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土地革命

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位霸主之一。晋文公初为公子,因骊姬乱政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后得秦穆公资助,才得以反晋称王,这也是秦晋之好的由来。

春秋时期的土地革命

晋文公

文公励精图治,任人唯贤,重用一批跟随他在外流亡的功臣。治下的晋国,逐渐强盛,遂成春秋霸主。流亡的人生经历,使文公深知底层百姓的不易,制定了一系列利民惠民的政策。

春秋时期的土地革命

和文公一起流亡的大臣

某日,文公问政于疚犯(人名,不是罪犯的意思),疚犯是随文公落难在外的功臣之一。疚犯从容回答到:“分熟不如分腥,分腥不如分地,地割以分民而益其爵禄,是以上得地而民知富,上失地而民知贫,古之所谓致师而战者,其斯之谓乎? ”

这段话翻译为白话文便是:分肉的话分熟肉不如分生肉,熟肉做好了只有一个味道,众口难调嘛,而给大家分生肉的话,肉就可以红烧,可以炖汤,也可以做炒肉丝,喜欢什么就做成什么来吃。分生肉的话又比不上分土地,生肉做好一顿就吃完了,而百姓有了一块地就可以持续地生产,不用担心饱上顿饥下顿了。把地分割给人民,并给他们适当的职位以享受俸禄,所以说大王你获得了土地,老百姓会举国同庆,因为得到的土地将分给人民,增加他们的财富,而如果王上你失去了土地,那老百姓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土地被侵占而失去财产。

上古时期所谓的敌国入侵,还没等到王上下全国动员令,百姓便会自发地组织起来反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春秋时期的土地革命

整段对话的关键在于致师而战,因为百姓认识到,国家的战败就是自己的战败,个人的命运已经和国家命脉深深地绑在了一起。战败,意味着土地被占,妻儿被奴役,财产被瓜分;战胜,则可以继续美酒逍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耕种收获,还可以瓜分敌国资产,何乐而不为呢。

春秋时期的土地革命

如何达到致师而战呢,那就是把王权最重要的部分——土地,平均分给人民,让百姓获得生活生产的相对自由。如果将百姓捆绑在封建土地主的束缚下,民众便会麻木不仁,失去对国家整体的概念。今天你当王,明天我上位,反正都是王的土地,与我何相干呢。而将人类最重要的生产资源——土地,平均分给人民后,土地便成为了纽带,将全国百姓牢牢地团结在了一起,国运与个人命运休戚与共,这样便形成了改变历史的强大内推力。

文公采纳了疚犯的意见,率先在春秋时代掀起了土地革命,以致于国力渐强,外联秦齐,攻伐曹卫,大败楚军于城濮,召集天下诸侯践土会盟,成就了一番霸业。

春秋时期的土地革命

读史可以明鉴 知古可以鉴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运动,轰轰烈烈地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群众热情,虽然时隔文公土改已有两千多年,但依然有异曲同工之妙。老百姓跟着党走,跟着解放区走,宁愿饿着肚子,也要保证子弟兵吃饱穿暖。妻送丈夫来参军,母送儿子从军行,因为老百姓知道,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摆脱被地主剥削的命运,才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而不再为明天担心受怕。

春秋时期的土地革命

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谁就能够凝聚起改变社会的强大动力。个人和组织的力量再大,在群众运动的磅礴之力下,也是螳臂挡车。聪慧如此的文公,早在春秋时代便已领悟到了这个道深刻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土地革命   晋国   王权   熟肉   生肉   敌国   在外   功臣   霸主   美文   老百姓   春秋   命运   土地   春秋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