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广告,冲浪,登纽约时报”,56岁寻找自我的苏敏,现状很美

“我不是出逃,我是寻找自我,给生活请个假,为自己活一回。”

56岁的苏敏,在视频中这样说道。

一身休闲打扮,微卷的头发扎着马尾辫,圆圆的脸上印刻着时光的痕迹,如果看她的打扮和前半生,和普通女子无异。

“接广告,冲浪,登纽约时报”,56岁寻找自我的苏敏,现状很美

但她在网络火了,那个独立宣言的视频刷屏朋友圈,她说:“我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所以我要出去走走,长期这样子下去,我都要抑郁了。”

这段视频,句句朴实,却字字扎心,让很多网友意识到,她正迈出自己很想跨出的一步。

世界那么大,我何苦要一直固守在方寸之地?

苏敏的离家出走,很大程度是自我的救赎,经历了前半生的辛苦忙碌,看过了人生无常,她意识到要为自己活一次。

“接广告,冲浪,登纽约时报”,56岁寻找自我的苏敏,现状很美

很多网友表示,喜欢听苏敏阿姨唠嗑,有一种邻家大姐的温和。

但这位邻家大姐的前半生,过得并不舒心。

“接广告,冲浪,登纽约时报”,56岁寻找自我的苏敏,现状很美

小的时候家里穷,每天起床就要做饭、洗衣,蒸一锅馒头,还要照顾3个弟弟的生活。

高考落榜,她为了谋生干过售货员、搬砖工、烧过锅炉,月薪从26涨到300元,她悉数交给家里,为父母减轻负担。

结婚后,老公脾气不好,还有点小气。

走亲戚,别人拿整箱果汁、排骨,他只带几盒小点心。

即便在家里,苏敏花的每一分钱,也要跟他报帐,她记不清,就要被唠叨一顿。

要强的苏敏,决定自己出去工作,自食其力,她当过服装缝纫工,送过牛奶,白天工作,晚上做家务,还要照顾女儿,虽然很辛苦,但这样可以不用伸手要生活费。

“接广告,冲浪,登纽约时报”,56岁寻找自我的苏敏,现状很美

丈夫乐于生活费用AA制,享受着妻子的照顾,又保护着自己的小金库,他工作清闲,下班回家就打游戏,遇到心情不好就责问:“你怎么不理我,到底有什么想法?”

“我没有想法。”

“你肯定有想法,你说,到底什么意思?”

苏敏心里委屈,又无处诉苦,拿起水果刀咔咔就砍,丈夫看到她受伤,才不再追问。

“接广告,冲浪,登纽约时报”,56岁寻找自我的苏敏,现状很美

送到医院,苏敏被检查出中度抑郁,她一直在隐忍,维护着家庭的完整,希望女儿能在完整的家庭成长。

很多次,她都安慰自己:“丈夫除了抠一点,脾气暴躁一点,也没有别的毛病,如果真的离婚,我去哪儿呢?”

也许就是这种担忧,让她一直身陷焦虑的怪圈,挣不脱,逃不开。

一天晚上,她用手机上网,看到一位自驾游博主发的文章,为她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

“接广告,冲浪,登纽约时报”,56岁寻找自我的苏敏,现状很美

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

于是,苏敏在带孩子的间隙,开始了准备工作,她上网购买帐篷、小冰箱、户外电源等物。

还尝试拍视频,记录生活,将每天的日常发到网上,希望可以挣一些钱。

她的举动,被丈夫嘲笑,认为她是异想天开,还不无讥讽地问:“你挣了多少钱了?”

上面是苏敏前半生的写照,小时候为父母分担家务,长大后为家庭付出,生儿育女,工作、学校两头跑,遇到一个不体贴自己的丈夫,为了家庭完整而忍受着。

“接广告,冲浪,登纽约时报”,56岁寻找自我的苏敏,现状很美

但从这里开始,苏敏的人生发生了转折,犹如90度的急转弯,拐弯过后是另一个人生的风景。

首付买了一辆汽车,苏敏出发了,旅途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她来不及想,脚踩油门跨出第一步,后面的问题遇到了再说。

对于苏敏来说,这不是普通意义的旅游,而是一场自救。

挣脱原来生活的束缚,让疲惫的心有一个放松,一路上,有惊喜也有惊险。

惊喜是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对她鼓励,并给予她实用的自驾游建议。

“接广告,冲浪,登纽约时报”,56岁寻找自我的苏敏,现状很美

还有网上陌生朋友对她的支持,说她做了自己敢想不敢做的事情,还有网友把她当自己的目标,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惊险是找不到合适的露营地,开着车在山区转,感受到了孤独和恐惧。

“接广告,冲浪,登纽约时报”,56岁寻找自我的苏敏,现状很美

好在,一路上喜悦占大多数,苏敏每天醒来,看到的都是全新的风景,她觉得自己出来走走是值得的。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凡是未来皆可期待。

旅途中,苏敏经历很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冲浪,在无边的大海上,苏敏张开怀抱,感受着生命的力量。

“接广告,冲浪,登纽约时报”,56岁寻找自我的苏敏,现状很美

第一次接广告,苏敏和傅首尔、谭卓同框,为奢侈品代言,眼神坚定而从容。

第一次去迪斯尼,苏敏不仅仅是游客,还有迪斯尼老总作陪,她的照片还被登上了《纽约时报》。

“接广告,冲浪,登纽约时报”,56岁寻找自我的苏敏,现状很美

很多国外网友也为她点赞,说她是励志女性的代表,愿意将她的故事分享给更多朋友。

一次出行,改变了苏敏的人生,她再也不是局限于家庭的女性,而是有了更广阔的人生空间。

波伏娃曾说:“人们将女人封闭在厨房里,却惊异于她的视野有限,折断了她的翅膀,又哀叹她不会飞翔。”

女人,其实有更多的可能性,只是为了家庭和孩子,放下了对梦想的追求。

“接广告,冲浪,登纽约时报”,56岁寻找自我的苏敏,现状很美

苏敏的可贵之处,在于她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你可以是女儿、母亲、妻子的身份,你也可以只是你自己。

女性的觉醒,是敢于打破墨守成规的生活,在意自己的感受,追求更好的自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这是自我成长的力量,人生忙忙碌碌,只要心中有梦,都有实现的一天。

今日话题:你赞同苏敏的自驾游吗?你有没有想出去走走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迪斯尼   纽约时报   邻家   美文   想法   现状   丈夫   女儿   完整   自我   家庭   前半生   女性   网友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