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一个人是否对自己负责,参考这两件事,大概就知道了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这些年,总结出一个人性规律:人总是喜欢以自我的认知去审视别人,又总是活在别人审视的目光里面。

庄子:一个人是否对自己负责,参考这两件事,大概就知道了

在《庄子》中记载了这样一次辩论:

庄子有一个至交好友,名叫惠子。有一次,庄子和惠子一起外出游玩,走到了一座桥上。

庄子看着河里游来游去的鱼儿,对惠子说:“鱼儿在水里悠然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回答道:“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接着说道:“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自然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接过话:“开始的时候,你说我哪会知道鱼的快乐。也就是说,你已经知道我知道了鱼的快乐,才会有此一问,而我是这条河上面知道的。”

庄子:一个人是否对自己负责,参考这两件事,大概就知道了

一、别只活在自我的认知里。

在《庄子》记载的这场辩论中,有一句名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用大白话来说,就是“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

如果把脚拟人化以后,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脚觉得某双鞋不合适,便觉得天下所有的鞋都不合适。

这样的比喻或许比较绝对,但如果把这个比喻放在人身上,就会发现人也一样,总喜欢以自我的认知去审视别人。

庄子:一个人是否对自己负责,参考这两件事,大概就知道了

《庄子》中还有一句话:“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意思是,对待井里的青蛙,不能谈论大海的广阔,因为它的眼界受到了狭窄居处的限制。

就像有位朋友对他的父亲说:“少刷一些短视频,因为这些短视频都是通过算法推荐,你喜欢什么,它就会给你推荐什么内容。”但朋友的父亲说什么也不相信。

生活中总是不缺乏这样的人:总是以自身的生长环境、成长背景以及固化的时代眼光去判断客观事物。这样的人,总是活在自己的认知里,慢慢被社会淘汰也不自知。

庄子:一个人是否对自己负责,参考这两件事,大概就知道了

二、别只活在别人的目光里。

同时,有的人不仅总是活在自己的认知里,而且还总是活在别人审视的眼光里。

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喜欢评论他人,也被他人所评论。有的人就常常因为过度在意他人的评论和眼光而影响自己本来的生活。

开个小超市,因为担心熟人说自己小气,便在熟人来买一瓶水时不好意思开口收钱;同事要求帮忙,尽管自己的事情还没做完,也会碍于面子答应下来……

庄子:一个人是否对自己负责,参考这两件事,大概就知道了

一直以来,所有的前辈和老人都会教导我们:做人做事要尽量考虑他人的感受,却很少有人告诉我们,给他人提供方便的前提,是自己还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

如果因为害怕舆论的压力、评判的眼光而不顾自己的生活,就会遭受道德绑架,成为所谓的老好人。

无论别人对自己的评论是好是坏,自己的生活终究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生活是否快乐、是否能有余力去帮助别人,应当是由自己决定,而不是由旁人的评论和眼光决定。

庄子:一个人是否对自己负责,参考这两件事,大概就知道了

正如《庄子》所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人的这一生本就短暂,应该尽可能地去发现更多不同的、新鲜的、美好的事物,而不是把自己的思想局限在一亩三分地之中,自我限制。

同样,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以自己的生活和感受为导向,只有先把自己过好了,才有能力去改变旁人,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让自己左右为难。

无论是穷是富,过得好与不好——不活在自我的认知里、不活在别人的目光中,才是对人生最好的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庄子   井蛙   大白话   美文   熟人   鱼儿   比喻   认知   事物   眼光   目光   父亲   事情   发现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