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之中的郑庄公

关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里的郑庄公

先简述一下事件的经过。郑武公娶了申国的姜氏并生了郑庄公和共叔段。姜氏宠爱共叔段而嫌恶郑庄公。姜氏曾请求郑武公立共叔段为其继任者,但被拒绝了。郑庄公即位后,共叔段封邑为京。

共叔段的封邑僭越先王之制。有大臣建议早做处置,郑庄公的回答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姑且待之!

随后共叔段开始插手西边和北边的边邑。 臣属又谏言尽快处理此事,郑庄公的回答是:没有必要,共叔段会自取其辱!

于是共叔段就把西边和北边的边邑纳入了自己的封邑。部下说:如果共叔段的资源肥了,势力就壮大了!郑庄公说:对君不义,不敬兄长,壮大了也会自行瓦解、分崩离析!

最后共叔段万事俱备,准备攻打郑庄公了。郑庄公得知了他们作乱的日期,于是发兵(一万五千人)平乱!攻打逃到鄢的共叔段。最终共叔段逃往共国。

有道是防患于未然!共叔段封邑越制,贪得无厌。郑庄公心里跟明镜似的,了然于心!大臣们再三建言早做处置。郑庄公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视而不见,可谓是有效的纵容!

“多行不义必自毙”、“贪得无厌则自取其辱”当然都是真理。勿庸多言!但是事情是不必发展到严重的程度才想着去解决的!更何况是纵容已经知晓的事情发展到严重的地步呢?

郑庄公完全可以在事件的萌芽状态,就把问题解决好吧?发兵万人去平乱,要牺牲多少的性命与资源?其中又裹挟了多少无辜的平凡百姓呀?!郑庄公的心里想的是什么呢?共叔段是郑庄公的弟弟!

事后,郑庄公幽禁其母姜氏于颍并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而且“既而悔之”!

一个叫颍考叔的人建言:掘地见水,在隧道中相见,不就不违背誓约了吗?郑庄公依此而行,母子相见于隧道之中。一个说:“其乐也融融”,一个说:“其乐也泄泄”。于是母子如初。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匮,其义为存放贵重物品的箱子。那么此句中的“不匮”,应当就是不私藏贵重东西之义了。所以,“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就是说:谨遵孝道的人是不会有私心的,是会分享、传扬孝道的!会一直与同类分享此道,帮助同类践行此道的。

颍考叔自然是:“纯孝”。但是郑庄公是颍考叔的同类吗?“孝”的本质就是正确地以下事上,以强待弱!下受上的资助,自然要敬上、回馈上;强者善待弱者,当然也会得到弱者的尊敬与回馈!孝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无私与助人的精神!!共叔段是郑庄公的弟弟,强者是不是应该及时制止弱者所犯的错误以免其误入歧途呢?姜氏为郑庄公的母亲,儿子是不是更应该适时提醒、扶助母亲以使其远离灾祸困苦?!那么郑庄公的“既而悔之”是悔之吗?

所以,《春秋》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敬上   之义   封邑   自取其辱   贪得无厌   孝道   孝子   北边   贵重   大臣   母子   弱者   美文   强者   隧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