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子的心流


季子的心流


季子的心流


典故2

智评周乐

季子的心流

公元前544年,季子奉命通好北方诸侯,在鲁国欣赏了周代的经典音乐、诗歌、舞蹈,他当场结合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一一作精辟的分析和评价。如在欣赏《秦风》后就说:“这是华夏的声音呀,能够华夏化必能强大,强大到一定程度就能达周王朝鼎盛时那样了吧!”他能从乐声中预言秦国的未来,确是一言中的。(整段描述见文末)


1


心流

季子这段流传甚广的典故,按照现在的标准,是典型的心流状态(mental flow)。

人类是一个超大的意识系统,具有、心流、控制、激励、放松、无聊、冷漠、忧虑,焦虑不同的心理状态,而不同状态也决定了人不同的生活样貌。

心流简单来讲是一种高技能、高挑战性的状态,这种状态在艺术创作、甚至玩游戏的时候会出现,小孩子出现的概率会比大人高很多,大部分孩子注意力集中度很高。(小孩的精神熵相对大人要低很多,外部来讲,精神熵可以理解成心流的反面,即大量的信息,资讯,对人意识的干扰和破坏)

积极的心流状态是一种高度专注、思想活跃的状态。如果一个人经常有心流状态的生活体验,那这个人也会伴随着不断的成就感,并具有良好的学习力。

2


经验

心流状态只要回忆下,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最简单的就是埋头做完一件事,抬头发现天黑了,事情完成后,心情是愉悦的,这个状态可以理解成情绪和精神状态的奖励机制,次数越多生活状态越积极,对于学习工作,会越来越具备创造力。一个人经常具有心流状态,学习的效率、个人的进阶都会逐步提升。


咱们都学过《庄子·庖丁解牛》,庖丁回答文惠君:“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庖丁就是在劳作中就完全进入心流状态:仿佛五官全都停止了,精神意识在行动。

现在最容易产生心流状态的是游戏,游戏与心流的关系也更好理解,这不仅因为游戏(比如下棋、打球、唱歌)更有趣,还因为人类创造出游戏,目的就是调整心情,变低迷为亢奋,变涣散为专注。孔子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我们在做普通工作时看不出心流的价值,但是在做创造性的工作,尤其是艺术创作等工作时差别就很大了,仅仅从能不能接受挑战性的工作就有区别。

3


精神熵

前面提到精神熵,按照现在的生活节奏和环境,人的精神熵是在不断提高的,当然很多人在生活中锻炼出一套降低精神熵的方法,比如广场舞,更积极有效的团体活动,运动等各种精神文化生活。这里面比较好理解的是佛教的“冥想”,佛家讲求用冥想来平息内心和脑海奔腾不息的念头,长期有冥想生活的人,哪怕不在冥想状态,内心也会比平常人更平静。

有人认同人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修行,也有人认同人生本无意义,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也有人认为应当活在当下,无论从时间空间甚至轮回的角度看待人生,拉长时间线,就更能感知心流状态的重要性。

佛家讲人生来有贪嗔痴慢疑的习性,可以把这六个习性理解成人心理状态的底层精神熵,而心流状态是通过更多更积极愉快的生命体验不断平衡人无时无刻不跑出来的念头和习性。

4


练习

最底层的操作是目标指导学习,生活和工作,之后根据不同的情境调整策略,可以有一个大目标,然后加上各阶段的小目标。

心理学家认为:人在同一个时间内无法感知很多对象,只能感知环境中的少数内容,人如果要想获得对一个事物清晰、深刻、完整的反应,就需要有所指向。用现在流行的话讲,要给脑子里的信息做断舍离,经常清空。这样才能保持注意力不涣散,精神集中。古人也很早就认识到注意力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下棋最需专注,《孟子》曰:“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意思是下棋虽容易,但不专注也不会成功。

愿我们人生路上互相为伴,彼此提醒,To be a better man,体验丰富而广阔的人生。


季子的心流


备注:

——选自《左传·季札观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佛家   乐工   乐歌   庖丁   周朝   忧思   习性   美文   深远   宏大   注意力   专注   状态   精神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