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伤神【出神】和【走神】,均系泊来语。

我在过去的日子里,经常性的听见两个汉语单词:“出神与走神”。这两个形容词出现得最多的时候,多半都是在【专注】得让人感慨的时候,或者是心不在焉得离谱的时候。

只是,在既博大精深,又渊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居然找不出来准确的形容这种感觉的单词,最终特别形象的比喻居然还是采用了【泊来品】,“出神和走神”,这让我很不理解。

根据这套理念,西方的智者声称:圣徒通过一种纯粹智性的目光与上帝进行沟通,旋即可以被上帝的圣爱所充满。

他们称这个状态,叫“智性观照”。

而这个过程,则被称为是“出神”。

通过“出神”,也就是五心向天,专注的仰望星空,灵魂就可以到达一条神秘通道,人就可以领悟到上帝的圣爱,然后就有了成就,就存载了上帝的仁爱,并以此来教化臣民。

这一通绕下来,哲学和神学就给打通了。

说句通俗的话,哲学的东西有些烧脑,得费太多的心思去理解,一会唯物,一会唯心,一会又信,一会又不信,一会一分为二,一会又合二为一,一会内线的外线,一会外线的内线,绕过来绕过去还给你来个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说,说了老半天,还是说教者有理。

这样一来就解释清楚了,为什么现在信神的人这么多,因为还是神学来得简单,一句心诚则神灵。啥问题都解决了。

无论你信的是佛祖或菩萨,又还是元始天尊或太上老君,反正都是神仙传说。被供在龛位上的。烧香点烛朝拜就好,心里面想啥就得啥,专注了就是【出神】,分心了就是【走神】。

说多了又烧脑,至少我们知道,无论是看一个东西或是想一个问题,【出神】了就是好事,就有可能产生灵感或出现顿悟,如果【走神】了,一般来说就出事故了。

结论是:小出神有顿悟,大出神见神仙,反之,小走神就撞鬼,大走神就见闰王去了。

我们是想专注得出神或是心不在焉的走神,自己看着办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渊远流长   元始   汉语   太上老君   心诚   神学   外线   伤神   内线   心不在焉   美文   单词   神仙   专注   上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