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故事:成子奶

成子爷和成子奶离婚的消息在宁静的小山村炸开了锅,街头巷尾、田间地头都在议论这件事,讨论着小山村开天辟地第一件,两口子离婚事件。 村里上了年纪有威望老头,对于成子奶的离婚,一个个气的花白胡子发抖,恶狠狠用拐棍捣着地说到:“成子屋里的,伤风败俗、不嫌害臊,女人就不该抛头露面,这下可好,丢人丢大了,以后村里人如何在三里五庄走动,也怪成子不争气,大半辈子了,还不知道好好干,就知道喝酒打牌。”

在上了年纪长辈们看来,维护村子秩序需要的是道德伦理,先贤书写得“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二十四孝、三善道三恶道”等思想。成子奶的行为就是违反纲理论常,大逆不道,理应受到批判。

村里年轻人对于成子奶行为,嘴上不敢说,其实内心还是佩服的,暗暗地为成子奶竖起大拇指点赞,想不到身体瘦小,稍微驼背,勤劳善良,一辈子在成子爷面前不敢大声言语说话、弱女子做出了如此惊天动地大事。


乡村故事:成子奶


成子家住在汲县苍峪山下苍河边苍河村,连绵不断的群山峰峦叠嶂,像是大海的破浪一样起伏不平,一眼望不到头。山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草木,漫山遍野绿色森林是动物的乐园,兔子、狐狸、獾等藏在其中,高高的树梢上,为鸟儿搭窝提供了方便,一群群不知名鸟儿飞起来能盖住小半个天空,叽叽喳喳地叫着,欢快着演奏它们世界名曲,山脚下,一条蜿蜒苍河穿行而过,沿着苍河串起来大大小小村落,苍河两岸良田养活了富裕的山里人。

苍河村成子父母生养了七八个孩子,因为解放前医疗条件不好,前面的都先后夭折,临到四十多岁,生下了成子,也许是年纪大了,生活更加经验丰富,勉强把成子养活,为了成子成人,取名“成子”,寓意长大成人。

成子父母老来得子,对于成子那是傻亲傻亲的,从小娇生惯养,成子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学无术,逐步养成懒惰成性,邋里邋遢的二流子,眼看着三十好几,还是光棍一条。好在成子父母继承了几亩水田,家里日子算得上过得去,解放后又因为是中农,在斗地主、分田的时候,又多分了两亩地,一时间牛气哄哄,要给成子找一个十七八的大闺女。

成子别看没有文化,倒是出口成章,又是一个大孝子,在一次相亲过程中,说了几句传遍十里八乡的乡村名言。成子在相亲时,当着媒人的面,对着一个十八九岁女孩说到:“我是一个大孝子,你要和我学习伦理纲常,到了我家,我要求你:尊敬父母、早晚请示、干活靠前、吃饭靠后、听唱赶集没有你,在家老老实实的纺线织布、洗锅做饭,听明白了吗?”

相亲的姑娘听得一愣一愣的,随口应道:“听明白了”。然后扭头走人,留下成子和媒人,时间不长,消息传遍十里八乡,没有人家愿意自己家闺女嫁给这样的傻货,没有人家愿意自己的闺女嫁到婆家一辈子做牛做马当奴隶。

成子奶是小地主家的闺女,从小跟着父母下地劳作,稍微大点,父亲送到县城读书,刚上完高小,汲县解放,成子奶成了地主家小崽子,因为成分不好,无奈嫁给了成子。

妈宝男成子,别看在父母面前吓的大屁都不敢放,但是他打起老婆那叫一个狠,啥子顺手用啥子,一面打一面说:“娶来的女人买来的马,任我骑来任我打”。

成子父母偏向儿子,在儿子打老婆时候添油加醋、煽风点火说到:“女人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打好了,才能懂事听话。”

成子奶被丈夫打得伤痕累累,心里面凉透了,恨死了自己丈夫和公婆,无奈虽然解放了,在乡村,在山区,自己家庭,还是封建礼教大行其道,自己娘家人在接二连三的批斗地主运动中自身难保,顾不上嫁出去闺女,成子奶是打掉门牙合着血朝自己肚子咽,忍着伤痛艰难活着,活着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自己身上掉下来三块肉,三个男孩。


乡村故事:成子奶


成子奶一气生养了三个男孩,按道理说“母凭子贵”,成子奶应该脱离苦海,无奈成子爷从小养成好吃懒做、暴躁脾气。动不动就在自己家喝着小酒、打骂老婆孩子,成子爷自己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老婆孩子是自己私有财产,理应自己打骂,成子爷吃饱喝足,发泄够了就是醉生梦死睡大觉。

在生产队里,干好干不好一个样,反正到年底队里算账,大家都是一个样,辛苦劳动一年,“十屁股债务还了九屁股,还剩一屁股债务”。本性懒惰成子爷更加懒惰,去地里干活好像是拉纤一样,磨磨蹭蹭;回家好似放箭一样,走在队里社员前面。

家里男人不顶用,单靠成子奶一个人拼死拼活日夜劳作,还是穷的年年吃救济粮,解放前盖的几间平房在几十年风吹雨打下,眼看着逐渐塌了,一家五口无奈挤在堂屋三间里,凑合着过日子。

改革开放以后,分田到户,市场经济活跃起来,勤快的人恨不得天不亮就下地干活,有时间就跑个小生意挣个零用钱,各家各户逐步富裕起来,盖起了大瓦房,娶来新媳妇,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村里唯一有脚有手,身体健康却不爱劳动的二流子成子爷,每天吃完饭就是和比他大二三十岁老头们在村口大柳树下喷空说闲话,成子从小练就了好口才,每天那是天文地理、世界大事、家长里短、妖狐鬼怪瞎喷乱聊,说的那是“眉飞色舞、唾沫星子乱飞”。

村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少不了好事者成子,忙前忙后,迎来送往,支应客人,替主家盘算大小事情,成子那是样样精通。在红白事上,成子是香烟不离嘴,一天多顿酒,撒开腮帮子吃的是满嘴流油。吃饱喝足,一斤酒下肚,不是在村子里耍酒疯,就是回家打老婆孩子,一面打一面说:“老子是村里有头有脸大人物,给你们拖累着,走不出穷山村,气死我了”。

1986年冬天,眼看着就要过年,成子奶愁白了头,自己三个儿子眼看着大的二十四五,老二二十三,小儿子二十整。因为家贫,没有娶到家一个媳妇,三个棒小伙子一天到晚在眼前闲晃荡,找不到工作,最关键的是家里粮食快要吃完了。

说起来地里打下来粮食倒是不少,吃绝对是够的。关键是成子爷爱面子,在村里红白喜事上需要随礼,上的礼还大,没有钱就卖家里粮食,想喝酒就拿粮食换酒喝,再多的粮食也搁不住他这样折腾。

穷急,穷急,穷到绝路自然需要改变,成子奶听说自己娘家一个侄子,到广州打工,一个月可以挣到五六百元,一个月工资就可以购买两千多斤小麦,一年的工资就能盖上五间大瓦房,回家商量想让成子爷跟着去打工。

成子爷一听说让自己背井离乡,到千里以外地方打工,顿时火冒三丈、青筋暴起,一脚就把成子奶踹翻说到:“恶毒的娘们,你想让我死到外边,听说南方乱得很,现在儿子大了,你翅膀硬了,想造反啊!”

三个儿子正在吃饭,看到自己妈妈受到欺负,一起站了起来,拦在妈妈身前,伸出拳头保护自己妈妈。成子爷眼看自己儿子造反,站在妈妈身边,自己这里只有一人,身单力薄,嘴里骂骂咧咧蹲下去,诅咒自己儿子不孝,养了一堆白眼狼。


乡村故事:成子奶


成子奶和自己三个儿子经过紧急商量,觉得与其在家里受穷,不如到广州探寻新出路。说着就干,当天卖了几袋子麦子,蒸了一锅馒头,带着大儿子背着馒头连夜走路到汲县火车站,买了两张到广州便宜火车票,去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

娘俩一路风尘颠簸,饿了吃馒头,渴了用自己带着的饭碗讨口水喝,在茫茫人海中,根据侄子写的地址找到了自己娘家侄。娘家侄也是个老实孩子,在工厂里做一个普工,娘家侄热情地请自己姑姑和表弟在路边摊吃了宵夜,晚上安排在一个小旅店内休息。

第二天,娘家侄带着找到了工作,在广州、市场民营经济快速起飞阶段,到处需要吃苦耐劳的农民工,成子奶找到一个服装厂剪线头工作,大儿子在一个饭店后厨干杂工。

勤劳善良成子奶在服装厂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老了老了学会了在电动缝纫机在做衣服,凭着吃苦耐劳、踏实能干,拿到了工厂熟练技术工最高工资。成子奶年龄偏大,是工厂里面小姑娘的述说情感知心朋友,工厂里男孩女孩都喊成子奶李阿姨,李阿姨的大名李爱华,李爱华月月都是工资单上前几名。

成子奶的大儿子在饭店干杂工,洗碗、洗菜、拖地等啥都干,等到不忙的时候,给饭店里大小师傅端茶倒水,偷偷的拜师学艺。在刚开始阶段,锋利的菜刀一不小心就切到手指头,鲜血立刻洒在案板上,大儿子忍着伤痛,简单包扎,继续练习刀工,时间长了,饭店大师傅正式受其为徒,跟着大师傅在灶台学习翻锅炒菜。饭店里有一个湖南妹,在工作中认识了成子奶大儿子张福祥,两人在交往过程中互相看中了对方,湖南妹想找一个诚实的人托付终身,张福祥想找一个善良的女孩,两人在交往中对上了眼,谈起来恋爱。

站稳脚跟的成子奶想着家里成子爷和两个小儿子,多次打长途电话,或者写信,让家里人都来广州打工,可惜成子爷死脑筋,认准了故土难离,哪里都没有家乡好,不但自己不去广州,还阻拦两个小儿子,向其灌输封建歪理:“之乎者也一大堆,说的是一套一套的”,听的两个儿子心烦。

不想让两个小儿子去广州,其实是成子爷自私自利的表现,成子爷害怕自己留在家乡,没有人给自己洗衣做饭,老了不会动的时候身边没人。


乡村故事:成子奶


成子奶在1987年过年工厂放假时候,回到了日思夜盼的家乡,为了回家,成子奶大包小包购买了衣服和南方甜点,风风光光地回到了自己的家,满心欢喜成子奶热心遇到了凉屁股,成子爷恼恨自己老婆自作主张,不辞而别南下打工,没有把自己一家之主看在眼里,一进家门乘着两个小儿子不在家,就把成子奶打得死去活来,躺在床上难以下地,就这还要成子奶给他烧水做饭、料理家务。

幸亏两个小儿子在家,保护着自己妈妈,精心照料成子奶,在病床前,成子奶详细地给两个小儿子介绍了南方大城市的繁华,遍地的工厂需要年轻力壮打工人,在南方一个月的收入抵得上家乡一年的辛苦劳作。成子奶的细声细语的详细介绍,说的两个小儿子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到改革开放最前沿,去寻找自己人生的诗和远方。娘三一天到晚欢歌笑语,探讨美好生活的前景。

面带恶相、凶神恶煞的成子爷一进家门,家里面立刻安静下来,两个儿子急忙打来洗脸水,等待成子爷洗过脸,坐在桌子上,馍、菜、汤两个儿子紧跟着端上,等他首先动筷吃饭,家里其他人才敢吃饭。成子爷洋洋得意地在外面吹嘘,自己严格按照戏文里大户人家规矩管教家庭,自己是家中一言九鼎的一家之主。

成子奶内心苦啊!本来是回家带家里人一起到广州打工去,谁知道自己丈夫脑袋,那是榆木疙瘩—不开窍,对于自己劝说,那是汤水不进、油盐不沾,认定的死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不但如此,还对成子奶除了身体上伤害,还有恶言恶语,心里扎刀,动不动就要一封休书,休了成子奶,好像是成子奶离开他不能过、不能活一样。在一次激烈争吵过后,两人到乡里离了婚,婚姻走到了尽头。

刚刚过去年,走完亲戚,恢复自由的李爱华带着自己两个小儿子,毅然南下,去寻找自己的人生最大价值去了。

李爱华临走时候,偷偷的在枕头下面留下来五千元钱。一日夫妻百日恩,风风雨雨几十年的老夫老妻虽然分开了,但是挂念的心还是在心口深处隐隐作痛,无情的成子爷对有情的成子奶伤透了心,但是中国人的责任和担当促使成子奶忘不了生养自己的家乡,忘不了家里一草一木,忘不了临老还是抱残守缺、顽固不化成子爷 。


乡村故事:成子奶

作者简介:张建勇,延津东屯人,打工深圳,文学爱好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大儿子   小儿子   闺女   广州   娘家   美文   村里   乡村   粮食   家乡   家里   儿子   饭店   工厂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