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的厮磨

与书的厮磨与书的厮磨

一直保持睡前阅读的习惯。

在有月的夜里,喜欢拉开窗帘,让月光蹑足进来,温柔地匍匐在灯光之外,皎白如水。一页一页地翻动,纸张细碎的声响是屋内的天籁之音,引领我徜徉在美景的深处,思想的深处,灵魂的深处。我在月色里,打捞文字里一点一滴闪闪发亮的诱惑,它们,似无垠天空闪烁的小星,又如无边沙滩被浪淘出的真金,也是镶嵌在文字里的颗颗钻石,让我的夜富足、璀璨、熠熠生辉。

下雨的夜里,有点失眠的时候,捧一卷书,略略地翻,于是读的也便不是书,而是这无边夜色,或深、或浅;是盈耳雨声,或紧、或慢;也是浮沉心事,或悲、或喜。看一滴雨,凝留于枯荷,听有人在池边感叹:“留得残荷听雨声”;看一滴雨,疏疏朗朗地敲碎梧桐的浅梦,淋湿树下那颗独自等待的心;看一滴雨,迷蒙了丁香的浅紫,网住了无数打着油纸伞走过寂寥雨巷的哀怨心灵……最终,千万滴雨,千万颗居住在雨点中央低吟浅唱的灵魂,都落入了时间的汪洋,在下雨的夜里,常常又一次,以一滴雨的姿态,潜入我的心海,漾开涟漪。

最温暖,是在冬天,被雪覆盖的夜晚,躺在被窝,读喜欢的书。热爱文字的人,常常能在书里取暖。夜是冷的,手指是凉的,人是瑟瑟的,而雪是暖的,书页是温热的,心是安稳的。雪让夜更寂静,让心更安静。读书的时光,经雪洁白地抚摸之后,像一只慵懒的猫使人爱恋。常想起乡下教书的时候,破败的小屋,万籁俱寂的大雪之夜,守一炉火,拿一卷书,日子就幸福得像火炉上壶底被烤得通红咕咕冒着热气的水壶一样。

夜读,始终是一件寂寞而又温暖的事情。

图书馆在紫荆山下,偏僻,然而我觉得偏僻得好。

藏书不是很多,由于种种原因,都是很旧的书了,也很少更新。但我对一切被时光冲刷过的事物,总是不能抗拒,何况是书。看着架子上那些比我还老的书,泛黄的纸张,翻毛的边角,总是莫名的觉得亲近,像久未谋面的故人。

书简是裁得方正的白板纸,上面注着书名和编号,装在一格一格的抽屉里。抽屉外面贴着类别:文学、医学、社会、综合……一屉一屉地翻,忽然想起的,却是中药房里的那些抽屉,上面用好看的隶书写着何首乌、茯苓、车前子、蝉衣等等诗意的药名。想想:中药治肉体的痛,书籍疗灵魂的伤,原是异曲同工的治愈。

象征性地交三块钱,填一张简单的信息卡,就可以在这里获得一个借书证号,从此就可以去翻阅架上的任意一本书,当然,也可以带回家慢慢地看———一个星期只收你四毛钱的借阅费。办证的时候,我反复就收费问题求证了很多遍,总觉得自己听错了:一个星期才四毛钱!有捡了便宜的窃喜。只是即便如此廉价,也仍然少人问津。那些书籍,该多落寞!

借的第一本书,是《安徒生童话》,1978年出版,叶君健翻译。习惯“百度”的人,轻轻一点鼠标,就可以知道叶君健在翻译界和儿童文学领域的地位。记录单上,最早借这本书的人,是在1991年冬天,看了四天归还,最后一次借阅是在1993年春天,只看了一天。我是第八个借阅者,在2010年的秋天。这本书,就这么安静地等了7年,我才来。一直相信,书和人,就像人和人一样,也是讲缘分的,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相遇,彼此看懂,其淡如水,心存欢喜。

在二楼的阅览室,度过了很多个下午。闲散地翻阅,紫荆山檐下的风铃低吟浅唱,使整个阅览室显得清凉寂静,悠远安闲。从窗户望出去,能看到石头砌起的高墙上,爬山虎在迟迟的夕阳里,翻动着等待变红的叶子。

看书回来的夜晚,偶尔会做梦,梦见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矗立在林立的商品楼一侧,我在一架架的书下穿梭寻找,然后去固定的角落阅读,桌椅干净,阳光充足。

即使是在梦里,我也是如此痴迷地立于图书馆高高的书架下仰望,它让我保持了在书籍面前应有的低矮姿态。(柳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车前子   小星   安徒生   阅览室   紫荆   雨声   偏僻   美文   藏书   抽屉   纸张   夜里   深处   灵魂   图书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