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闻是一种清静》读后感

逛书店时偶尔看到一套丛书,光看书名就已有些喜欢了:《不闻,是一种清净》、《不辩,是一种智慧》、《不争,是一种慈悲》、《不看,是一种自在》,再看一下作者:林清玄。以前读过他的散文,早已不记得什么内容了,但清新的文风还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先购一本,因为又要外出,携带书籍多了不太方便,另外也想着暂时没有太多的空余时间,但这无法抑制自己对这套丛书的喜欢。

《不闻是一种清静》读后感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于是在获取信息极其方便的当今,很快就通过文字和视频大致了解了作者的生平。林清玄(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中国台湾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信仰佛教。8岁时立志成为作家,17岁开始发表作品,30岁时便获得了当时台湾的多数文学大奖,但他的年青有为并没有给他带来他想要的快乐,32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三年,35岁出山,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带动了佛教文学的发展,掀起学佛热潮。

《不闻是一种清静》读后感

有关他的两则趣闻:林青玄出生在台湾高雄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家里共有18个孩子,他排行12,出生时因为没有哭声父亲给他起名“林青怪”,报户口时一名登记人员建议用奇怪的奇好一点建议叫“林青奇”,另一名正在看武侠小说的登记人员正看到书中有一位“青玄”道长因此得名“林青玄”。当年台湾曾投票选出十位40岁以下的成功人士,第一名便是林青玄,可见他在台湾的名气是很高的。

林青玄的文风清新,满满的慈悲、智慧和光明,极少抑郁、痛苦和忧伤,令人读来非常轻快,这样的文风源于早年他母亲的影响。母亲看他整天写文章就问他在写欢乐的还是悲伤的东西,他回答欢乐和悲伤的都有,欢乐的东西多,悲伤的也写但很少,母亲不让他写悲伤文章说别人看了也会悲伤,他回答母亲说自己也会有悲伤啊,母亲说自己有了悲伤就捂着被子哭一哭就好了,从此,林青玄形成清新明快的文风。

下面来欣赏林青玄散文“信仰使人清净”中的一段。

《不闻是一种清静》读后感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随处可见,中国古人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加以概括,被评论者认为"这是国与国共处之道,也是人与人相处之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境界亦是如此吧。

愿以此与有缘的人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岁出   佛教   文风   读后感   台湾   清净   清静   慈悲   美文   万物   丛书   散文   悲伤   清新   欢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