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一道去赶春,行走旷野中

春光极短,短到转瞬即逝,方才还在鼻翼间的一口软风,经雨水,过惊蛰,遇到春分,就暖到曛得人欲醉。


当白玉兰的芬香飘荡在空气中,二月龙抬头,就该去郊野寻找茵陈了。民谚说“二月茵陈三月蒿”,南方杏花烟雨,温润潮湿,而北方却春寒料峭,苍茫大地之中,百草枯瘦,却不妨碍一些微小倔强的植物开始探头变绿。


不知为何,这样嫩绿的颜色一入目,我就可想哭了:我是被自己感动了呢,还是看到尝鲜的希望了呢?


“茵陈”是中药名,气清香,味微苦,清湿热,退黄疸。但采摘的人们都管它叫“白蒿”,洗净拌上面粉蒸熟,然后大蒜捣泥铺上,撒点盐芝麻,热油淋之,极是美味。不论城市乡村,人们对于像白蒿、香椿、苜蓿、榆钱、槐花等这些春日娇花嫩芽,不是拖了面糊炸酥,就是上笼屉蒸了,赶春吃鲜儿,是吃货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美文:一道去赶春,行走旷野中


鲜嫩的荠菜顶开冻僵了的土壤,在暖阳下铺茎展叶;蒲公英在田野上迫不及待,簇簇冒头;豌豆尖早被有心人烹了列队在餐盘里......这些“得初春少阳生发之气”的嫩芽们,争先恐后地排列着等待有心人,为它们颁发“春日第一鲜”的荣誉奖牌。


日升月隐,人们总是从这些植物的身上,理解一座城市的性格,并从这些可吃的草木之味里,抚平无处安放的情绪。 在探索中,在采摘中,这些充满了追逐与寻找的生活细节,丰富、细腻、琐碎、平常,总能让人想起故乡,想起一些与发小的相处片段。


忘不了放学后的黄昏,我们挎了竹筐,手拿一把小镰刀,哼着歌走进春风里,在一垄挨着一垄的麦田里探寻,在一阶高出一阶的山坡上细找,直到天色黯下来,山下的村庄点起了点点灯光,直到各家大人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一声高一声低低折叠着,被风吹到耳边,猪草和野菜被土坷垃分开,界限分明,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家去,先去喂了猪,再将野菜在压水井的清水中挑好洗净,给母亲送到厨房里去,然后洗了手脸,坐在堂屋里擎等着尝鲜,期间还鬼头鬼脑地溜到灶火处,伸出手指想偷尝一口,被大人捉住了烧灶火......


美文:一道去赶春,行走旷野中


这是春天的夜晚,常常出现在梦里的画面,真实而温情,同时又夹杂着无处言说的惆怅。


母亲的手又厚又软,她会拉着我即将远去的手说,“出门在外,处处都得靠自己,若是混不下去了,就回家来,至少冻不着饿不着。”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以无条件的爱,面对命运,妈妈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孩子的纯真和善良。不管生活多么捉襟见肘,她都会扛下来,只把最美好的一面留给孩子。


成年后的我们,有了比母亲更在意的人,在饱受生活的捶打后,回头会埋怨年迈的母亲给得不够多,不够好。直到我们的孩子长大了,有了许多隐秘的心事,翻过来埋怨我们不理解他们的时候,我们才知道陪他们的时候太少,以至于忽略了父母的诸多心事。


春天忒仓促了,仓促都都没来得及感悟她。


人总是这样,拥有的时候理所当然,漫不经心,甚至埋怨春天为何多风,摇落柳絮让人不爽,等到炎夏到来,失去了春意微醺,才感到怅然若失、追悔莫及。


美文:一道去赶春,行走旷野中


“她要我简单生活,如河堰出韧草;但我年少无知,而今满盈泪水。”叶芝的《柳园里》虽写的是爱情,但这又何尝不是我们面对亲情,经历成长时的感受?!岁月在永恒的流逝,父母也终有一天会衰老和离开,春天总会被夏日取代,那些美好快乐,无忧无虑的时光都将成为覆满尘埃的回忆。


用餐桌之食,手中之笔去赶春,只要记忆还在,并以另外一种形式,陪伴在我们左右,即使人生的路要一个人走,我们也不会感到孤单,能够始终坚定地面对那些无常、变迁、别离和失去。


就像在盏中投入一撮儿青茶,顷刻间一坠到底,水注入,只见茶叶悠然舒展,姿态娉婷,顿觉清香扑鼻,一瓯春色。“红纸一封书信后,绿芽十片火前春。”“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若非唐诗宋词,我们又怎知墨客骚人赶春之乐耶!


行走旷野间,亲近大自然,感悟草木的一呼一吸,我想陪着你,一道去赶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热油   水井   美文   土坷垃   灶火   茵陈   嫩芽   野菜   旷野   有心人   草木   仓促   春日   清香   春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