精美、画面仪态生动、古朴、灵活、庄重,非其他朝代所能比拟。王莽时期时兴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形神兼备、姿态雄伟,是这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汉代瓦当除常见的云纹外,大量存在的则是文字瓦当,如“千秋万岁”“与天无极”“汉并天下“万寿无疆”“长乐未央”大吉祥富贵宜侯王”等。其文字纹瓦当的字体有小篆、鸟虫篆、隶书、真书等,其布局疏密有致、章法茂美、质朴醇厚,表现出中国独特的瓦当文字之美万文礼先生的线索还藏有大量的魏晋南北朝瓦当隋唐瓦当和宋代至元、明、清的瓦当等。这些瓦当也多是出土于古临清城城址之遗物。

临西瓦品的出土与收藏


古临清,于后赵建平元年(330年)建“水东临清”(治今临西县仓上村东之“卧牛坑”),到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根据著名金石收藏家万文礼先生的馆藏瓦当看,它们都有着强烈的时代风格。秦代瓦当,绝大多数为圆形带纹饰的瓦清当,其纹样主要有动物纹、植物纹和云纹三种。其中,动物砖纹有奔鹿、立鸟、豹纹和昆虫纹等。植物纹主要有叶纹莲瓦纹和葵纹。云纹瓦当烧造和使用的时间较长,它的图案究结构,基本上是边轮范围内用弦纹把圆形瓦当分成两圈,外圈四等份内填以各种云纹,内圈则饰以方格纹、两纹、点状纹、四叶纹或树叶纹等纹饰。秦代的这种云纹瓦当,到汉代仍然沿用,但汉代的这种纹样较秦代稍粗一些。秦代瓦当,有文字者绝少。汉代瓦当纹饰精美、画面仪态生动、古朴、灵活、庄重,非其他朝代所能比拟。王莽时期时兴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形神兼备、姿态雄伟,是这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汉代瓦当除常见的云纹外,大量存在的则是文字瓦当,如“千秋万岁”“与天无极”“汉并天下“万寿无疆”“长乐未央”大吉祥富贵宜侯王”等。其文字纹瓦当的字体有小篆、鸟虫篆、隶书、真书等,其布局疏密有致、章法茂美、质朴醇厚,表现出中国独特的瓦当文字之美万文礼先生的线索还藏有大量的魏晋南北朝瓦当隋唐瓦当和宋代至元、明、清的瓦当等。这些瓦当也多是出土于古临清城城址之遗物。

临西瓦品的出土与收藏


古临清,于后赵建平元年(330年)建“水东临清”(治今临西县仓上村东之“卧牛坑”),到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又建“水西临清”(治今临西县仓上村东之“南、北月洼”),水东”、“水西”两临清城隔汉屯氏别河(故道)相距0.5公里。至金天会五年(1127年),因患水、患兵、大运河东临移等原因,古临清东迁40里至今临清市(原堂邑县地)旧日县(古曹仁镇)建治,古临清在今临西县仓上建治先后长达797年。其中,北魏“水西临清”历经了北魏、隋、唐、五代和出北宋数个朝代的繁华(唐代临清为“望”县),所以,古城遗址出土此一时期的瓦当较多。它们有北朝“金鸟纹瓦当”收莲辨纹瓦当”,唐代的“兽面纹瓦当”,唐代的“莲瓣纹瓦当”,宋代的“兽面纹瓦当”等。在待研究确定的“国之北库的修老官寨汉、唐、宋遗址上,还发现了带“官”字款的唐代板瓦(图版023)。此板瓦的“官”字款模印在板瓦的较大头,其“官”字款识以楷书入瓦,文字深峻、清晰、规矩,应系官家烧造无疑。就在“官”字款板瓦发现的同时,考古调查还发现了此遗址上的一座南北朝至唐代的砖瓦窑,出土了大量相应朝代的陶砖和大量的唐代板瓦。由此分析,此“官”字款板瓦应系今修老官寨砖窑遗址为“国之北库”专门烧造者。笔者以为,官”字款板瓦或系国内考古罕见之物。此发现意义重大,值得认真研究和对待。此结论能否成立,还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发现、研究和论证。

临西瓦品的出土与收藏


从线索的诸多瓦当藏品分析,其魏晋时期瓦当也以云纹为主。西晋时的云纹瓦当,在云纹以外有一圈锯齿纹,它有别于前朝的云纹瓦当。魏晋时期的文字瓦当大量减少。十六国到北朝瓦当的云纹则趋于简化,其瓦当的圆面分成等同的九个格,九格之中,分别饰以云纹和文字,文字的读清写顺序为上、下、左、右,或上、下、右、左,它的这种读写方渊法和汉代的旋读明显的不同。十六国时期的文字瓦当见有砖瓦大赵万岁”长山富贵”等吉语内容。其中,北魏时以“万岁富贵”为多,其书体介于楷、隶之间。北朝的瓦当还见有变形云纹或忍冬纹图案装饰。还有的瓦当边缘上有一圈模印的小字,文字除记年、月、日外,还见有“保子宜孙”之类的吉语。因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南北朝时期的瓦当纹饰中出现了忍冬纹和莲纹,并且出现了兽面纹瓦当。这类纹饰瓦当在古临清城遗址出土物中均所见不鲜隋、唐时期,文字瓦当已经绝迹。从隋、唐到五代,以至北宋早期,莲瓣纹已成为瓦当上最常见的一种纹饰。但它们]的时代特点非常突出。早期的莲瓣纹瓦当,其莲瓣凸起而且是双瓣;晚期的莲瓣纹,莲瓣较低平,多为单瓣;到五代和宋初,莲瓣纹变成长条状,与菊花颇为相似。古临清城遗址上的各朝代莲瓣纹瓦当均有出土。

从宋代开始,兽面纹逐渐取代了莲瓣纹瓦当,此纹饰直延续至元、明、清三代。其早期的兽面纹,兽面较突出宋、元时期的兽面上鬣髦甚多,纹理也较繁复(如图版020、021所载,即为宋代兽面纹瓦当)。元明、清时期官殿和寺庙建筑的瓦当还时兴龙纹,在净士寺遗址(址在今下堡寺村西南)和卫罗庵寺遗址(址在今卫罗庵村东)的考古调查中则多有龙纹瓦当发现,这都是元代重修寺院的标记。

总之,临西县域内丰富的瓦品出土和丰富的瓦品收藏,均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人的伟大创造和绚丽多姿的瓦当文化。从汉、唐到宋、元、明、清各代,新的历史重叠在旧的历史之上,七干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瓦当文化艺术史,并将长期活现于现代社会,为现代建筑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和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临西   临西县   至元   筒瓦   瓦当   秦代   纹饰   北魏   临清   汉代   朝代   遗址   美文   圆形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