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即将上小一,幼小衔接那么火,超前教育真的必要吗?

时光如流水,还有不到一个月,在读大班的孩子们即将告别幼儿园,踏入小学,从而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每到这个节骨眼,大班孩子们的家长是最焦虑的了,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问老师、问朋友:幼小衔接要不要上?

每到这个时候,培训机构便伺机而动,打出各种诱人的广告,看得人好像不报幼小衔接孩子损失有多大似的。

面对商家的诱惑、前辈的告诫和内心的焦虑,到底该不该给孩子报幼小衔接的课程?

孩子即将上小一,幼小衔接那么火,超前教育真的必要吗?

01

对于这个让家长朋友们困惑不已的问题,我们不妨先听一听专家们的研究结果。

在《成长的边界:超专业化时代为什么通才才能成功》这本书中,大卫·爱泼斯坦如是说:“2017年,教育经济学家格雷·邓肯与心理学家德鲁·贝利(Drew Bailey)及其同事一起研究了67个旨在提升学业表现的儿童早教项目。像‘赢在起跑线’这样的项目确实让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但是也仅仅是占据了学业上的‘先机’。”

“研究人员在这些孩子身上发现了一种‘凋零’的普遍现象---学习成绩暂时领先的优势很快会被消解,而且常常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这些面向儿童的早期教育中,老师所教授的内容,通过反复练习就能掌握。然而,这些知识每个人早晚都能学会。

对于那些超前学习的孩子们而言,他们只不过是比别人提早学会了而已。当其他孩子开始学了以后,很快也能跟上,而且有迎头赶上的现象。

通过跟高年级孩子的家长聊天中也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那些提前上幼小衔接的孩子,心里以为自己都会了,上课时松懈大意,结果等到了三年级时,便会出现学习吃力的情况。

因为他们的自以为是让自己放松了警惕,没有重视跟进老师的进度,从而导致了三年级这个分水岭时,出现了学习滑坡。

客观而言,幼小衔接的学习确实会让学习者获得一定程度上的优势,然而简单重复习得的知识,会让他们放松了学习的持续性和创造性,因而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孩子即将上小一,幼小衔接那么火,超前教育真的必要吗?

02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深度学习意味着缓慢学习。‘赢在起跑线’的狂热辜负了学习者的目标追求。那些长久有效的知识肯定是高度灵活的,其中包括能够应用于新问题中各类思维模式。”

由此可见,对于即将幼升小的孩子和家长而言,更为重要的不是超负荷地报过多的衔接课,而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上。

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必急于抛出答案,不妨先压住急切的心情,先问问孩子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尽管孩子在表达上面可能不那么流利,没关系,耐心地听孩子把事情讲述清楚,然后适时地给予回应。

像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回答,会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在生活中,很多人对于所发生的人、事、物的看法,往往容易受到经验的影响,从而产生视觉错觉和思维错觉,比如典型的艾宾浩斯错觉。

在下面两幅图中,哪个中间的圆形看起来更大?

孩子即将上小一,幼小衔接那么火,超前教育真的必要吗?

很多人凭借主观意志,往往会脱口而出“右边的中间圆形更大”!

其实,当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两幅图中的中间圆形是一样大的。

由此可见,看待问题,首先要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

孩子即将上小一,幼小衔接那么火,超前教育真的必要吗?

03

“跳出经验外,思在新境中。”

在书中,作者还列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很多年前,一个小镇上的木屋着火了,消防队的队长接到火警后,着急忙慌地赶到现场。

看着火势迅速蔓延,大家都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如果再不灭火,火势就会迅速烧到隔壁的房屋。

可是附近没有消火栓,好在木屋旁边就是一条湖,所以水源不成问题。

然而,几十位邻居相继提着水桶轮流灭火,火势毫无进展。

消防队长见状,连忙指挥他们围着木屋站成一圈,然后听候指令,倒数三声后一起把水泼向火苗。火势立马减小,很快便被破灭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思维对于一个人解决问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面对同样的火情,有着同样的水源,还有同样的几十位帮忙救火的邻居,轮流灭火和一齐灭火,产生天壤之别的结果。

由此可见,敏捷的思维和应变能力,比因循守旧的思维方式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问题回到孩子的幼小衔接上,道理也是一样的。

其实,面对幼升小,家长朋友大可放宽心,不必被商家渲染的紧张气氛所吞噬。

与其慌不择路地报一堆课程,不如在平日里多多陪伴孩子,给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足够的、用心的陪伴,先从心理上做好过渡。

然后,平日里注意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些都能帮助孩子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

孩子即将上小一,幼小衔接那么火,超前教育真的必要吗?

04 写在文末

面对即将告别幼儿园进入小学大门的孩子,家长们不妨放宽心情,不必逼迫孩子反复机械地记忆早晚都学会的知识。

在《成长的边界:超专业化时代为什么通才才能成功》一书中,作者说:“想灵活地掌握知识,必须要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下学习,这种方法被称为变化练习或混合练习,或者按研究者的说法,叫‘交叉学习’”。

而交叉学习或许能够给你提供些教育孩子的灵感或方法。

当然,交叉学习不仅仅适用于学习具体内容,还包括交叉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在生活当中营造不同的环境和情景,让孩子思维更灵活,也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有了良好的生活和思维习惯加持,无论是幼小衔接,还是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都会让孩子走得更稳,更长远!

-END-

欢迎关注@三姐爱读书,分享更多好书、更多人生感悟!跟我一起爱看书、爱写作,每天进步一点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幼小   孩子   通才   火势   学习者   起跑线   木屋   超前   美文   错觉   圆形   幼儿园   思维   家长   现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