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没有无缘无故的恶,没有天生的坏小孩


《隐秘的角落》:没有无缘无故的恶,没有天生的坏小孩


热播悬疑剧《隐秘的角落》无疑是一部成功的国产电视剧,这不仅在于它紧凑不注水的剧情,环环相扣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更是因为它不夸大悬疑色彩,而是从细节上取胜,给人空间去挖掘解析真相。

有人看完《隐秘的角落》把童话般的结局当成现实,有人看完《隐秘的角落》,挖掘分析其中隐藏的细节,发现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童话和真相你选择哪一个?

选择童话,那么故事的结局是个happyending,杀人犯张东升罪有应得被警察击毙,岳普、严良、朱朝阳都存活了下来。

而选择真相,童话面具之下被隐藏的人性之恶被层层剥开显露,残酷的真相浮出水面,那些本以为正常自然的情节却是罪恶的源头,想来还是让人后知后觉的恐惧。

那个大人眼里的好孩子朱朝阳,心中淤积了太多的灰暗力量,在善与恶之间,他最终还是偏离了轨道。

《隐秘的角落》:没有无缘无故的恶,没有天生的坏小孩

善恶一体,本来就无法将其明确划分


善与恶没有绝对的标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那么点灰暗地带,只不过很多时候都被我们的理智和素养约束了起来。

朱朝阳本是善良的,他可以收留无家可归的严良和普普,他也曾想将杀人犯张东升绳之以法,他后来又为了朋友选择了暂时隐瞒实情。

而朱朝阳善良的另一面压抑了太多的消沉情绪。单亲家庭成长的他,母亲太过强势,父亲对他太过敷衍,在不平衡的家庭环境里他缺失了应有的父爱母爱。

他的内心是不被亲人关注的,母亲觉得他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之上,交朋友这件事应该是次要的,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事。父亲对他少有关怀,将爱大都给了他的妹妹朱晶晶。

未成年的他,内心应该承受了太多的重量,久之养成了他孤僻不合群的性格。

《隐秘的角落》:没有无缘无故的恶,没有天生的坏小孩


也许善与恶早已在他的心底再三较量,他把消极的一面抑制在心里,自我消化自己承受,然后将自己维持在安静平和的状态。他表面风平浪静,内心却是丰富敏感的。

这样的表现也在张东升身上得到更加明显的呈现,表面上他是和蔼可亲的少年宫数学代课老师,而他的内心里却一直暗涛汹涌如笑脸魔鬼。岳父岳母一直不待见他,嫌弃他的背景,阻碍他的婚姻生活,他表面上对他们敬爱有加,心中也对他们存有嫌隙。

善恶一念之间,也许当恶累积到一定程度,他无法再克制,就被带偏了方向。

于是,当朱朝阳为了获得父亲的爱,选择隐瞒妹妹朱晶晶的死而一次次撒谎时,他最后也间接造成了朋友和亲人的死亡。

于是,当张东升为了维持自己的婚姻生活,最后把自己的岳父岳母推下了六峰山。

《隐秘的角落》:没有无缘无故的恶,没有天生的坏小孩

童话还是真相?在于那个人选择善还是恶

如果,我们相信那个人是善良的,正如他们表面所呈现的那样平静无害,那么我们可以相信结果是个意外,与他们无关。

正如张东升的妻子可以接受自己的父母之死与张东升无关,正如大结局我们也可以认为是童话收尾,最后三个小孩都活了下来。

可是当窥见到他们身上的黑暗地带,又会细思极恐起来。

朱朝阳和张东升是相似的。

他们善于隐忍,但隐忍太多就会淤积成结;他们善于营造表面的平静,但却需要内心强大的支撑;他们爱好数学,逻辑思维缜密,内心又极度敏感丰富。

这样的人一旦理智被摧毁,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倒,他们的爆发力是让人恐惧的。

所以抛开童话层面的美好,去挖掘背后的真实,张东升虚伪变态表里不一,而朱朝阳小小年纪在日久的压抑之下,内心里的恶,也在慢慢被激发。

《隐秘的角落》:没有无缘无故的恶,没有天生的坏小孩


他在看到父亲的录音笔后,故意说出了一大段让父亲惭愧的话,他已经不再对父亲倾覆内心真实,他的心就像那碗掉进了苍蝇的甜水,不再似过往善良纯净。

他与朱晶晶的死脱不了干系,为了不让真相显露,他在后来故意用空内存卡做诱饵,然后引起了张东升和严良的矛盾,让普普和严良丧失生命。

电视剧的安排比较隐晦。善与恶,童话和残酷真相,在观看和反思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不同的呈现。

若我们相信朱朝阳是善良的,结局大可是童话皆大欢喜,若我们关注到那些隐秘的角落,看到被隐藏了的恶,真相比起童话来说,是让人后背发麻的恐惧存在。

那个小孩也许早已经改变了模样。

他黑化的时候太过平静,以至于让我们都无法捕捉到一个人的邪恶面,以至于也无法辨别善恶。

但正是因为如此,才是剧情让人着迷的地方,也让我们再一次关注到那些匿于黑暗下的日已累计的消极面。如若消极得不到正确的疏导,才是最具毁灭性的邪恶力量。

《隐秘的角落》:没有无缘无故的恶,没有天生的坏小孩

没有无缘无故的恶,家庭在孩子的人格形成过程里起着关键作用

导演辛爽说,我不相信这世界上有无缘无故的恶,这不是我创作理念。

朱朝阳的黑化,本质上还是由于家庭给他带来的人格缺陷造成。

他孤僻,他隐忍,他不善表达,他内心深沉敏感,这大都源于成长过程里家庭背景的影响。

对于母亲周春红来说,丈夫的出轨让她心有怨念,她的后半生都寄托在朱朝阳身上,她对他抱有希望,却一心关注他的学业,在精神心理方面却没有正确的教育引导。

她强势控制欲极强,会情绪失控逼自己儿子喝下不想喝的牛奶,朱朝阳在母亲面前从来都是听话的孩子,母亲却没考虑到他内心的排斥和隐忍。

父亲有了重组家庭,对朱朝阳的关爱实在是有失一个父亲的责任。朱朝阳穿着洗得泛旧的衣服鞋子来见他,他在被同事提醒之后才发现,他带着朱朝阳去商场买鞋子,却在女儿朱晶晶的到来后,完全忽略了自己儿子的存在。

他也怀疑自己儿子和朱晶晶的死有关,在包里放了录音笔试探朱朝阳。这被朱朝阳无意间发现了,那个时候作为孩子的他该如何面对父亲的如此猜忌。

他不过是联想到从小的遭遇,也会被内心里的灰暗所侵袭,终是对父亲也会产生隔阂芥蒂。

《隐秘的角落》:没有无缘无故的恶,没有天生的坏小孩


父母在孩子成长里的失职行为,无疑助力了朱朝阳一步步走向极端。

我们常说孩子出生便是一张白纸,日后的经历成长会不断为那张空白填充上各种颜色,而作为父母也许在上色的过程里都忽略了教育孩子如何进行色彩的选择,于是有的人变得复杂了,有的人黑化了。

朱朝阳是这样,家庭不幸的严良和普普也是这样。

没有无缘无故的自学变坏,在他们本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是缺乏健康的教育,才让他们最后心里蒙上了复杂色彩。

这部剧让我们看到小孩子的能量,善恶从部分年龄,灰暗也同样存在于年少的心灵里,如果得不到释放,隐秘角落里的暗色力量堆积,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破坏度。

我想,这不仅是有关于青少年的话题,更是每一个父母该去从中反省的问题。

《隐秘的角落》:没有无缘无故的恶,没有天生的坏小孩


现实里我们能够看到太多这样相似的影子

原著《坏小孩》对于三小孩的刻画更加的直接明显,朱朝阳无疑是黑化了,普普也是心思复杂的。

而我想若是脱离于原著里关于恶的描述,脱离于戏剧化的悬疑色彩,我们把眼光定位在这些本是善良美好的少年身上,我们又能看到太多的熟悉之处。

我们大多人也许会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比如大家细思极恐的关于朱朝阳的心思缜密问题,他为了提防突然投靠的儿时伙伴盗取家里的财产,用头发丝做记号。这样的心思在我们的孩童时代又何曾没有做过。

当面对从小缺失的父爱,面对好不容易得到的父亲陪伴,他隐瞒真相屡屡撒谎,这样的心思也是在情理之中。作为孩子的我们,也许都在曾经因为怕失去什么而撒谎做了些不愿意做的事情。

一个单亲家庭里成长的孩子,拥有不健康的父爱和母爱,这样原生家庭出来的孩子,在性格上、为人处事上,或多都会有缺陷存在。

我们在成长经历里难免会遇到黑暗力量,而更多的我们得到了指引,明白孰错孰对。而朱朝阳这样的人,压抑的太多了,最后无法自控走入了歧途。

我们曾是相似的,都有不光明的一面,朱朝阳踏错的那个方向,是我们人生里的对立面,但转而一想也许是好多人一念之差的选择。

善恶本存在一体,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得到正确的规范引导。

《隐秘的角落》:没有无缘无故的恶,没有天生的坏小孩

幕后团队在接受采访时说,结局删除了一段对话:

最后在白船上,朱朝阳问张东升,他还有机会吗?

张东升说,你还有。

我想这里有不同的解读。

一是,你可以还有机会,你可以相信童话,你可以处于自己想象的美好童话里为自己的罪行做遮掩。

可是你已经处于黑暗之中了,你用童话蒙蔽现实,就会在内心里蒙上一层黑布成为一个人的阴影,然后那些灰暗一直在隐秘的角落刺激着你,让人心神难安,或许最后就成为了一个阴暗的人。

二是,你可以还有机会。相信童话的另一种最好方式是,直击自己的内心,勇敢的说出真相,善恶一念之间,迷途知返,你也可以重新开始找到自我。

所以真相和童话,到底选择相信哪个?

这似乎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善恶一体,你是否始终是认为善大于恶的。


《隐秘的角落》:没有无缘无故的恶,没有天生的坏小孩

-The End-

图片: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隐秘   角落   父爱   善恶   美文   灰暗   真相   心思   善良   内心   身上   父亲   童话   母亲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