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城里二十年了,没有归属感”:别了,那山那水那村

“到城里二十年了,没有归属感”:别了,那山那水那村

导语:根据《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到202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65.5%,新增农村转移人口8000万人以上。

01.扎不下根的城市

2000年,我告别了那个小山村,来到了城市,现在想来已经二十年了。

二十年中,我见证了城市的崛起,钢筋水泥覆盖了芬芳泥土,高楼大厦架空了乡土田园,一波一波的城镇化不断的蚕食着乡村的版图,我们拥有了梦寐以求的现代化,却丢了自己心里最真的那个家。

二十年中,我看到了乡村的离去,一批批的年轻人走出来,摆脱了农民的身份,披上了打工人的外衣,为城市的建设源源不断的输送着血液,顶起了城市崛起的脊梁,也加速了乡村的荒凉。

在中国的大地上,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个例,三四亿农民的出走后,城市愈加繁荣,那片故土却越来越凋零。

城镇化是一场时代的进步,却也成为了农村的一场浩劫,也让那些离开故土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根。

“到城里二十年了,没有归属感”:别了,那山那水那村

城市的生活总是好的,但人情总是冷的。同住多少年的邻居,却叫不上名字来,这不是笑话,而是真实的存在。

2013年,羊城晚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农民工内心独白:我们融入城市为何这么难?》,一经发出引发了亿万人的共鸣。

文章的作者是一名来自江西的80后,在广州干着维修电器的营生。尽管他在广州结婚生子了,却一直没有迁移自己的户口。太高的消费,上不了学的孩子,没有保障的生活,让他对这个城市没有归属感。

文章的最后,一句“我们住在城市,却无法大口呼吸空气”,让多少农民工湿润了眼睛。

“到城里二十年了,没有归属感”:别了,那山那水那村

在这个城市里,不是我们不够努力,只是现实太过僵硬,不是我们不想融入这个城市,而是在昂贵的钢筋混凝土中实在扎不下根。

02.回不了的乡村

从1953年开始,国家开始实行统购统销,就是农民种什么,卖给谁,价格多少,由国家来决定。

几十年来,农村一直通过这种方式为城市补血,根据统计数据,总积累达到17.3万亿元人民币,几乎可以完整地构建一个工业体系。

在我小的时候,每一次给村集体交公粮都是一次难关,为了那秤砣上的斤斤两两,家里人要和大队的人纠缠半天。

“到城里二十年了,没有归属感”:别了,那山那水那村

那个时候的家里人,只有一个心愿,哪怕自己被饿死也要让孩子走出农村。没有人可以想象,在那个连吃饭都费劲的年代,父辈们对孩子上学是有一种怎样的执念,拼命地种粮卖钱,只求得孩子有个出息。

村里的人家,但凡家里有个读书样子的娃娃,没有一家会吝啬挤出口粮去供他上学。那个时代的农民对知识是一种渴求而又敬畏的态度,重视程度甚至比现在的父母还要高,因为他们是在用命供养自己的娃娃上学。

这片沃土和沃土的父母们养出了一代代的农村学子,他们考上大学的那一天,会带着孩子去祖宗的坟边祭祖告天。这场仪式过后,孩子们就义无反顾地奔向了城市,有些再也没有回来。为什么不回来?因为农村苦。

“到城里二十年了,没有归属感”:别了,那山那水那村

2000年的大年初六,时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却没有任何过年的喜悦,他反复思索后,坐在床上、围着被子,铺下信纸,接着泛黄的灯光给总理写了一封信:“我叫李昌平,今年37岁,经济学硕士,在乡镇工作已有17年,现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我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含着泪水给您写信。我要对您说的是:现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这封信受到了当时时任总理的朱镕基的亲自批示,“三农”问题第一次被提上国家议题。二十年过去,农村的生活好了很多,但也有了不一样的“苦”。

“不是不归归不得,梦里乡关春复秋”,很多人的农村再也回不去了。

有人有村而不能回,为了更好的生活,50岁以下的青壮年几乎全部去了城市打工,留守在家了,除了女人、孩子就是老人。为了这个家,男人们一年中只会在过年的时候回去,成为了有家而不能回的男人。

有人想回去也回不去,在原本是乡土的地方,无数的现代化企业、农场在建设,昔日的故乡的老屋的墙上,一个个“拆”字血红刺眼,即便丰厚的补偿也不能安放那颗思乡的心。

今夕为何夕,何乡说故乡?故乡远去了,或许再也回不去了。

“到城里二十年了,没有归属感”:别了,那山那水那村

3.凡尘心语

第一代进城的农民成为了工人,第二代进城的农民修建了钢筋水泥的大厦,第三代进城的农民正在大街小巷的送外卖当快递员。

一代又一代的农民用自己的汗水和热情浇灌着城市的沃土,城市却容不下这个没有了故乡的灵魂。过度的城镇化,只会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

你永远也不会想象到,资本的贪婪会变得怎样可怕,只要给他们空间和时间,他们就能够把土地与资源集中到自己手里,更多的乡村会被疯狂的资本所吞噬。

如何平衡好美丽乡村和城镇化的关系,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淳朴的世界才是我们这代人应该努力做好的一件事情,也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乡村不是该被消灭的对象,而是城里发展的有力支撑,我们不能富裕了城市,就要遗忘掉乡村,需要更多的人来谋求乡村的发展,来为农村人发声。

“到城里二十年了,没有归属感”:别了,那山那水那村

人到中年,才发现终究还是错付了乡情,故土埋葬了我们的灵魂,异乡埋葬了我们的肉身,如果一切故土都不复存在了,我们的灵魂又能埋在何处?

写完这篇文字,泪水在眼睛里打转,在朦胧中,仿佛看到了领袖他老人家,依旧迈着矫健的脚步来到了乡村中间,搀着农民的手,问他们痛苦些什么,问他们要些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监利县   乡党   湖北省   沃土   故土   棋盘   归属感   乡土   别了   美文   年中   乡村   故乡   城里   灵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