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小方桌上的记忆

小方桌上的记忆

作者//高玉琴

在老家,有亲朋好友来访时,第一句客套话就是:来,快点上炕!

大炕上整齐地叠放着好看的被褥,铺着图案喜庆的地板革,炕中间摆放着刷了红漆的小方桌,一只胖嘟嘟的肥猫懒洋洋地趴在桌子底下睡觉。

原创散文:小方桌上的记忆

如果你够实在,索性盘腿坐到大炕上,让暖暖的太阳光透过窗棂钻进怀里。不大一会儿,小方桌上就摆起了一大盘现炒的葵花籽,兰花花的茶杯飘出淡淡的清香。大家围在小方桌旁笑盈盈地客套着,聊着家长里短,谈着三里五村发生的稀罕事,时起时伏的笑声在院子里回荡,半空中的白云也被吸引了,停下来往院子里观望。

几碟小菜摆上小方桌,男人们喝起小酒,推杯换盏,划拳行令,谈天说地。隔着小方桌碰杯、斟酒、递烟、点火,感觉亲情和友情忽然就更近了。

小小的方桌承载着很深的乡俗文化。

冬去春来,杨柳吐绿,温暖的春风吹皱了静静流淌的河水。

孩子们放学回到家,在小方桌上写作业、算数学、写日记、做手工、背课文......

原创散文:小方桌上的记忆

小方桌是孩子们畅想未来,放飞梦想的摇篮!

太阳落山了,姊妹几个坐在小方桌周围,在煤油灯光的摇曳下,全神贯注的听父亲讲故事。《东郭先生和狼》、《二小卖盆》、《傻姑娘相亲》......至今,那精彩的情节仍记忆犹新。

小方桌是我们快乐的天堂,父亲的故事是我们飞翔的翅膀。

周末,几个小伙伴围坐在小方桌旁听收音机,大家都喜欢听少儿节目“小喇叭”,“嗒嘀嗒 嗒嘀嗒 嗒-嘀,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随着清脆的喇叭声和童声开场,孙敬修爷爷慢悠悠地开始讲“大灰狼的故事”了。几个人趴在桌角上,聚精会神地听着,忘记了烦恼,忘记了时光。

小方桌就是我们的“发小”,静静地陪伴我们长大。


原创散文:小方桌上的记忆

夏天的傍晚,闷热的天气把人们蒸出了屋子。炊烟升起,小方桌摆在了院子里,男人们光着脊背咂一口蔚州老酒,就着豆腐干,小葱蘸上大黄酱,直喝得大汗淋漓。孩子们点燃了蒿草在院子里绕着圈儿熏蚊子,整个院子弥漫在酒香和草香之中。炉膛里的火苗舔舐着锅底,呲啦一声,冒着烟的花椒油浇到了一盆子玉米凉粉里,韭菜头、老陈醋尽数倒进去,女人们灵巧的双手调理出了一家人味蕾上的幸福。

后来,我们长大了,家里人口也多了,回家吃饭时,我们还是习惯要用上小方桌,感觉那样才算正式,吃的菜更香。

小方桌就是我们栖息的港湾,宁静、温暖、香甜。

秋天,那是小方桌最丰盛的季节。

原创散文:小方桌上的记忆

中秋月圆,“照月”是老家的一个习俗。水珠滴落的瓜果梨桃,颗粒饱满的葡萄,切成三角花边的大西瓜摆满了小方桌,大大圆圆的照月饼摆在正中央。小方桌抬到院子里,摆放在窗户底下,对着笑眯眯的月亮。听母亲说,那是感谢月神的保佑,庆祝风调雨顺,喜获丰收的好年头。一炷香的功夫后,家人们开始享受小方桌上的美食。

蛙声四起,金色的麦浪应声起舞,田间的小路在淡淡地月光下聚拢在一起,分明就是一个“丰”字。

小方桌上摆放的不仅是丰收的果实,更有一份责任在悄悄地生根发芽。


原创散文:小方桌上的记忆

冬天真是个好季节,农村的大叔大婶都有了时间,凑在一起,摆上小方桌玩牌消磨时间。老人们最爱拈八万(也叫老人牌),她们习惯用大菜豆代替筹码,一局结束互相给几个菜豆。如果准备解散不玩了,就开始算账,这个说:“她二大娘,我给你三颗豆”那个讲:“六婶子,你得给我俩”……最后再把大菜豆换成钱,一个菜豆大概就相当于两毛钱。

小方桌上有太多的记忆,每每想起,就不忍停止,很任性地把甜甜的味道一遍又一遍地咀嚼、品味、咽下。










作者简介

高玉琴,紫竹香榭平台的作者。1971年出生,河北蔚县人,中学教师,热爱生活,情感丰富。喜欢用笔头记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文中抒发情感。愿通过写作广交朋友,陶冶情操,分享快乐,共同感受文学的美,圆追求文学的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蔚县   月神   紫竹   时起时伏   桌上   切成   菜豆   月圆   婶子   东郭先生   黄酱   葵花籽   美文   老家   散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