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文学:程白弟|扬州小屋

#婚姻修炼宝典#

扬州小屋

文/程白弟

水城文学:程白弟|扬州小屋

一条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流淌了一千多年,还是那么的繁华似锦。却在扬州城古老的里运河,留下一些文化古迹和遗址的价值,现成为当地风情旅游的胜地。经过了千年的风雨飘摇,印刻在扬州人记忆中,是深厚凝重的年轮,留给后人追寻的那一段史话。历史文化流淌的血脉,把一些曾经久远发生的故事,已经淡忘得没有轮廓。

扬州城一段古运河与瘦西湖相当出名,到了如今,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打造了旅游观光线,两岸的风景着实迷人,绿色杨柳,亭台走廊,休闲长廊、彩桥横跨两岸,游船从起点码头,到终点上岸半个小时的行程。坐船的每个游客,听着导游滔滔不绝讲解运河风情。都把眼睛瞪得大大的,不停地转悠两岸的风景,享受到那些目不暇接美景如画的视觉感受,就怕遗漏一些珍贵的景致,觉得有点遗憾。

此时,苏州来的一位画家,在游船上将目光移动两岸的扬州小屋。

画家这次扬州之行,是跟着采风团一起来的。人们都称他为徐老,其实,不过是六十开外,硬朗身板,头发稀少。可说他画过的《扬州小屋》获奖而出名。

徐老是著名画家徐悲鸿本家姓,是不是得到徐悲鸿的熏陶,不得而知。

初冬的午后时光,加上天空阴沉雾霾,时有小雨飘落,雾气潮湿。徐老坐在游船的上舱,时不时拿出了手机,拍一些精彩的画面,或许以后对写生有所借鉴。他这次来扬州感悟此地已经有着深情的话题,在旁边一起来采风的朋友,想听徐老讲一点自己与扬州小屋那些碎言故事。结果,徐老注目运河那些透彻的风土人情,他的微笑可把朋友的目光一起吸引过来,他未提起一个字,扫大家的兴,船外有点冷,朋友们悄然而散。

多年前,徐老带着画夹和纸笔,来过扬州,就是来画一些扬州特色的小屋。

那次,他一个人来到扬州,走大街串小巷,看到扬州小屋,那些粉墙黛瓦的屋檐,低矮的屋子,身高如姚明式的人物,是抬不起头,必须是弯腰低头进门,还要当心后背碰嗑。

不过,朋友们想一心听徐老的故事。在大家的劝说下,徐老却笑笑,叹气的“唉”了一声,摇了摇几下头。觉得不想说了,专心望在远处。他们围在徐老身边,却没有得到一些恩赐,透露不出徐老的秘闻。在河面上,冷风吹了他们脸上,觉得袭来阵阵凉意,他们回到了舱内,不再追究那些陈旧的私事。

徐老独住一人,站在游船甲板上,双手反剪,独偶像一个伟人,寻觅久违的扬州小屋。

行驶的游船以每小时三十五公里速度,在半小时内到达目的地,在南门遗址码头上,游船靠岸停了下来。徐老上岸时,那条路边,都是粉墙黛瓦的扬州小屋,他驻足睁大眼睛,张大嘴巴,惊奇这个小屋,有一点感觉,好像是以前来过这个地方。刚刚走了一段路程的东关古街上,那些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店,徐老看了又看,由于停留街上两个时辰,为消耗时间,只能在街上溜达一二个来回,发现这里最出名的扬州“三把刀”。看过东关古城墙,高大威武,仿佛把时光穿越到千年以前的烽火年代。徐老悄悄步入城门向东,一片公园式的场地,亭子、炮台、廊桥、休闲的人们在这里寻觅自己喜欢的观赏景点,向东远望,就是古运河的地方,一条公路上,人来人往,车子来往的没停过。那些扬州小屋,也没什么特别精致的地方,就是灰色的土砖,黑色的瓦片,陈旧的木柱,破损的门槛,一眼就觉得是古老的房屋。

徐老悄悄的独住一人走到了小屋的地方,小屋的四合院里,停着三辆车,一辆是轿车,一辆电瓶车,一辆自行车。当他走进去,看到了一位与他年龄相差十来岁的老伯,还在生着老式煤炉子,那几屡细烟飘了出来。从徐老稀少头发顶上转悠,徐老看了看老伯一眼,怎么这样的眼熟。

不可能这么巧的。

记得很多年以前,徐老在苏州结识一位台湾来的朋友,是一位实力派画家。他从台湾来到苏州写生时,邂逅徐老,都是画家,有共同的语言和兴趣爱好。徐老陪了他走访苏州很多园林景点,一路上对台湾朋友很亲和熟悉的,画家朋友的一张脸上记得很清晰,在脑海里再也不会消失。台湾朋友告诉徐老,这次来有一个愿望,一件事在心头缠绕了很多年。他说,当年外公到台湾时,把我的一个同胞哥哥留存在大陆上,这知道在苏州虎丘一带。这次来就是想碰运气,能否见到五十多年失联的胞哥。徐老听了也觉得同情朋友,一边写生,一边寻找,还多方打听了。毕竟是这些年过去了,变化实在太大,比大海捞针还要难。徐老陪台湾朋友几天时间,台湾朋友带着遗憾,已经失望地回去了。徐老就是为了朋友,他毕竟是当地人,人脉很熟,在默默无闻去为台湾朋友做这件事。徐老在陪同台湾朋友时,却偷偷的为朋友画了一幅肖像画,常常带在身边,一做就是好多年。走访街坊邻居,想获得一些线索。这些年一直是无功而返。

当然,这次扬州采风,虽说离开几天苏州,但还是把画像带在了身边。

寻寻觅觅多少年,踏破铁鞋无觅处,前来不费功夫。突然,当看到了这个老伯时,发现自己的画,有点相似,但不能确定。

不一会儿,从小屋里走出来四十岁年轻后生,看了看徐老一眼,觉得游客很多,习以为常。然后坐进车子里,没说什么,一溜烟的出去了。徐老又看了汽车后尾的烟在地面上打滚,汽油味让他觉得很刺鼻,把嘴巴捂了一下,悄然的跟着车子走出了小屋。

然后,当看到了旅游客车来,徐老就回到了车子上,脑海里就觉得他是台湾朋友要找的这个人。

车子徐徐驶出了南门遗址码头,徐老的魂还在扬州小屋。

那几个朋友在游船上,等着徐老的故事,却没有等到。在车上观察徐老的脸色,徐老闭目养神靠在车椅遐思。谁也没有去打扰他。

车子到了宾馆,徐老快步进了房间,打开了旅行包,拿出肖像画。反复的看了又看,画家与老伯觉得很像,老伯可能就是画家的胞哥,这扬州小屋里一定有故事。确实,扬州小屋是历史特定时期的产物,不管走到那一条街,小屋的存在,小巧别致,深藏不露。同样在扬州农村里,那些村民建造的房屋精致细小,有苏北农村的时代特征,别样的风情,因此扬州小屋出了名。

徐老觉得不能放弃,必须要再去一次。在宾馆就餐后,他拿着画,一个人走在运河边的大道上,可以说,走或许要半个小时的光景。夜色已经来临,各种各色的灯光,照亮了整个路边小屋的店面。他招了出租车,把他送到了南门遗址码头,只有几分钟的时间。

徐老下车时,看到整条街上的小屋灯火亮着。

但在几小时前,来过的小屋里,却没有灯光。院门还是开着,他是悄悄的走进去张望了一下,看三轮车与电瓶车还在,估计这里的主人没有走出去,或许是没有走远。

他轻声说:“有人吗?”

里面黑灯瞎火,一个妇人开出门来,普通和善良的老妇人,在徐老面前展示了扬州人的善意。问:“你是谁啊?”

“老伯在吗?”徐老又说。

“找他有事吗?”妇人露出笑意说:“他刚出去散步,一会儿回来。”

妇人看了徐老一眼,不过还是提防徐老,虽说年龄大,现在社会上的人都是捉摸不透的。徐老说:“我下午来过,看到老伯,不过没有说话。我想给他看一幅画。”徐老不敢心想了想。“要不,你老看这个画。”徐老又说。

妇人让徐老走进了小屋里,开了灯,徐老拿出肖像画。妇人走近一看,右手一下子放在嘴巴上,没有说出声,惊讶的问:“下午,为我老头画的?”

徐老说:“不是。”

妇人没有说什么?觉得这个画,是与我家老头一模一样。难道世界上,有一样的人吗?妇人为徐老客气的泡上了一杯。

过了半个小时。老人回来。妇人走到老头身边告诉他,“这个人画了你一张像,他是什么时候画的,你知道吗?”老头有点莫名其妙,嘴里说了一些气话:“什么画像,画了干吗?”妇人撇了一下嘴,指着桌子上画。老头有七十开外,脸色红润,腰板硬朗,看不出高龄老人,健步走上去一看,就觉得奇了怪,我什么时候让他画过这么好的像。

这时,徐老笑了笑说:“这个画像,不是老伯你的。”

老伯很激动的,看了看徐老,又看了画像。结巴的说:“那是谁的呢?”

此刻的徐老也有些激动。把以前与台湾画家相遇的事说了出来。告诉老伯这画是台湾的画家,到苏州来的时候,他说要找一个同胞哥哥,是说在苏州虎丘一带丢下的。就为他画这个像,以后在寻找中,可以对比。

老伯这时,就呆呆的站在小屋中间,傻了一会儿,半天转不过神来。

徐老看了一下,老伯的表情时,也想说点什么就是没有说出半个字,觉得这里一定有什么不可说的话语。

徐老就收藏好画,想回宾馆休息了。

老伯拉着徐老的手,喘着粗气说:“他现在还是在台湾吗?”徐老看着老伯的激动样子,老伯紧接着又问:“他在台湾,生活还非常好的。”老伯让徐老坐下来,就慢慢的告诉徐老那段往事。

刚解放那年,寒风腊月午后。老伯当时是三岁的娃,独自一个人,在苏州虎丘山脚下的地方,不知是什么原因,已经找不到家人,一直在哭,被一对老夫妻看到了三岁的娃很可怜,抱着他,给了一些吃的,帮他擦了眼泪,就跟着老夫妻,坐船沿着运河到了扬州,就住在这条运河边的小屋,南门遗址码头处,一住这多年就慢慢变老了。老伯对扬州小屋有着独特的深情,他始终没改变小屋的原貌,保护了地方特色。

因此,大家都认为扬州小屋在扬州城内最美的地方风貌,一直保持历史文化遗留下来的景致。情有独钟。

老伯生活在扬州这里,大半辈子。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出生何处。只听过两位老人抱养老伯那些岁月,在日常生活中,提起过在苏州虎丘山脚下地方,其他什么都不知。

老伯生活在两位老人身边,供老伯读了几年书,还为老伯成了家。十几年前,两位老人相继走了,也没有说出他的亲生父母的详细情况。不知为什么抱到扬州生活,两位老人说过,他们是扬州人,那时来苏州办事。那个时候刚解放,到处都是穷地方,生活还是不怎么稳定。主要苏州地区离上海近,当年日本侵略到上海,由于交通比较发达,苏州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破坏严重。失散的儿童很多,有的是在逃难途中夭折,有的是父母没办法只能送给大户人家,有的就是走着时,在混乱中走散的娃。

徐老神情专注,看了看老伯的神态说,为什么会走散的,不会是抛弃的,当时没有亲人来找你吗。老伯想了想,可能是父母放生在那个地方,实在是拖不动,只能听天由命。

那么,老伯有没有回到过苏州,找过亲人吗?这么一些年了,找不到,当时走散的已经很多年了,自己根本没有记忆,就是一方面听老人说过,而且,不是在指定地方,却在虎丘山脚下地方,那个破落的环境,这么大的范围,怎么去找啊。

徐老喝了一口茶,问了老伯:“想不想,见台湾画家。”

老伯有点尴尬,脸上出现了很伤感忧虑。说:“算了吧。毕竟这些年。”

徐老也无声走出小屋,久久凝望着这个古老的扬州小屋。

老伯和妇人一起送徐老,走出了这个南门遗址码头边的扬州小屋,来到大街上。

徐老此刻的心情,真的没法平静下来,走在大街上不知走向何方?他想,终于找到了画家的亲人,他多年的心愿,却在一次不经意的采风活动中,完成了夙愿。

徐老非常感恩扬州小屋。

水城文学:程白弟|扬州小屋

作者简介:程白弟,男,1963年7月生,高中文化。从事新闻工作13年,地方志编纂8年,江苏苏州昆山市千灯镇文联工作。江苏省散文家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2013年出版散文集《古韵风霜话千灯》。作品散见于当地的《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江苏《名镇世界》《连云港文学》《翠苑》,上海《文学报》《故事会》,山西《黄河之声》,山东《家乡》,湖南《作家园地》,《人民日报》美洲海外版等。

江苏省苏州昆山市千灯镇文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扬州   水城   小屋   老伯   游船   苏州   台湾   南门   运河   遗址   妇人   美文   画家   码头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