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姐姐》原型比影片更扎心:姐姐的自私,都是父母纵容的

清明档电影《我的姐姐》,成为一匹黑马,上映10天,拿下6.57亿票房。

纪录片《姐姐》原型比影片更扎心:姐姐的自私,都是父母纵容的

姐姐的故事,也引起很多人讨论,到底成年的姐姐有没有抚养年幼弟弟的义务?

网友们观点不同。

纪录片《姐姐》原型比影片更扎心:姐姐的自私,都是父母纵容的

我们等会再探讨这个问题,先来看一个纪录片《姐姐》,也许你心里会有答案。

1996年,《生活空间》节目准备拍一个刑警的家庭故事,让李玉去他的家庭采访。

去的时候,那位刑警正在工作,李玉被他的双胞胎儿女吸引,母亲介绍,生孩子的时候是剖宫产,当时选择让女孩先出生,这样姐姐可以照顾弟弟。

纪录片《姐姐》原型比影片更扎心:姐姐的自私,都是父母纵容的

我一下子想到电影《我的姐姐》里姑妈的一句话:“我是姐姐,从出生的那天就是。”

姐姐在有的父母心里,不仅仅是一种称呼,还有照顾弟弟的含义,你是姐姐,就需要有奉献精神,更令人心酸的是,父母认为这是传统,而且将这种思想代代相传。

在李玉的镜头下,我们看到了姐姐的日常。

1、姐姐要无条件陪弟弟玩

弟弟想跟姐姐下棋,下棋又不老实,经常耍赖,姐姐不想跟他玩,弟弟就找母亲告状。

母亲过来,不问缘由:“你是姐姐,陪弟弟玩一会怎么了,爸爸不在家,你就不能让我省点心。”

纪录片《姐姐》原型比影片更扎心:姐姐的自私,都是父母纵容的

2、姐姐要包容弟弟的任性

弟弟想玩姐姐的积木,虽然自己也有,但他认为姐姐的更好玩。

姐姐拒绝,她表示弟弟每次玩后都不收拾,弟弟得不到玩具就哭。

母亲听到哭声,跑过来拿过姐姐的积木递给弟弟,完全不顾眼中含泪的姐姐感受。

纪录片《姐姐》原型比影片更扎心:姐姐的自私,都是父母纵容的

3、姐姐要谦让弟弟的需求

弟弟喜欢看球赛,占着电视很长时间了。

姐姐想看动画片《狮子王》,跟弟弟商量换一下台,弟弟扭头问母亲:“妈妈,你想看球赛还是《狮子王》?”

不得不说,弟弟很聪明,他擅长借用外力来争取自己的利益,妈妈心领神会,说自己也想看球赛,姐姐就这样倚在门框边,看着母亲抱着弟弟看电视,脸上满是落寞。

纪录片《姐姐》原型比影片更扎心:姐姐的自私,都是父母纵容的

4、姐姐要接受母亲偏爱弟弟

弟弟的牙坏了,他在母亲怀里撒娇,让母亲看看。

母亲满眼怜爱,让弟弟以后要好好刷牙,牙齿都有黑斑了。

姐姐让母亲也看看自己的牙,母亲抱着弟弟头也没抬,只说了一句:“你的牙也不好。”

姐姐坐在一旁,看着母亲跟弟弟玩耍,眼神里充满渴望。

纪录片《姐姐》原型比影片更扎心:姐姐的自私,都是父母纵容的

5、姐姐要懂事理解母亲的辛苦

父亲回来了,姐姐很想让父亲主持公道,但父亲只是跟她讲道理,说姐姐要让着弟弟,不要惹妈妈生气,还说你要是不懂事,我就不喜欢你了。

一旁的弟弟也察言观色道:“爸爸妈妈不喜欢你,我也不喜欢你,我们全家都不喜欢你。”

纪录片《姐姐》原型比影片更扎心:姐姐的自私,都是父母纵容的

姐姐委屈地哭了,妈妈满脸不耐烦,抱怨自己很辛苦,要做家务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姐姐还那么不懂事,说完生气地离开饭桌。

爸爸让姐姐向妈妈道歉,姐姐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爸爸引导道:“你是姐姐应该听话,不该发脾气,你这样任性是不是不对?”

姐姐满心委屈,却又不知道怎么办好,她走过去向母亲道歉,哭到哽咽。

纪录片《姐姐》原型比影片更扎心:姐姐的自私,都是父母纵容的

​父母以为她知道错了,却忽略了姐姐也有被认可和被尊重的需求,被父母重男轻女对待,虽然表面臣服,但心里会有叛逆的情绪,自然难以对弟弟有很深的感情。

记录片《姐姐》只有20分钟,但真的很扎心,让我们看到,姐姐的心酸和无奈,姐姐生下来就要谦让着弟弟,这也是生活中一部分姐姐的宿命。

纪录片《姐姐》原型比影片更扎心:姐姐的自私,都是父母纵容的

看过纪录片《姐姐》,我们就能理解影片《我的姐姐》中,安然的选择。

安然是一位姐姐,她在读大学期间,父母背着她悄悄生下弟弟。

父母认为自己有生二胎的权利,有一个男孩,是他们年轻时候的梦想,在安然小时候,父母为了得到二胎指标,甚至不惜让安然装残疾。

也许正是父母对男孩的渴望,让安然对弟弟有了抗拒心理。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童年时期的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父母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很大程度会影响到孩子。

纪录片《姐姐》原型比影片更扎心:姐姐的自私,都是父母纵容的

在影片的闪回里,我们看到安然的记忆是矛盾的,脑海里有父母陪伴的幸福,但每次都会出现被父母抛弃的画面,在水池中的挣扎,在十字路口的迷茫,都暗喻着安然纠结的内心。

父母离世后,安然拿着父亲的一件皮衣抱在怀里,轻闻着皮衣上的气味,也透露着自己对父母爱的渴望。

年幼弟弟的话语,更是扎痛她的心,弟弟对安然说:“爸爸说了,这个家里的东西都是我的,你也要听我的话。”

姑妈也说:“你是姐姐,长姐如母,抚养弟弟是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情。”

纪录片《姐姐》原型比影片更扎心:姐姐的自私,都是父母纵容的

当所有人都在要求姐姐抚养弟弟时,安然从房间找到那张写着自己腿残疾的证明,她一瘸一拐走出来问:“你们知道腿瘸的人怎么走路吗?”

没有人在意她的问题,依然嚷嚷着让她抚养弟弟,安然大声拒绝:“你们谁想养谁养,我跟他不熟,不会抚养的。”

这部电影令人感动的地方,在于不仅仅抛出问题,还更深层次揭开了问题的根源,姐姐对弟弟的排斥,都是因为父母的纵容。

纪录片《姐姐》原型比影片更扎心:姐姐的自私,都是父母纵容的

如果父母不是那么纵容自己重男轻女的思想,也许姐姐会更多感受到姐弟情的温馨。

如果父母不是那么纵容弟弟的任性,也许姐姐能感受到被爱的幸福,并学会去爱弟弟。

我们在讨论姐姐该不该抚养弟弟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年幼的弟弟是无辜的。

当看到姐姐要将弟弟送人时,很多人感到心酸,这是一个两难抉择,姐姐抚养弟弟,会影响自己的人生,姐姐将弟弟送人,弟弟到底能不能获得幸福,也是未知数。

纪录片《姐姐》原型比影片更扎心:姐姐的自私,都是父母纵容的

有人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父母给姐姐留下一套房子,作为血缘关系的本来,弟弟也有继承房产的权利,姐姐为何不能用房租来养活弟弟?”

其实,姐姐抗拒抚养弟弟,并不仅仅因为房子,更多的是因为自己对父母偏爱的不满。

姐姐每次看到弟弟的任性,就会回忆起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这才是姐姐一心要送养弟弟的根源。

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内心会有很强的失落感,也带着深深的自卑心理,养成自我保护的意识,不仅对自己的前途有危机感,也很容易对周围的人失去信任。

纪录片《姐姐》原型比影片更扎心:姐姐的自私,都是父母纵容的

我们不该责怪姐姐的冷漠,而应该反思家庭教育,有儿女的父母,请多一点对姐姐的关爱,不要让自己对弟弟的偏爱,成为姐姐内心难以治愈的痛。

《我的姐姐》影片的可贵之处,在于展现了一个女孩的成长,她从抗拒到接纳,再到和解,是自我治愈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父母可以选择要二胎,但请不要用道德来要求姐姐付出,因为,姐姐也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对此你怎么看?你觉得姐姐将弟弟送养做得对吗?如果你是姐姐,会照顾年幼的弟弟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姐姐   父母   重男轻女   姑妈   皮衣   年幼   纪录片   原型   美文   安然   心酸   任性   自私   弟弟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